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带货去古代暴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屯田

几乎就是强迫性的,前五十一名都被编入新军训练营,再加上从正副榜中挑选出来,喜欢军事或身体比较强壮的人一百二十人,编入军事学习班。

另外,还有一批特招生,有卢象升、孙传庭这种进士出身的,还有戚继光的孙子、侄孙、俞大猷的后人,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抗请志士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一共六十人,加上前面的一百二十人,共一百八十人,组成六个军事学习班。

军事班的人,上午继续进行训练,内务、队列练习、队列行走等,要求比前两个月更为严格,下午学习军事知识,如何预测天气、绘制地图、荒野求生知识等,具体的教材有《武经总要》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俞大猷的《兵法发微》《广西选锋兵操法》等。

当然,每天的洗脑也是必须的,什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懿安皇后效忠等等。

一个月后,开始五公里越野,半夜紧急集合,以及学习放枪炮,讨论总结利用火器的新兵法。

张嫣将自己知道的排队枪毙、西班牙方队等知识写出来,夹在兵书中发给他们,让他们学习讨论。

京郊的炮厂,除了铸造一百多门大炮,还铸造了一万来只的抬枪。

所谓抬枪,就是放大版的燧发枪,或者是缩小了的火炮,介于枪与炮之间,重量约为四十公斤左右,可以打霰弹,也可以发射乒乓球大小的实心弹。

这是张嫣的那个军事发烧友设想的东西,枪管是铸造出来的,然后,再用高碳钢刀具,进行镗削,使得枪管内壁圆柱度提高,粗糙度下降,增加枪管的气密性,能让铅弹飞得更远。

明代文贵武贱,这些学员中,大部分都是被迫进入军训班的,抵触情绪很重。

张嫣就让人在操场,贴了很多标语:“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个好士兵的,不是好元帅!”

“今日多流汗,明天少流血!”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我们是大明的希望!”

“我们是大明的钢铁长城!”

张嫣特地给学员做了一次思想动员:“你们是最优秀的文人,将来必然是最优秀的官员。

以文驭武,不是靠卡脖子逼迫武将低头,也不是文贵武贱,让军人断了脊梁,而是大明需要知兵的文人,需要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元帅。

这些元帅,可能出在文人之中,因为只有文人,才懂天文地理,机关术数,才能用最有效的办法对付敌人,大明的国防,大明的长治久安,就寄托在诸位身上——”

一番话,说得所有学员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张嫣还给大家一个许诺:“将来,国家安定了,你们若是继续留在军中也行,若是想从事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文臣,也由你们来选,我在这里保证,今后,内阁大学士,不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上来,就是你们中的佼佼者,那种在翰林院混了半辈子的人,绝无可能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

不知谁拍了一下巴掌,操场上掌声雷动,所有的学员都放心了。

军队体系,升迁最快,只要有能力,立了战功,一年数次升迁都是可能的。

那么,他们很可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

一百八十个年轻人,都忍不住露出顾盼自雄,纵横辟阖,一副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英雄气势。

还有四百五十人,开始文化课学习,前三个月,就是数学和一些自然常识,比如天气预测,地理知识等。

学习结束,考试及格的,根据个人爱好,分配去学习会计、审计,这是准备进入户部或者进入检察院,将来做巡按御史,督查全国各地的政务、军务。

考试不及格,给一个月时间再学习,还不及格的,就去学农,学习红薯育苗、土豆栽种、木薯种植等。

眼下,还没有木薯,那就学习种植山药,主要在河南推广。

最后还有三十人,乃是数学考试成绩比较好,性格又比较木讷,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人,他们就是天生的科研工作者。

镜子不知怎么弄来了一些八十年代的数理化课本,张嫣删删减减,然后让人翻印出来,发给这些人。

这些旧教材,虽然不如后世的教材注重实验,但书上将实验过程和结论,讲解地非常清楚,照着书做,很多人都能学会。

这些进士,哪怕副榜进士,那也是全国前几百名的人,学习能力还是非常棒的,张嫣不怕他们不会。

自学,讨论,反正没人教,学习三个月,考试,发榜公布还不算,成绩好的,发奖金,发肉票,不好的,那就看别人吃肉,自己喝汤吧。

激励机制促使大家努力学习,拼命学习。

春天时,镜子把那一仓库的土豆,都运到了陕北,张嫣将铜镜教自己的育苗、种植办法,编写成教材,让身边几个机灵的小太监学会了,派去陕北当教员。

所有种植土豆的,都是洪承畴部队的老弱以及流寇俘虏,张嫣给洪承畴下了死命令,这些土豆,就是他的部队半年口粮,若是种不好,那就饿着。

士兵若是饿着了,洪承畴就罢官去职,回老家打鱼去。

洪承畴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他知道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这点小事,他也完全能办好,只要他想干。

懿安皇后忽然把他提拔上来,洪承畴的心里是感动的,他也曾因为皇后是女人,有过思想斗争,后来,看到京城里的那些大佬,一个个的留下来,他也释然了——自己一个小毛毛虫,还有什么可闹的?

陕北乃是黄河流域,洪承畴按照懿安皇后给的图纸,建了十几座大型水车,然后修了灌渠,至少能浇几万亩的土地。

这些地上的农民,多数都被流寇卷走,少数的地主,也逃跑了,他将这些土地分给麾下的士兵,让他们监督俘虏种地。

土豆谁都没见过,也没种过,包括教他们的小太监,大家心里都是忐忑的。

还好,铜镜是在山西某地弄到的土豆种子,那里和陕北的气候非常相似,这些土地耐寒耐旱,在陕北长得还不错。

这年夏天,竟然还有一场像样的雨水,土豆苗长得郁郁葱葱,一眼望过去,大地就像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充满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