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摄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时尚摄影的风格和特点

▼写实主义风格

照相机的写实特性构成了写实主义摄影的基础。写实主义摄影从摄影诞生之日起,直到今天,仍是摄影艺术中的主流。作为“瞬间艺术”的摄影特征,正是从写实主义摄影的艺术风格中集中反映出来的。在写实主义者眼里,摄影的使命全在于“探讨真实”,只有一切细节都绝对真实的照片,才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具备的见证性和感染力。因此,写实主义摄影又名“纪实摄影”。

在时尚摄影中,所谓写实主义风格的照片,实际上是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特点的时尚广告。这里所谓的写实主义并不是纯粹的。我们往往将模特安排在一个真实场景中自由造型,从而达到一种真实与梦幻的结合。在写实主义时尚摄影中,我们常常用快照摄影的方式拍摄一些写实主义风格的照片。

什么是快照摄影

1860年,约翰·赫舍尔爵士(Sir John Herschel)在进行一连串快速曝光动作分析时用了“快照”(“snapshot”)这个词,但直到19世纪80年代后,“快照”才成为常用词汇。

1888年,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1854—1932)发布了体积较小的“柯达”简易相机,虽然没有观景窗,但只要按下按钮就能拍照,大大提高了摄影的便捷性。虽然受当时技术的限制,拍摄的照片画质并不太好,但仍因其便捷性受到大众欢迎。逐渐地,小型便捷相机占据了市场,走进了普通家庭,比起以前的大画幅座机,这种小型相机能快速操作,便于捕捉瞬间。

快照摄影强调随时捕捉真实瞬间,降低了摄影技术的高门槛。这种快照往往构图大胆,专注于瞬间记录。快照摄影让摄影得到更快的普及和发展。

什么是快照风格的时尚摄影

快照摄影本身是没有商业目的的摄影行为,但快照风格的时尚摄影却具有商业目的。因此,两者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快照风格的时尚摄影沿袭了快照摄影中简单、大胆、真实的快照特征,打破了传统的时尚摄影风格,具有纪实风格特征。

拍摄快照风格的时尚摄影师往往喜欢将模特带到一个真实场景中,摄影师让模特在场景中摆出各种造型,并抓拍照片,产生一种戏剧性与现实的结合,拉近了摄影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在快照风格的时尚摄影中,图片更强调真实性和随意性,摄影师在拍摄时注重瞬间的美感,使照片更加活泼生动。

快照风格时尚摄影大师

纪实风格的时尚摄影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这之前,时装与时尚摄影具有很强的贵族特征。从6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反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崇尚自由个性,高高在上的贵族时尚话语权被打破,街头的文化风格成为流行。

威廉·克莱因(Willam Klien,1928—)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50年代,克莱因开始为时尚杂志拍摄照片,他的作品给时尚摄影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此,街头纪实风格走进了时尚摄影中。克莱因将时装模特带出摄影棚,走到街上,从构图上打破常规,用开放离奇的构图表现个人的自由思想。模特在现实的街道场景中轻松自然地展示时装,充分传达了生动的现场感,表现了模特充满健康活力的形象。克莱因的时尚摄影充满人性和自由的活力,改变了消费品与影像的关系,为快照风格的时尚摄影奠定了基础。

图1-33 《无题》,1960年,威廉·克莱因摄

图1-34 《你是谁,波利麦果?》,1966年,威廉·克莱因摄

20世纪80年代,摄影师南·戈尔丁(Nan Goldin,1955—)打破了摄影者只是观看者的惯例,质疑照相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让纪实摄影自然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使快照风格的时尚摄影带着浓重的主观创作意味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对原先纪实形式的一次革新。

20世纪90年代,快照风格的时尚摄影在短时间内得到发展,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可以在拍摄后立即观看照片效果,轻松易操作。

于尔根·特勒(Juergen Teller)是一个典型的用快照手法诠释时尚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忧郁、苍白、真实、不加修饰,甚至让人感觉到有种莫名的不安全感。特勒说,他想把不完美像完美那样呈现。在他的镜头中,模特几乎不化妆、不修饰,却让人感到模特眉眼间有一种动人的率性。在他的镜头中,模特、明星就像是普通人,生活在我们中间。特勒说:“我喜欢从人本身入手,也许可以称作一种德国式的直接。”他的作品真实而不矫揉造作,用平常的场景把握一种显而易见又难以表达的情绪。

