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二
12,這個數字套用於不同地方有不同意義。在月份裡,12個月等如1年;在中國文化裡,有十二生肖;在我的IB教學生涯中,這個12別具意義‥‥‥
今年是我從事IB教育的第12年,時至今日,我教導過12位狀元,協助逾百名學生入讀他們夢想學府:如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美國常春藤聯盟(The Ivy League)等著名學府,期間挑戰及困難重重,但看到學生的進步及奮鬥結果,當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IB狀元是否都擁有共同特質?
一直以來,我不斷觀察學生的性格及歸納教學經驗,希望找出IB狀元都擁有的共同特質,從而啟發和培養下一屆的學生。通過這本書,我找到了某些答案。
本書中所訪問的10位IB狀元有幾位都是我的學生,透過閱讀他們的心聲,和分享學習方法,讓我認識了課堂以外的他們。原來,他們比我所認識的他們更成熟、更有遠見!
身為一個老師,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元素是熱誠。我認為和學生分享知識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從而鼓勵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很大,絕對是孩子成長的基石。
我教授的專科是數學,上課時我有一個習慣:對每個新學生我都會提問同一個問題:「你喜愛數學嗎?」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說不喜愛,甚至有些是討厭數學。對於他們的反應,我會給自己一個目標,就是透過有趣的課堂,慢慢讓他們不抗拒數學。
我所教的IB狀元之特質
他們往往未必是最聰明的學生,但他們一定是最勤力、最自律、和最有目標的學生。
在我眼中,香港學生的質素是很高,我所教的學生,大部分都有潛質在IB考試中,考取非常好的成績,當中的分別在於能否堅持。
我時常勉勵我的學生:「我教過的狀元不一定比你們聰明,你們的分別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態問題,他只是比你們更有毅力,更善用時間而已,他們在考IB的兩年時間裏堅持每天也分配時間温習。如果你也能每天温習,你也能成為下一個IB狀元。」
大部分學生聽完我在課堂上的鼓勵,心裏都會產生了一團火,立志每天温習。可是,他們這團火又能維持多久呢?可惜的是,大部分學生的這團火在一星期內已經燃燒殆盡,能堅持到最後的不到百分之一,和每年0.2% IB狀元的百分比恰恰相若。
「每天温習」這四字,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確是知易行難。面對現今多姿多彩的生活,互聯網世界絢麗繽紛及社交媒體的即時享樂、即時回報的價值引導之下,學生很容易就被偷走了時間。我們身為老師的,就是不斷地在旁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堅持下去。
IB的考試是一個為期兩年的馬拉松長跑,短途衝刺的方法並不有效,只有不間斷努力,細水長流,才能在終點線獲得獎盃。

iStudy Learning Center
Titus Lam 林育德
iStudy Learning Center
創辦人及教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