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他们为流浪者架起回家的桥梁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对家,谁都有眷恋。背井离乡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坎坷和艰辛。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已成为流浪者的他们,遭遇更是令人同情。
小娟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某市,一座低矮的房屋横在了道路中心,挡住了当地城建拆迁的进度。
“小娟,现在就剩你们家了,你爸爸离开已经有半年了,要不阿姨先帮你按政策办好手续,拿好钱,帮你存起来。你看好吗?”
小娟低头不语。
“娟,我们不能因为等你没有任何下落消息的爸爸,影响整个拆迁进度吧?”居委会蔡阿姨对8岁的小娟说。
“不!我爸爸不回来,我不能搬。要不然,爸爸回来就看不到我,找不到家了。阿姨,等我爸爸回来好吗?”小娟无奈地回答后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小娟的爸爸在半年前的一个上午出去办事,结果一去就没有了回音。年幼的小娟和邻居告诉了居委会阿姨,也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但是,半年过去,还是杳无音讯。而当地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小娟的爸爸下落依旧不明。为此,蔡阿姨已经不止一次来小娟家了。开发方急,居委会也急,小娟更急。
小娟的妈妈两年前就不在了,身边无至亲,半年来,小娟的生活一直由居委会帮助解决。看着三天两头来家里转悠的开发公司的人,面对蔡阿姨等邻居,年幼的小娟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懵懂的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她要等爸爸。爸爸不知去了哪?爸爸为什么不回家?
一天,蒙蒙细雨之中,小娟出门找爸爸去了……
小娟的出走,让蔡阿姨心急如焚。她有些后悔。这边是城市的开发的大局,那边是孩子父亲的失踪,这让一个居委会干部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出门找爸爸的小娟走了好长时间,随着人群乘上了一辆公共汽车。
开始,小娟还东张西望,盼望着能在人群中看见自己的爸爸。可是,随着车辆的前进,小娟趴在座位上睡着了……
“小朋友,到站了。”司机师傅轻轻拍醒了小娟。
“叔叔,这到哪里了?”
“到上海了。你有人来接吗?”
“啊?到上海了?”小娟并不知道上海距离自己的老家有多远,茫然下车后,不知道自己应该到什么地方去。
几天后,一个衣服肮脏,满脸灰土,头发乱哄哄的小女孩被救助管理站救助了。她,就是离开家乡的小娟。
“我要找爸爸,我们的房子如果拆了,我爸爸就不知道我们的家在哪里,我在哪里了。叔叔阿姨,你们帮帮我,帮我找找爸爸吧!”得知情况的工作人员都十分同情眼前这位哭个不停的可怜女孩。但小娟说不清家庭地址在哪,让他们的询问调查一无所获。
时间一天天在过去,小娟仍在呼唤爸爸。
因不记得回家的路而无奈走上了流浪之旅,我们或许就遇到过,或许听说过。
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种机构。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不仅照料那些记不清回家路或失去记忆,以及迷失,或因疾病、伤残被家人遗弃等多种原因不能回家,或找不到亲人的求助者和受助人员,以及与父母失去联系的儿童,同时也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寻找失去的家。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在求助者和他们的家人眼里,这些机构和工作人员是了不起的桥梁,带给了他们希望。
这,就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唯一官方运作的各级救助管理站。而站里为求助者甄别寻亲,忙里忙外,不断探访奔波的工作人员,就是这本书将介绍的一群特殊的人——中国寻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