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IMA临床研究
(一)IMA对ACS的诊断意义
IMA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逆阶段检出,有助于ACS的除外诊断以及进行危险分层。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胸痛发作后不同的时间点的缺血白蛋白的水平有明显差异,在胸痛发作2小时IMA水平已经明显升高并达到高峰,4小时仍持续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6小时时已下降到接近正常范围,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2、4小时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胸痛6、12、24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心肌缺血而无心肌坏死时升高明显,提示IMA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临床上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够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非常有意义,因为当病变心肌细胞尚处于缺血阶段,不一定会发生不可逆损伤甚至坏死,若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预后将有极大改善。而缺血修饰白蛋白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阶段被检出,有利于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使患者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对及时治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便于临床及时得到检测结果。因此,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与传统检测方法联合应用:Sinha等对208例疑似ACS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以评价IMA检测的意义并比较了IMA、心电图和肌钙蛋白T对ACS的早期诊断效能。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出现急性胸痛后3小时内到达医院,入院后2小时记录心电图,采血测定IMA和肌钙蛋白T。ACS患者IMA中位数值与非缺血性胸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缺血性胸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均显著升高。再次证实IMA确可用于ACS早期诊断,且可区分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尤其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IMA具有明显优势,敏感度达91%。IMA单独用于诊断ACS的敏感度是82%,心电图与肌钙蛋白T联合敏感度仅为65%,三者联合敏感度达95%,心电图与肌钙蛋白T联合诊断ACS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心电图、肌钙蛋白T联合IMA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83。可见,ACS发病早期IMA确实提高传统检查方法诊断效能。Liyan等在对肌钙蛋白T正常的ACS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联合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和IMA比单独使用IMA有更好的灵敏度(96.3%,95% CI:92.2%~100% )和准确度(92.6%,95%CI:87.7~97.5%)。Pollack等设计了一个阴性的三联试验,即:无诊断意义的心电图、阴性肌钙蛋白和阴性IMA。该试验共入选1 800例患者,结果三联试验诊断ACS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和97.1%,预测远期结果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和94.5%。
IMA是一类检验阴性结果的价值高于阳性结果,IMA阴性结果常可考虑除外ACS的诊断。临床联合应用IMA,TnT(或cTnI)和ECG进行危险分层可帮助医师处理急性胸痛患者,当cTnT(或cTnI)增高或ECG显示ST段改变的患者,即可诊断ACS,患者需要及时住院治疗,当有典型胸痛症状而cTnT(或cTnI)及ECG均无诊断性改变的患者,如IMA正常,则患者近期发生心肌缺血事件的危险性小,可允许患者出院。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IMA对ACS的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IMA具有出现时间早,灵敏度高,与缺血程度相关的特点,可用于急诊胸痛患者的诊断和危险分层。Pollack等将251例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心脏危险性评价(cardiac risk assessment,CRA)与就诊时检测的IMA水平进行比较,不考虑IMA水平时,66例患者被评为极低危险;考虑IMA水平时,236例患者被评为极低危险。IMA阴性患者经诊断均无ACS,其阴性预测值为100%。IMA阴性患者进行第二次CRA时,55%的患者危险程度降低,39%的患者危险程度保持不变,仅有6例患者的危险程度升高;而IMA阴性患者的对应值分别为5%、35%和60%。Worster等曾研究IMA对ACS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或顽固性缺血性胸痛)的预测价值。选择189例6小时内有胸痛发作的患者,测定其IMA和cT-nI浓度,并将患者分为IMA水平> 80u/ml组和<80u/ml组,结果发现72小时内有24例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IMA水平>80u/ml组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似然比为0. 98[95%可信区间(CI):0.86~1.11]; < 80u/ml组不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似然比为1.35(95% CI:0.315~5.97)。该研究显示IMA水平不能有效预测ACS患者短期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Christenson等对256名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4小时之内采血测定IMA,探讨IMA预测6~24小时以后cTnT结果阳性或阴性的能力。结果显示:白蛋白-钴结合实验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8,在最佳临界值75u/ml时,IMA预测cTn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3% 和69%,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6%和33%。如果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判断ACS可能性大,则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IMA增高提示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危险性大,应当尽早积极治疗,有了IMA结果用于危险分层,可指导医师尽早制定患者的处理方案,不必等到6小时根据cTnT(或cTnI)结果明确诊断(图3-6-1)。鉴于IMA对急性心肌缺血诊断的高阴性预测值,FDA于2003年批准其用于ACS的排除诊断,以降低对非心肌缺血性患者的收治率和心血管病高位个体的漏诊率,节省医疗资源。
图3-6-1 各种心肌标志物灵敏性及特异性比较
(二)IMA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
PCI术中心肌缺血模型的IMA研究对于IMA的释放动力学机制尚不明确,PCI术中球囊扩张、支架释放过程中将导致一过性的心肌缺血,这就为研究IMA的释放动力学提供了良好的心肌缺血模型。Hjortshoj等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初期PCI治疗作为研究模型,结果发现PCI后IMA水平较基线值增加了16%,但在3h内恢复正常。在PCI过程中,TIMI血流0级的罪犯血管中IMA水平反而降低,但在PCI术后IMA水平迅速升高,TIMI血流1~3级的患者IMA水平较高,并且在PCI术后明显下降(P<0.036)。研究表明,IMA释放可能与再灌注诱发的应激反应有关,而与缺血本身无关。此外,IMA的诊断时间窗较短,与其他生化指标相比,诊断敏感性方面并不占优势。在研究IMA的影响因素时,白蛋白是重要影响因素,有研究指出PCI术后IMA水平的变化与白蛋白水平有关,与缺血无关。有学者对11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PCI术后ST段不能完全回落组(回落<70%)患者的IMA明显高于ST段能完全回落(回落>70% )的患者,而PCI术后早期ST段的快速回落,可使心肌快速恢复灌注,明显改善心功能及预后。另有学者对79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胸痛6小时内的IMA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当IMA>109 u/ml时,患者到达终点事件的概率较高。以上数据都表明,IMA对于冠心病的预后有潜在预测价值。
