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出一孔
公元前1044年,老年姜子牙,在灭商之战中大放光彩。姜子牙没有封神,也没有成神,而是在齐国做了齐侯。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勇气,姜子牙给子孙挣下了一份大产业。
起初,齐国充分发挥“愿者上钩”的无为精神,实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靠海吃海,姜子牙通过渔业和盐业,发展迥异于内陆的海洋经济。另一方面,在商言商,姜子牙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引导民间资本参与。
就这样,齐国从一个边陲穷国小国,一跃成为诸侯中的富国强国。但是,自由市场有一个人所皆知的毛病,就是经济危机和贫富差距。
300多年后,相当于工业革命至今的一个时间长度,姜子牙十三代孙姜小白经过激烈角逐,登上齐国国君的位子。小白同志人如其名,虽然精通权术,但对经济问题却是个“傻白甜”。于是,他找了管仲做他的宰相,两人在《管子》中一问一答,跟说相声似的,把各种资本工具抖得活灵活现。
当时的齐国,生产过剩和生产短缺交替出现,一些商人囤积居奇,操控物价,盘剥百姓。大资本家富可敌国,而无产者却赤贫无妻。
与古希腊梭伦改革差不多时候,管仲在齐国实施他的政策措施。
管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利出一孔”。即采用各种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使老百姓事事仰仗君主(国家)的恩赐。这样君主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其治下的民众了。他的原话是: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在“利出一孔”的思想指导下,管仲连出四招,开始大刀阔斧地深化改革。
第一招:控制货币发行,干预和调节经济活动。管仲提出了“轻重”理论,主张把铸币权收归官府,由官府掌控货币流通,干预主要商品价格。在物“轻”时购进商品,物“重”时出售商品,以平抑物价,为君主赚取利润。
第二招:刺激奢侈消费,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管仲十分赞成修建豪华坟墓,觉得这不但让穷人有事可做,还能让雕工、木工、女工等手工业者获利。管仲还建了不少娱乐场所——女闾,也就是妓院,这些女闾雕梁画栋、气象非凡。管仲认为,奢侈消费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还可以刺激商业发展,增加就业。
第三招:实行“官山海”政策,通过国有民营增加财政收入。“官海”“官山”即规定食盐、铁矿属于国有,实行官督民产,规定百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煮盐、炼铁,政府设置盐官、铁官,对盐、铁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
第四招:发放小额贷款,帮助老百姓创新创业,度过经济周期。管仲要求地方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设立农业贷款公司,春耕的时候,给农户发放种子贷款,到秋收时,农户留足口粮后,向官仓出售剩余粮食。如果农户歉收,官府还会发放口粮贷款,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周期,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
正是在管仲的改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
由管仲的利出一孔、轻重理论出发,后来形成了管商学派,他们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实行禁榷、官山海和重征商税等制度。政府直接掌握大量资源,并以散敛方式控制物价和调节经济。
中国古代社会,就是通过强制方式,让人们相信国家、相信帝王。一切的措施和政策,都围绕制统治者的需要而展开,目的是增加君主的收入,充盈君主的国库,维护君主的统制。这套理论让历代君王用起来得心应手,爱不释手,成为历代国策。西汉桑弘羊、唐朝刘晏、北宋王安石、明朝张居正等,历朝改革家都深受管仲理论的影响。
如果改革的举措无法维系,另一个没有多少差别的王朝就会取而代之。相似的生态反复克隆,中国总是陷入残酷又无奈的历史宿命。管仲自己也没想到,他打造了一个千年陷阱。有学者把这种路径依赖叫作“管仲陷阱”。
管仲死后,齐国的霸权并没有延续多久,很快陷于内乱,齐桓公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