快照风格的摄影作品真实而生动,直面模特本身,通过独特的构图、大胆的色彩和迥异的造型,使作品充满情感的力量。

图1-35 《佚名》,于尔根·特勒摄

▼画意风格

自摄影术发明之日起,画意摄影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许多画家转行成为摄影师,他们使摄影作品具有很强的绘画感。画意风格是摄影史上首先流行的摄影风格,摄影发展至今,画意摄影一直贯穿始终。画意摄影强调影调、线条和平衡,很少选择拼贴等方式产生绘画效果,而是采用比较直接的拍摄手段。画意摄影是一种建立在绘画上却又异于绘画的摄影方式。

比起那些热辣的时尚摄影作品,画意时尚摄影往往表现出一种更纯净的画面效果。事实上,它建立在一个更高的审美需求之上,是将时空场景与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摄影创作。

当今成熟的后期影像技术,渐渐缩短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受到新媒体艺术工作者的喜爱。在摄影销售市场,多数的观念摄影作品是以画意风格的形式呈现的。画意摄影针对的是大众化市场,人像拍摄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画意摄影对人物的美化、细节的处理以及整个气氛的渲染,其出发点都是针对消费市场的。因此,在拍摄前,摄影师需要了解被摄对象的生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观察生活并加入艺术元素,使作品达到一种源于生活又超乎生活的美。

在当今的时尚摄影中,摄影师往往将画意元素注入摄影之中,将传统的绘画方式与时尚相结合,具有强烈的绘画感。画意时尚摄影除了突出场景设计、道具摆布和人物的姿势造型,光线的摆布更是画意风格的精髓,其中以伦勃朗光线最具代表性。

伦勃朗光线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光线,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让其余部分隐藏于暗影之中,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简化为一束束筒光,着重刻画人物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是用黑暗绘就光明。

当今时尚摄影大师保罗·罗佛西(Paolo Roversi)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传统绘画色彩,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如模糊的轮廓、深邃的颜色、柔和的光线……画面中的人物透露出一种古典美。罗佛西常常在黑暗的影棚中,选择1秒、2秒等长时间曝光,并在曝光过程中用Mag-Lite闪光灯照亮局部。

罗佛西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西方油画色彩。他说:“我的影室是为机遇、梦想和虚构的流行准备的地方。我用尽可能多的空间去表现这些主题。”他照片里的女性显得安静、纯美,柔情似水。

图1-36 Natalia Vodianova,意大利版《时尚》杂志2013年2月刊,保罗·罗佛西摄

图1-37 《时尚服饰与美容》,2010年9月刊,保罗·罗佛西摄

在中国,由于时尚摄影历史尚短,艺术水平有待提升,许多时尚摄影师尚未形成个人风格。对于时尚摄影来说,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创新不仅是对新的样式和风格的创造,也是对美的深刻理解和持续不断的追求。对美的追求是所有艺术的源头和归宿,这种追求是建立在对美的探索上的。所以,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与传统文化分割开,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无所谓创新。我国的多数时尚摄影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尚停留于表面或符号化,并没有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其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符号化的表象,忽视对当代思潮的引领作用。

中国传统绘画在透视上与摄影有很大不同,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视点,它可以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可以将远近高低不同的景物放在同一个“平面”上,并处理成并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散点透视法,可以充分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以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在中国画流派中,大写意、泼墨式的山水画尤为擅长表现散点透视。比如用散点透视法可以描绘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全景式画面,而西洋画的时空三点透视是不可能做到的。新锐摄影师孙郡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由于长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他十分了解传统绘画与摄影在透视上的不同。所以,他在创作一些大场景画面时,常常在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尽量将镜头的桶形畸变控制到最小,让画面的空间扩张感降到最低,有时甚至运用后期技术调整对象本身的形态或多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最大程度上将摄影的透视还原到中国画的透视传统上。

图1-38 《无题》,孙郡摄

摄影师是摄影的主宰,只要真心想表达某种情感或效果,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实现。西方摄影术与中国传统绘画在呈现方法与表现效果上虽然差别很大,但通过技术性调整,包括后期技术的使用,也可以达到模仿中国传统绘画的效果,而且这种模仿不仅是形式上的,更可以发挥传统绘画写意式的更具深层次的表达。孙郡曾说:“在进入摄影行业之前,国内有一些时尚摄影师喜欢照搬西方摄影技巧和风格,他们也许想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摄影相结合,只是没有认真探索在技术上如何加以实现。”孙郡不仅坚定地走鲜明的中国风格之路,而且积极寻求实现的方法,最终在圈内被评为事业上升较快的摄影师。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发扬,这就是孙郡成功的秘诀。

