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答某生
学问之境,约言以三:曰解,曰行,曰证。解,亦云见。佛家初地,名见道。此对地前言,不妨名证。入观证真如,故应言证。但对二地以往而言之,则初地犹只是见,未臻真证之境,以出观未离染故,行未圆故,证未满故。诸论疏皆言,有满证与分证之别。《易系传》有见仁见智见深见浅之异,与《论语》言“知及之,仁不能守之”,此与佛氏分别见道修道各位次,其义有融通处,但孔子不详分之耳。至阳明言知行合一,乃别是一义,所谓言各有当,义匪一端,此姑不论。总之,通论学力所至,解亦云见。与行及证须别论,不能曰解到亦云见到。即行与证已圆满也。解分高下,其层级自无量,然最高之解犹只是解,若行与证未到家,此解犹未入实际境地。
行者,修行。儒者所云存养、亦云涵养。省察、克治种种工夫,皆行也。佛家言行,有地前及十地等等位次,分析极严密。
证者,功修纯备,功修犹言行也。惑障已除。至是,本体呈显,炯然自知,故说为证。证者,证知。此非知识之知,即本体炯然自明自识,谓之证。儒者尽人合天之候,即是证。天者,本体之目,尽人合天,则人即天也,故合之一字须善会,非以此合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