(三)IMA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冠脉病变程度主要体现在冠脉狭窄程度与累及冠脉支数两方面,由于IMA的心脏特异性不高,目前对IMA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研究较少,并且存在争议。付鑫等检测196例ACS患者血清IMA,同时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以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ACS患者中无冠脉狭窄或冠脉狭窄程度<50%者38例,冠脉狭窄>50%者158例,其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冠脉狭窄>50%患者中,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IMA水平增加。但是,崔波等的研究发现IM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不存在等级相关,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IMA水平不能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四)IM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研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肌标志物的升高均表明存在心肌细胞坏死,并且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为了研究IMA在CABG术后的变化,Sbarouni等选择了50例接受CABG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小时、术后4天分别检测IMA。结果发现,IMA在CABG术后3个检测时间点均增高,其中术后即刻的IMA水平明显高于后2个时间点。研究认为,CABG术后患者IMA水平显著升高,但是否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尚不清楚。Karahan等将IMA作为检测指标来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CABG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中冷血心肌停搏保护液加入NAC的为实验组,不加NAC的为对照组,在CABG前后测定IMA水平,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横行钳闭后IMA水平均升高,并在再灌注6小时后达到高峰。实验组患者在再灌注术后6、12、24、48小时其IM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IMA不仅能作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指标,并且能作为CABG术中NAC保护作用的评估指标。
(五)预测肌钙蛋白检测结果
研究表明肌钙蛋白T水平在心机梗死组胸痛发作4小时开始逐渐升高,6小时明显增高,以后逐步递增并在24小时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同组胸痛发作6、12、24小时与4小时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cTnT对于ACS患者心肌坏死后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IMA,有利于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但cTnT在患者胸痛症状出现4小时后才能够检测出,因此Christenson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明确IMA能否预测cTnT检测结果: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4h之内采血测定IMA,探讨IMA预测6~24小时以后cTnT结果阳性或阴性的能力。实验入选256名患者。结果显示:白蛋白-钴结合实验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8,在最佳临界值75u/ml时,IMA预测cTnT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和69%,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和33%。ACS患者到达急诊科时,测定IMA的白蛋白-钴结合实验有望成为6~24小时以后cTnT结果阳性或阴性结果的早期预测指标。当胸痛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明显升高时,病变尚处于可逆的缺血阶段,马上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出现cTnT升高即心肌坏死。
(六)在心血管疾病其他方面的研究
1.侧支循环对IMA水平的影响 藏军仁等观察了冠心病患者PCI前后IMA水平变化,并比较“罪犯”血管侧支循环对它的影响。研究入选60例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前、术后30min从动脉鞘管取血测定IMA水平,并记录血管病变支数及术中“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结果发现PCI术后30分钟IM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罪犯”血管区域心肌有侧支循环组的IMA的升高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组。
2.IMA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短暂心肌缺血。Cho等对2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痉挛激发试验,测定激发试验前后IMA数值。结果显示16例激发试验阳性患者试验后IMA值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10例激发试验阴性患者IMA值试验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IMA可反映由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并且敏感性为94%。
(七)其他导致IMA升高的情况
IMA的特异性不及ECG或cTnT,因此不能盲目地以IMA增高诊断ACS,而应结合临床状况综合分析。考虑与以下情况有关:
1.白蛋白随血液循环于体内各组织器官,故在非心源性缺血的情况下亦可出现IMA升高,如脑缺血(卒中)、肾脏终末疾病时、IMA肝硬化、某些严重传染病以及某些进行性肿瘤患者血中升高,但变化幅度方面的数据很有限。由于这些情况也与严重病变和致死性相关,IMA作为氧化应激的标志物可用来检出任何缺血,从而为收治患者进行详细检查提供证据。
2.IMA假阳性还见于遗传缺陷致白蛋白N端氨基酸缺失的情况,一般人群中该缺失的发生率还不清楚,这也使IMA阳性的结果解释更加复杂。
3.Apple等研究发现,耐力训练(如马拉松跑)后即该测定IMA无明显变化,说明骨骼肌缺血不会对IMA水平产生影响,但24~48小时后,由于胃肠道缺血IMA水平显著升高,剧烈运动或其他病理情况可引起体液转移和白蛋白浓度变化,从而对IMA水平产生影响。Roy等对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67岁)典型跛腿并有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的患者进行踏车运动应激试验以诱导腿部缺血,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小时采血测定IMA,发现骨骼肌诱导缺血后即该IMA显著低于运动前基线值,以运动后1小时复基线水平,且与患者疾病严重度有关,即IMA浓度可受骨骼肌缺血影响,对PVD患者检测IMA应考虑这一因素。
4.Abbound等研究发现,IMA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升高,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IMA水平高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Gunduz等发现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类患者IMA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且脑梗死组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都提示IMA有望成为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分类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