画意风格对于时尚摄影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摄影早期流行的摄影风格,它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历久弥新的时代变迁。

▼电影叙事风格

叙事

所谓叙事,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在艺术创作中,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叙事学”一词在1969年才由T.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一讨论的发端。在叙事学中,多讨论以文学为主的叙事方法。

在文学理论中,故事的节奏是由故事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一个矛盾关系所形成的。这对矛盾的不同表现形态可以将叙事的节奏分为时序、时长和频率。时序,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几种形式。时长,就是故事发生的一段时间跨度,故事的时长是一定的,但叙述的时间则是由作者来确定的。虽然故事本身的时间是相同的,但叙述的时间可以不同,有的可能很长,有的可能很短。时长的表现,可以通过省略、停止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形成一种特有的张力。而频率,则是指故事内容的重复,同一个场景可以多次出现。

电影叙事是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系统学科。电影叙事是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进行的。与文学和平面摄影不同,电影叙事自从进入有声电影时代之后,听觉也成为电影叙事的一种方式,这种视听并存的感受使电影叙事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更加鲜明。

在摄影叙事中,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天然地具有讲述时间和空间的叙事功能。艺术家莎拉·梦说:“我一直觉得摄影是可以安排、可以用画面来诉说一个故事的。我追求的画面只有最少的信息和最少的指标,不设定特定的环境,却能对我说话,暗示以前发生的和以后将出现的。我知道很多人会反对这种摄影方式——但为什么只能有一种摄影呢?我想以我选择的素材——叙述性或暗示性的——来创造画面,找到一个文学性背景,叙述一个故事,这是唯一可以使我跃起的跳板。”[1]法国艺术批评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认为,任何信息的传递过程都蕴含着叙事,摄影照片也是一种叙事。

摄影的叙事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无论是单张照片还是系列照片,都存在叙事目的和结果,它可以再现历史,表达个人观点,对生活进行记录。在摄影被定格的瞬间,所有一切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然,摄影所记录下的时空点是不会改变的。静态图像的不连续性,会使人们观看照片所得到的感受与摄影师的表达内容产生偏差,从而使照片形成多种解读。观众与摄影照片之间这种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能帮助摄影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在观看过程中,作品与观众之间产生了联系,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兴趣。

▼什么是电影叙事

在电影诞生时,一些电影发明家就产生了将影片首先用于讲述故事的想法。开始时,电影叙事的手法很简单,由于技术局限,且电影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往往是用一个镜头讲述一个故事,后来渐渐采用多个镜头剪接的方式讲述故事。

从默片到有声时代,电影叙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声电影使电影具有两种叙事能力,而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画面的叙事能力。

谈到电影画面,就不能不说蒙太奇。蒙太奇是指对电影画面的剪辑与合成,也就是解构与重组。蒙太奇是电影美学中最细致、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最独特的元素,是创立电影美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叙事手段。

电影是由很多镜头组成的,蒙太奇就是利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关系来达到叙事作用,但这并不是电影叙事的全部。在每个镜头中,也有很多用来叙事的元素,如人物、灯光、场景、道具等,它们的出现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经过导演精心设计,将其周密地安排在影片中的。这些元素在镜头中,配合各种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使一部电影看上去生动自然,也就完成了电影的叙事。

▼叙事性照片流行的原因

读图时代的来临

当今时代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成为一种消费品。大众文化是都市工业社会和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大众文化通俗易懂,让人们更易理解和接受。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讲究更高效的办事理念,通过观看照片,可以直观地获得信息,大大减少思考时间,受到青年人的喜爱。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互联网的出现和电脑制图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受到“图像侵袭”的现象越来越突出。20世纪90年代,我们常常看到“读图时代”“图像时代”之类的词语出现在各种文章中,“图像”已成为当今无法取代的信息传递方式。

时尚领域在传递时尚元素的过程中,图片可以让传播更加迅速和直观,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在脑中迅速呈现出一种感观体验。观众通过观看叙事图片,增加阅读趣味,潜移默化地获取时尚信息,营造一种照片与人的关系,达到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人们对于电影、电视的接触

