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1 资产负债表的重构

8.1.1 标准资产负债表的缺陷

在第1章中,我们列示了标准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在标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分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部分划分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

上述格式按照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强弱来进行划分。其缺陷是会计准则对流动性进行了武断主观的判断,对公司的经济活动逻辑和管理的需要考虑不够充分,同时也无法与现金流量表之间建立清晰的关系,具体如下。

1.资产分类问题

在标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按流动性分类的缺陷有两个。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的第一个缺陷是比较武断主观,没有真正考虑资产的变现能力问题。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③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④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因生产周期较长等导致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尽管相关资产往往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当划分为流动资产。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的,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并应按其性质分类列示。

上述归类主观性很强,比如“预计”“目的”等都需要人为判断。实务中,一般把现金、存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列入流动资产,而不管存货、应收款项等项目到底何时能真正变现,也不管资产的真正变现能力,只是机械地进行资产的归类。例如,假设一家公司有较多的现金,该公司为了提高现金的收益率进行了理财型投资,购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国债等。按照会计处理,这些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可以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而计入何项目取决于公司的“预计”和“目的”——如果预计短期交易,则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不知何时交易,则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归为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归为非流动资产。问题在于:到底是存货的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好,还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好?现实中,在多数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其变现能力和流动性比存货更好。在一家公司需要使用现金时,出售金融资产往往比出售存货更加容易。但是,在标准资产负债表中,我们把存货归类为流动资产,却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实则大谬矣!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的第二个缺陷是无法与现金流量表之间建立清晰的关系。我们经常讲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按照现在的分类及格式,除了财务会计人员可以自娱自乐外,一般企业管理人员无法理解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

2.负债的划分问题

标准资产负债表将负债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③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④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企业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流动性分类时,应当采用相同的正常营业周期。企业正常营业周期中的经营性负债项目即使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超过一年才予清偿的,仍应当划分为流动负债。经营性负债项目包括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这些项目属于企业正常营业周期中使用的营运资金的一部分。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并应当按其性质分类列示。

上述负债分类的缺陷有以下两个。

一是没有考虑公司的经济活动与财报之间的逻辑关系。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负债来自经营活动,短期借款等来自筹资活动,公司对于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决策及执行来自不同的部门和业务。显然,将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以下简称营运负债)与经营活动需要投入的资产(以下简称营运资产)结合起来,进行日常营运管理和决策更加符合公司的实际。

二是没有考虑负债是否需要资本成本。营运负债往往是不需要承担资本成本的,即使有,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债务需要承担资本成本。对于一个有竞争力的公司,通常可以利用上下游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占用较多的其他公司资金。在公司营运正常的情况下,这类负债可以节约公司的资本成本,因此反而越多越好。当然,陷入经营困境的公司,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