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系统写作百课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文具

1.习作例文:《我的自动铅笔》。


我的自动铅笔

自动铅笔是我最爱的文具之一,它的外观十分漂亮。

我的自动铅笔有15厘米长,有中指那么粗。它有点重,是用比塑料重许多,但比铁要轻一点的材料做成的,摸着滑溜溜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滑下来似的。

它的外表呈黑色,会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黑色的外表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有时还会发出耀眼的光,更让人感觉到它的美丽。笔杆上面标有“M&G晨光pencil”的字样。黑色的表面上印有白色的字,看起来十分典雅。

笔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长约1厘米,直径约0.5厘米,是个圆柱体,内部空心,刚够套住一支笔芯管子。笔帽上面有两条刻出的条纹,是银色的。笔帽也是银色的,它发出更加闪亮的光点,惹人喜爱。

轻轻按一下笔帽,一截笔芯就被笔头“吐”了出来。笔芯是铅做的,深泥土色。笔头与笔帽的颜色相同,它是圆锥形的,上面有三条从大到小的条纹,也散发着迷人的光点。

笔杆上有个便于挂在衣袋上的钩子。这个钩子是银色的,应该是用金属做的。它像古代的竹箭,有时可以插在书上或本子上当书签。

写字的时候,笔里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像一支轻快悦耳的乐曲,可以为写字的人解闷。唯一不足的就是写得重会断芯。

我爱我的自动铅笔。

阮宇浩

2.这篇习作的构思如下:

3.讲解

△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仔细地看。除了“仔细看”,还需要:耳听,鼻闻,嘴尝,手摸。对一个物体要进行全面了解,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用心察看。

△观察有点,观察有序。

(1)什么是“观察有点”

在《我的自动铅笔》一文中,小作者观察一支自动铅笔找到了12个“点”。这12个“点”分别是长度、粗细、重量、材质、触感、外观(颜色、字样)、笔帽、笔芯、笔头、笔钩、笔的写字状态和它的不足。这就是“观察有点”。

(2)什么是“观察有序”

在《我的自动铅笔》一文中,小作者观察一支自动铅笔从“长度、粗细、重量、材质、触感”开始,这是一个整体感观。然后是“外观(颜色、字样)、笔帽、笔头、笔钩、笔的写字状态和它的不足”,这是一个局部。显然,小作者在观察这支自动笔时,是由整体到局部。从“外观”到“笔芯”是从外到内,从“笔帽”到“笔头”是从上到下,这就是“观察有序”。

△大点里有小点——无穷尽

当观察有“点”,观察有“序”时,实际上一篇文章的构思(架构)已初步形成。接下来就是把这些“点”如何扩充。比如写“外观”这个大点,可以分为“颜色、字样”两个小点。

“颜色”小点,又分为“通常情况下”和“灯光下”两个小小点。“字样”一样分为“品牌”和“品种”两个小小点。

小作者在通常情况下见到的“黑色”后,还发出“感受”——会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这一“感受”可称为“咪咪点”。同理,“美丽”也属“咪咪点”。“大点里含有小点”可以这样无穷尽地把笔的“外观”介绍清楚。

从第3段可以看出一个“外观”点表述的具体情况。笔者把这样的一个“点”能写成“一段话”,直观地称它“块状”。“块状”即“大点中含有小点”, “小点”中有“小小点”,“小小点”中有“咪咪点”。

学生写不长作文的原因往往是一个“点”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述。如上述笔的“外观”,很多学生会写成“它的外表很漂亮”,就再也无话了。笔者把这样一个“外观”点,只用一句话来表述的现象称为“线状”,即“大点”中无“小点”。

试想,《我的自动铅笔》一文中有12个“点”,如果每个“点”都以“线状”呈现,那么文章会有多少字呢?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写作时,努力把“点”写成“块状”,即从“大点”中找“小点”,从“小点”中找“小小点”,从“小小点”中找“咪咪点”。这样既不愁写不长,又能把“物”层次分明地呈现出来。

再看这篇习作有6个“点”写成“块状”,分别是“外观”“笔帽”“笔芯”“笔头”“笔钩”“写字状态”。

外观——略(见上文)

笔帽——笔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长约1厘米,直径约0.5厘米,是个圆柱体,内部空心,刚够套住一支笔芯管子。笔帽上面有两条刻出的条纹,是银色的。笔帽也是银色的,它发出更加闪亮的光点,惹人喜爱。

(小点:大小、形状、花纹、颜色、感受)

笔芯——轻轻按一下笔帽,一截笔芯就被笔头“吐”了出来。笔芯是铅做的,深泥土色。(小点:材质、颜色)

笔头——笔头与笔帽的颜色相同,它是圆锥形的,上面有三条从大到小的条纹,也散发着迷人的光点。

(小点:颜色、形状、花纹、感受)