技术革新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力,电影、电视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动态画面的观看,观众形成独特的“影像思维”模式。观众关注影片中故事的发展变化,获得来自主人公传达的情感。带有叙事性的摄影作品,与电影、电视画面具有共同点,通过人物造型、美术、光线等各方面配合,观众观看照片的同时也在想象画面中发生的故事,在脑中形成主观的动态影像,增加了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商业价值与人文价值。

时尚摄影中叙事性的体现元素

在摄影叙事中,讲究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主题、蒙太奇、场景、角色、氛围都是时尚摄影叙事的重要手段。

主题

从狭义上说,主题是作者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从广义上分析,则是指题材,是某方面的社会生活现象。主题是摄影中的重要元素。主题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场景。主题的选择也是一种风格的体现。

摄影师对于主题的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摄影风格的典型体现,对主题的构思是摄影创作的第一步。

英国时尚摄影师蒂姆·沃克(Tim Walker)擅长拍摄童话主题,他梦幻般的摄影画面,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照片里到处都是花朵、城堡和田野。他的作品充满了超现实元素,巨大的道具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沃克擅长运用精致的用光、夸张的造型,使光影流动,空间更迭,以自己的风格表达个人对于时尚的独特理解。

图1-39 Lady Grey,意大利版《时尚》2010年3月刊,蒂姆·沃克摄

图1-40 Lady Grey,意大利版《时尚》2010年3月刊,蒂姆·沃克摄

我们从蒂姆·沃克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纯真与梦幻,仿佛进入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主题的选择,也是对一个摄影师的考验。摄影师就像一个编剧,将自己的所思、所见和所感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时,时尚摄影不仅具有浓厚的商业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蒙太奇

20世纪20年代,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共同创立了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是指画面与画面的继承关系以及时间和空间、音响、画面等相互组合的关系。无论是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还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都离不开蒙太奇思维,所以蒙太奇思维是电影创作的构思和形式。在电影中,镜头是基本单位,将很多镜头按照对比、平行、交叉、象征等方式组接起来,就是蒙太奇的运用,也是电影的基本叙事手段。

图1-41 《迪士尼梦中肖像》,安妮·莱博维茨摄

在平面摄影中,没有了主人公的对白,但可以利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叙事,使故事更具艺术效果,让观众在观看图片时更具感染力。通过多幅画面的方式,利用蒙太奇手法,使照片与照片之间形成必然联系,给观众叙述奇妙的时尚故事,使观众充满想象空间。

场景

场景作为一种空间,可以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体验。场景的设计往往可以抒发人们心中的感受,无论在电影或戏剧中,通常喜欢用夸张的舞台场景,放大人们心中的情感,通过场景突出人物性格。

在时尚摄影中,经常选择一些充满故事性的场景进行拍摄,配合不同的光影,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当代时尚摄影已从单一的摄影棚背景中解脱出来,打破了原先一成不变的场景。在早期摄影中,往往采用单调的花园、街道等进行拍摄,这些场景虽然可以增加生活元素,但对于营造视觉冲击力仍有不足。因此,当今的时尚摄影师喜欢搭建一些独特的场景,或在原来普通的场景中增加不同寻常的元素,利用舞台化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充满戏剧性,以此吸引更多的眼球。场景中的光线,通常看上去并不符合常理,却能营造出时尚气氛。

角色

在编剧笔下,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穿衣风格和价值观。不同角色之间相互碰撞、交流,每个角色在描述中生动起来。

不论是文学、电影还是摄影作品,作者往往运用夸张手法对角色的性格进行刻画。我们在时尚摄影作品中,通常可以看到模特演绎的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夸张的表情和扭动的身躯。这些人物造型,是为了让观众从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表达。

从2007年开始,迪士尼乐园的宣传策划团队与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合作,请来一些好莱坞明星进行拍摄,让他们在镜头中化身为迪士尼动画片中的经典角色,称作“迪士尼梦中肖像”(Disney Dream Portrait)(图1-41)。这组照片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部部经典的童话电影。通过人物造型,明星们变成了一个个童话世界的卡通人物,惟妙惟肖。

氛围

在摄影中,营造氛围需要多元素整合,一般通过用光、道具、场景、角色扮演等烘托出一种气氛。在时尚摄影中,常用色彩表达整个画面的氛围,用红色表达热烈,用蓝色表现冷漠……通过色彩,丰富了画面,增添了趣味。另外,时尚摄影还擅长用多个模特的表现方式增强画面的形式感,增强照片的张力。

