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晶体硅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2]
1.电学性质
硅是典型的半导体材料,其电阻率约在10-4~1010Ω·cm范围内;电导率和导电型号对杂质和外界因素(光、热等)高度敏感。本征半导体硅不含杂质和缺陷,电阻率很高;当掺入极微量的电活性杂质后,其电导率显著增加。当纯硅中掺入施主杂质(Ⅴ族元素磷、砷、锑等)时,可形成n型硅,呈电子导电;当掺入受主杂质(Ⅲ族元素硼、铝、镓等)时,形成p型硅,呈空穴导电。如上所述,空穴由价键断裂形成,价键断裂处失去电子留下带正电荷的“空位”,即空穴。p型硅与n型硅相接触的界面形成pn结。pn结是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也是太阳电池的工作基础。
2.化学性质
在自然界中,硅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常温下,晶体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在高温下,硅几乎可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与太阳电池相关的一些重要化学反应式有:
其中,后两个反应常用于制造高纯硅。
Si不溶于HCl、H2SO4、HNO3、HF及王水。
以HNO3作为氧化剂,Si可被HF-HNO3混合液溶解和腐蚀:
Si与NaOH或KOH反应,可以生成能溶于水的硅酸盐:
3.光学性质
入射到晶体硅上的光,遵守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定律。晶体硅材料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示意图如图2-12所示。图中,I0为入射光强度,R为硅的入射界面反射率,R′为硅的出射界面反射率,x为光进入硅中的距离,α为硅的光吸收系数,d为硅的厚度,I2为透射光强度。
硅的折射率见表2-1[4]。
图2-12 晶体硅材料对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示意图
表2-1 硅的折射率(T=300K)
根据光辐射的吸收定律,硅晶体内距离前表面为χ处的辐射强度Iχ为
式中,α为吸收系数,R为反射率。
单晶硅材料的光吸收系数与光波能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13所示[5,6]。
图2-13 单晶硅材料的光吸收系数与光波能量之间的关系
晶体硅对光的吸收包括本征吸收、杂质吸收、激子吸收和晶格振动吸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本征吸收。本征吸收是指因光子激发使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这种跃迁发生在极限波长λ0=1.12μm之内,对应的禁带宽度Eg=1.1eV;其他各种吸收都在λ0之外。硅对于波长大于1.15μm的红外光几乎是透明的,在1~7μm红外光范围内其透射率高达90%~95%。
硅属于间接带隙材料,但当其受到能量足够大的光子激发时,硅中的电子也能发生直接跃迁。由图2-13可以看出,光吸收系数在吸收限λ0以下时随光子能量上升而逐渐上升,在α达到104~108cm-1范围内时出现直接跃迁。图2-14所示为在AM0和AM1.5条件下,硅的厚度与其可利用太阳能量的百分比的关系。由图可见,晶体硅需要有100μm的厚度,才能吸收绝大部分太阳光能[7]。
图2-14 在AM0和AM1.5条件下,硅的厚度与其可利用太阳能量的百分比的关系(实线:AM0光谱条件;虚线:AM1.5光谱条件)
4.力学和热学性质
在室温条件下,硅是脆性材料;当温度高于700℃时,硅具有热塑性。硅的抗拉应力远大于其抗剪应力,因此在制造大面积、薄片硅太阳电池时,很容易发生弯曲、碎裂等情况。
硅在熔化时体积缩小,凝固时体积膨胀。熔融硅的表面张力为736mN/m,密度为2.533g/cm3。
5.相图
在半导体硅及太阳电池的制备中,需要用到硅的相图。图2-15(a)所示的是铝-硅相图,图2-15(b)所示的是银-硅相图[3]。
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参见附录F[3]。
图2-15 硅的部分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