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分叉
12万年前,非洲大地人满为患,食物短缺。有些四肢纤细但头脑充满想象力的人,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9万年前,他们到达了中东地区,在这里,他们又分道扬镳。
一支留在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是人类走出非洲的第一站,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有尼罗河,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有广阔的适宜植物生长的平原和气候。于是,他们以一种富于创新的行为,彻底地从采集、狩猎转到了耕种生活,创造了古埃及文明和古苏美尔文明,从诸多原始部落中脱颖而出。
一支往东,通过云南、广西进入中国。那些向东行驶的人类,到达一个土壤纤细的辽阔大地。那里虽然没有唾手可得的食物,但黄土细碎,可使用原始的工具耕耘,比如木制的犁和原始的石锄。这里还有一条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自西向东,可供农田灌溉。于是,围绕黄河周围,诞生了延续至今的华夏文明。一支往北,成为欧洲人的祖先。那些告别故土,紧跟北上低压带而躲避干旱,试图保持原有生活方式的人,无意中遇到了北方的季节性严寒。起初,这些人过得并不好,他们在坚硬的岩石间隙种植农作物,一年辛劳却仍难以填饱肚子。但那些艰难存活下来的人身上都产生了一种新的适应能力。
抵达东亚地区的人类中,又有一支往南,跨过山和大海,一直走到今天的澳大利亚、新西兰。
那些南下进入信风带的族群,选择了一条困难最少的道路,他们遇到的是热带单一气候,这种长年温暖湿热的环境令人昏昏欲睡。最重要的是,这里光、热、水资源充足,物产丰富,随便摘个热带果子都能过上好日子,才不稀罕去太阳底下脸朝黄土背朝天,更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什么发明!所以,长期以来,在这里的人类后裔,他们与远古祖先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太大差异。
1万年前,人类已经走遍千山万水,分布到了地球几乎每个角落。
在中东地区,尼罗河的洪水每年都按部就班,在八月时期溢出河床,淹没两岸土地,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却并不循规蹈矩,经常“情绪失控,乱发脾气”。在中国,黄河绵延约5500公里,流域面积超过75万平方公里,从大禹开始,几千年来,治理黄河一直是国家头等大事。
洪水治理需要上下游协调,风险规避需要做好统筹计划,这都要求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机构。埃及平原、两河流域、黄河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正是一代代强人逐鹿的最好对象。于是,与大河、平原相伴相生的,是尼罗河畔不可一世的埃及法老,是两河流域此起彼伏的城邦霸权,是古代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中央专制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