在作品《救生艇》(图1-42)中,人物身穿复古时装,中国女星汤唯与其他六位模特共同以剧照形式再现了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救生艇》中的经典画面。阴暗的影调营造出紧张气氛,观众从人物焦急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希望。运用多人方式拍摄,增强了画面中的情感表达,使画面构图更饱满。

图1-42 《救生艇》,《名利场》杂志2008年3月刊,安妮·莱博维茨摄

▼电影风格时尚摄影大师

史蒂文·梅塞尔——主题大师

史蒂文·梅塞尔(Steven Meisel,1954—)是当今时尚圈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作为奢侈品牌普拉达(Prada)和意大利版《时尚》封面的御用摄影师,他的拍摄牵动着整个时尚圈的潮流。

《静穆的风格》(图1-43)是史蒂文·梅塞尔创作的一组关于“花样年华”式爱情故事的时尚摄影作品。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花样年华”般的电影服装造型,但梅塞尔并没有完全抄袭电影镜头,他更注重手部和脚部的画面,通过多个特写,让观众感受到细腻的情感。在叙事风格的时尚作品里,我们可以利用电影视觉语言,对感情做细腻的描写,并通过不同景别呈现的画面特点,增加作品中的情感元素。这组作品虽然用外国模特来演绎一个充满东方女性特色的角色,却仍可以让人感受到男女之间浓浓的爱意。偏暖的场景色调,加上光影和前景的运用,把整组照片的氛围烘托得恰到好处。

图1-43 《静穆的风格》,意大利版《时尚》2001年10月版,史蒂文·梅塞尔摄

史蒂文是一位高产摄影师,他喜欢结合当今时代的生活热点,对于社会、政治发表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观点。他擅长利用组图的方式诠释一个现象,通过史蒂文作品中的几个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见解。

彼得·林德伯格——电影风格大师

1944年,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1944—)出生于德国相邻波兰的边境地区,他的童年是在叔叔的农场度过的。农场位于莱茵河畔,有芳草和树荫。河岸另一边则是密集的工厂,时常有船只来往运货。林德伯格擅长将女性放在工业废墟的场景中拍摄,这种女性与工厂的强烈对比,增强了女性的气质。这种特殊的拍摄场景也映射出他的身世。

图1-44 《入侵》,2002年,彼得·林德伯格摄

林德伯格作品的重要特性就是直白,模特在他面前总是显得坦然而真实,只有令人惊讶的真实,没有人工与虚饰。

我们从这组照片(图1-44)中能够明显看出林德伯格独有的拍摄风格——黑白照片、西部废墟、煤渣、杂物、烟雾缭绕,整个画面极具电影气氛。在拍摄此类题材时,场景中往往出现火、雾、雨,以增加神秘氛围。

在画面中,我们好似看到一个关于外星人洗劫地球的大片,但细细品味,我们会进一步思考摄影师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人们应该思考当今的消费主义,我们可以将“外星人”比喻成人类发明的高科技产物,总有一天,它们会主宰我们的生活,人类将一无所有。

林德伯格擅长用黑白照片表现时尚主题,他曾说:“只有黑白照片才给人无限接近现实核心的可能性,而在拍摄彩色照片时,你眼睛所观察到的是次一级的真实。”我们从他的照片中看到一种真实感,是一种超乎想象的真实,令人惊讶。林德伯格用时尚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他走过的那个时代的政治与文化。

林德伯格试图在每次拍摄中加入叙事元素,整个创作就如同拍摄一个短片,他写好故事,然后按照电影的结构方式把每个单元衔接好,摄影团队里有制作人和背景设计等剧组成员,这种工作方式帮助林德伯格完成充满故事情节的作品。虽然在时尚摄影界混迹多年,林德伯格对于时装、时尚却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敏感。他说:“我不会多想‘时尚’这个概念,因为‘时尚’从定义上讲就是转瞬即逝的,潮流是会很快过去的。”而在拍摄中,林德伯格对于模特的关注,远远多过他们所穿的服装。

【思考题】

1.什么是时尚摄影?如何用摄影的手法表现时尚?

2.分别列举五位你所喜欢的中、西方时尚摄影师。

3.简述当下时尚摄影的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4.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时尚摄影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习题】

搜集你所喜爱的五位中、西方时尚摄影师的相关资料,包括梳理他们的创作经历、风格特点及其作品各20张。


[1]引自法兰克·霍瓦的《摄影大师对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