笔钩——笔杆上有个便于挂在衣袋上的钩子。这个钩子是银色的,应该是用金属做的。它像古代的竹箭,有时可以插在书上或本子上当书签。

(小点:颜色、材质、形状、功能)

写字状态——写字的时候,笔里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像一支轻快悦耳的乐曲,可以为写字的人解闷。

(小点:声音、感受)

6个“点”写成“线状”。分别是“长度”“粗细”“重量”“材质”“触感”“不足”。

长度——15厘米。

粗细——中指那么粗。

重量——它有点重。

材质——是用比塑料重许多,但比铁要轻一点的材料做成的。

触感——摸着滑溜溜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滑下来似的。

不足——唯一不足的就是写得重会断芯。

《我的自动铅笔》这篇习作虽然只有400多字,但对于一位初学者来说已经不简单了。

按通常的说法,写成“块状”是详写,写成“线状”是略写。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的自动铅笔》这篇习作又多了一个写作技法——有详有略。

△小结

讲到这里,对于“静物的写法”应该有启发了吧。归纳一下,记住两句话:观察有“点”,观察有“序”;大点里有小点——无穷尽(把“点”写成“块状”)。这两句话是写作的基本功,任何写作都离不开它。

二、循序渐进地观察文具作业练习


★★第1课时

1.初学写作基本功——观察有点,观察有序;大点里有小点。(详见第一部分内容介绍)

2.练习:我熟悉的一支笔。


★★第2课时

学写第一类文具静物时,必须做到手把手教,让学生懂得“观察有点,观察有序”和“大点中含小点”的基本功,以及有实践的体验。步骤如下:

1.以《我的自动铅笔》为例,学习写作基本功。练习观察一支自己熟悉的笔。(这是第1课时的内容)

2.批改时,以写作基本功为标准,标注该文的“点”和“序”。如下图中加框的“笔尖”“笔套”“笔杆”,就是观察“点”。标出“大点中含小点”。如下图中的“①②③……”。

《我的水性笔》

标明的“①②③……”是学生观察时的不仔细处,即“大点”中无“小点”,称“观察点缺损”。

《我的水性笔》

3.讲评时,老师需严格遵循写作基本功来讲述。写作基本功如一把尺子,不断丈量,不断修正。如学生的原稿作文第2自然段首句:“它有15厘米长,中间摸起来比较粗糙”,此语只有笔的长度,却缺少了“笔的粗细”点,于是让学生补充了“①直径约1厘米”。

补充内容

4.丈量一“点”,补充一“点”。让学生有“观察有点有序”“大点里有小点”的深切体验。这便是“手把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5.实况如下:总共补充了①~⑦。

补充内容

原稿写了约18行字。补充却有约20行。可见学生的观察是多么不仔细。不过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初次学习,大点中找不到小点是正常的,有待于老师耐心仔细地指出来,并加以补充。


★★第3课时

誊抄:补充以后,梳理思路,正本清源,誊抄成稿。

誊抄版(此文选自七年级王于涛同学的习作)


★★第4课时

依据第一支笔写作的方法,选择“第二支笔”再练习。

旨在对写作基本功——“观察有点,观察有序;大点里有小点。”有更深的了解,以实施迁移。


★★第5至第7课时

观察“修正带”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上。


★★第8至第10课时

观察“笔袋”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上。

三、附件

1.五年级钟雨馨同学观察第一支笔的实况

(1)原稿

《我的水笔》

(2)补充稿

补充内容

(3)誊抄稿

誊抄版

2.三年级朱宇翔同学观察第一支笔的实况。

(1)原稿

《我的水笔》

(2)补充稿

补充内容

(3)誊抄稿

誊抄版

注:以上是三年级和五年级同学“观察第一支笔”的原稿、补充稿和誊抄稿,旨在说明不管是哪个年级,在没有系统的写作训练前,起点几乎是一样的:没有方法,不会观察。


七年级同学补充7处,五年级同学补充10处,三年级同学补充8处,可见观察不仔细。第二个普遍问题就是观察无序。因此,写作基本功——“观察有点,观察有序;大点里有小点”,必须强化训练。

四、文具类习作例文

1.习作例文:《我的修正带》。


我的修正带

我有一个透明的修正带。它长约10.5厘米,最宽处约6厘米,高约1.5厘米。看起来很亮,摸起来很光,是塑料做的。这个修正带正着看,像一只蜗牛;倒着看,像一把手枪;侧面看,像一个滑滑梯。

正面贴有一张白色标签纸,长约6.5厘米,宽约4厘米,上面写着:“MG晨光™”,这是它的品牌。“30mm*5mm”是修正带的长度和宽度。“ACT58306”是它的型号吧。

透明的反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修正带内部的结构。

侧面的中间有条细细的缝隙,掰开这条缝隙,修正带内部就全部显露出来。

修正带有个盖头,贴住修正带头的一面。如果没有这个长方形盖,露出来的修正带部分就会变脏,粘在纸上就会不干净。这个盖头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

