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力量:岁月悠长,你我与共(套装共3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所谓少年气(1)

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走这一遭。

在接受完鲁豫的采访后,鲁豫对我的评价是,身上有股四十岁的人少有的“少年气”,也有媒体说我是一个医学领域的理想主义者,我微博的粉丝们更是亲切地称我为“陶三岁”,好像在很多人眼里,我就像一个小孩。一方面是朋友们的过度宠爱,对此我有些受宠若惊;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我身上真的有一颗童心吧。

童心是什么?像孩子一样天真?面对伤痛,哭过以后就忘记了?我想并不是,很多人一生都难以走出童年留下的阴影。像孩子一样善良?然而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本就是一个难解的悖论。一个不受任何教育和约束的孩子,他能否真的保持善良,像其他孩子一样乐观?也不一定,很多孩子天性就比较内向胆小。

于我而言,童心大概就是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容易在一些小事上找到快乐,不会长时间陷入一种忧郁的情绪中。

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好奇心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都相当重要,只是有些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遗失了这个天性。

很庆幸,至今我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与好奇。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回乡下的奶奶家,夏天吃过晚饭后,我们总是会搬把小椅子坐在院里乘凉,慵懒夏夜,萤舞蝉鸣,星空浩瀚无垠。奶奶会告诉我,月亮上面住着嫦娥,还有陪她的玉兔;北边最亮的那颗星是北斗星,若是走夜路的人辨不清方向,找到它就能找到家。

我望着星空,总觉得宇宙太过神奇,一定还有很多同我们一样的生物存活在某一颗小小的星星上,此刻他是否也在看着我?奶奶总是很有耐心地回答我不断的追问,问到她实在答不上来的问题,她便摸摸我的头:“奶奶也不知道,你要好好读书,就知道了。”

在从医之后,我曾经研究过人类好奇心的课题,发现五岁之前,是孩子保持与培养好奇心的关键时期。在不会说话时,孩子就对他眼前的事物有着天生的认知好奇,他会用“咿咿呀呀”的声音向大人询问,如果大人能耐心地与他互动,那么孩子就会不断地学习;如果大人置之不理,慢慢地孩子便也不再询问。可见好奇心是完全可以后天培养的。

不难发现,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虚心,越虚心的人也越容易对未知的东西产生好奇,这就是伊恩·莱斯利所说的“知识缺口”——一个人对一项事物越是了解,越容易产生好奇。比如说,你若是和一个不懂艺术的人聊毕加索、达·芬奇,他会完全没有兴趣,反而与懂的人讨论才会乐此不疲,从而产生强大的愉悦感。

简单的快乐,这大概是所有成年人都梦想拥有的东西,现实中多是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的人。在我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所谓的兴趣也停留在最初级的需求上。

兴趣点和好奇心一样,是可以培养的,它们共同的基础就是知识的累积。互联网时代,好像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按此逻辑,人们应该比之前更快乐,然而恰恰相反,一项研究表明,越是信息发达的地区,患抑郁症的比例越高,这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