修正带头的两侧像个三角形,高约1厘米,宽约0.5厘米,绕过修头的带子,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白色的。反面有一条白色的1厘米长的“尾巴”。“尾巴”是插在里面的,可以防止它掉出来。

内部有两个白色的齿轮,一大一小,大的约有40多个齿,小的约有十几个齿。大齿轮上装着没有用过的白色修正带,小齿轮上装着用过的透明修正带。每个齿轮上都有三条塑料做的杠,是固定两个齿轮的。大齿轮直径约5厘米,小齿轮直径约2厘米。

这个修正带是我写作业的帮手,假如写错了字,可以用它掩饰错误的答案。使用的时候,用大拇指握住修正带侧面凹进去的地方,其余四指自然握住。用修正带头对准写错的字,往后轻轻一拉,大齿轮上的修正带通过修头可以滑出来,贴在错字上,余下的修正带会卷到小齿轮上。

这就是我的修正带。

蒋杭瑛

2.例文评析

(1)小作者观察修正带的点序清晰。第1自然段,对修正带的整体观察。正文部分(第2~8自然段),对修正带的局部观察。

(2)无论是“整体点”,还是“局部点”,大点里的小点都清清楚楚。如局部点分为:正面、反面、侧面、修正带盖头、修正带头、内部结构、写作帮手7个小点。

(3)“咪咪点”也决不含糊,如正面贴有一张白色标签纸,长约6.5厘米,宽约4厘米,上面写着:“MG晨光”,这是它的品牌。“30mm*5mm”是修正带的长度和宽度。“ACT58306”是它的型号吧。

通过“有点有序”地观察,这个修正带的模样、结构、功能都表达得十分细致,让读者读着文字,如见修正带一样。

3.习作例文:《我的笔袋卷》。


我的笔袋卷

我拥有一个十分漂亮的笔袋卷。顾名思义,它是一个笔袋,但可以卷起来。

笔袋卷成圆柱状,把它竖直起来,高约20厘米,底面直径约5厘米。底下有一圈高约4厘米的纯墨蓝色的布料作为装饰,中间有一条长约20厘米,宽约2厘米的墨蓝色的带子,以便于把笔袋卷捆起来。带子的末端处有一个银白色的小小搭扣儿,圆圆的,扣上印着一个被一圈小圆点包围着的舞动的“M”型字样。搭扣上挂着一个粉色的小吊坠,一个迷你中国结下有一个精致的印着“福”字的小香袋,香袋下面是两对由白色、粉色串成的菠萝结,真是可爱极了。

轻轻打开搭扣,慢慢将它摊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方形,长约25厘米,宽约20厘米。外层印有许多的猫头像,每一只猫都戴着白色的棒球帽和蓝色的眼镜,嘴的两旁分别有三根胡须向外延伸,感觉它们都在微笑呢!在长方形的右侧边,一圈猫头围绕着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儿,他戴着一副耳机和一个蓝幽幽的MP3,一副悠闲的样子,挺可爱。在笔卷的左上角边缘,缝制着一张标签布,上面印着“MoFang墨坊”;笔卷的右下角贴着一张商标纸,上面写有“西瓜太郎的新科技、新时尚磨坊系列笔卷”。

翻一个面,看到笔卷的内层,米白色的布料上布满了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黑色小点点。内层下方五个竖格子按一字形排列,高约10厘米。第一个格差不多能放3支笔,第二个格稍大一些,可以放4支。中间的格子最大,约有第一、第二格加起来那么大,能容得下6支笔。第四、第五格的布局和第一、第二格相对称。整个笔卷总共可以装20来支笔。在笔格上方,笔卷的边缘缝制着一块长约15厘米,高约4厘米的梯形布料,就像一幢房子的屋檐,它是用来防止笔从笔卷里滑出来的。

笔卷的外层是粗糙的亚麻布,内层是精细的帆布,摸着很顺滑,很舒服。这个笔袋比用铁和塑料制成的笔盒轻得多,方便携带。

我喜欢这个既轻便又实用的可爱笔袋卷。

王一茗

4.例文评析

(1)《我的笔袋卷》一文通过“卷起和摊开的形状大小、装饰、结构布局、容量、材质”五大点来观察,不忘“大点里有小点”的仔细观察。

如“小小搭扣”这个点,观察了它的形状——圆圆的,扣上的花纹——被一圈小圆点包围着的舞动的“M”型字样。

(2)小作者对每个“点”都做了有序的观察,如“搭扣上挂着一个粉色的小吊坠”,从“搭扣”观察到“小吊坠”很有顺序。

通过这样“有点有序”地观察,一个有特色的笔袋——笔卷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3)三大段式不变。开头(第1自然段),正文(第2~5自然段),结尾(第6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