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想源泉。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基础。本丛书主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智慧、道家智慧、佛家智慧、兵家智慧四个方面并结合“中国故事”来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和精华。
本套“中华传统智慧丛书”包含四个分册:
第一,《兼济天下——孔子的儒家智慧》。本册在全面把握《论语》等原著的基础上,解构和重建了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探讨了孔子在人生、教育、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在做人上,突出孔子务实勤奋、坦荡幽默、一以贯之的性格特点和见利思义、勇于担当、谨言慎行、不求闻达、过勿惮改、戒骄戒躁的踏实作风。在教育上,孔子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给今人很多有益的启迪。孔子对弟子的了解与关怀,弟子们对孔子的敬仰与尊重,孔门师徒的浓浓情意至今都被传为佳话。在道德观念上,孔子以人为本,崇尚君子之道,倡导宽、义、信、善,为后世树立楷模。在行为规范上,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政事外交等方面皆用礼之规范来要求自己和他人。在伦理规范上,孔子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孝为众善之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敦厚之风与传统美德。在如何对待物质财富上,他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提倡财尽其用,强烈反对贪腐。在政治上,孔子主张节用爱民、为政以德、举贤授能、举直错枉等,并且强调文治与武功同步。孔子还十分注重音乐的社会教化等功能。本册对孔子的思想做了客观详尽的系统性阐述,同时在语言表达上,尽量避免刻板的论述。我们有意把孔子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甚至是活泼可爱的人。
第二,《与道逍遥——老庄的道家智慧》。本册解构和重建了老子的思想体系,突出老子哲学和思想体系的主要方面。首先深入探讨“道”的核心内涵并深入剖析老子的辩证法以及庄子对老子哲学的发展和深化,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有无”这一对立统一的概念,探析庄子“齐物论”的理论依据,并重点论述道家的人生观,深入考察道家所关注的生死问题。道家“大患若身”的观念以及“无执”的生命态度,都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道家推重的“守弱”“寡欲”“谨言”“慎行”“处下”“慎终若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人生态度和“虚静”“无为”等理念,并分析介绍了道家的治国理念、用兵原则。老子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是中国哲学优秀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是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提出的“以正治国”“以百姓心为心”“尚慈”“不贵难得之货”“善建者不拔”等治国良策,在当代也有很多可资借鉴之处。本册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做了客观详尽的系统性阐述。《道德经》一书五千言,字字珠玑,充满哲理与智慧,透过文字可见老子为人的谨慎。庄子和他的后学则更为洒脱不羁,都是编故事、讲故事的高手,他们笔下的故事大肆渲染、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把读者带入一个个无限高妙、甚至在常人眼中显得匪夷所思的境界。所有的故事都是论据,都为了证明他们高妙的论点——道。
第三,《戒定慧福——禅宗的佛家智慧》。本册首先简要俯瞰了中国佛学的历史和主要宗派,接下来从文化的视角梳理分析佛家文化的相关问题,抓住佛家文化的精神主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探讨了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家智慧,对佛家做了比较全面的诠释。在大量阅读佛教经典和古今中外相关学术著作的基础上,对佛家文化做出解读,认为佛家文化中的“梵我同一”高度契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禅修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最大程度的“天人合一”,如此一来,人就能感应到天地万物的发展与变化。
第四,《不战而胜——孙子的兵家智慧》。本册主要解读《孙子兵法》的兵家智慧。《孙子兵法》是深受国内外读者欢迎和喜爱的不朽名著。《孙子兵法》本身篇幅较短,结构紧凑,因此本书的结构主要遵从《孙子兵法》的结构,分为十三章,每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侧重释读孙子原著,第二节结合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通过优秀将领的成功战例以及失败者的惨痛教训来解读孙子的战略战术和战争理论。孙子提出了很多光辉的军事理论:首先,孙子敏锐地意识到战争的目的就是获取利益,就是所谓的“兵以利动”,因此,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最小的代价就是“兵不血刃”而克敌制胜,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完胜”。为了实现“完胜”的目标,在军事谋略上,孙子主张“远交近攻”“上兵伐谋”“未战而庙算”,孙子坚决反对打没有准备的仗,相反,他认为在战争打响之前,胜负就已经明确了,不需要靠作战来决胜负,这就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如果迫不得已要交战,就要努力做到“因粮于敌”“充分利用地利条件”。孙子有一句名言——“兵者,诡道也”,真正到了战场上,就要“虚实相应”“出奇制胜”,要“避敌锐气,击其惰归”。战争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所以,孙子强调,“兵贵胜,不贵久”,要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胜利。关键时刻,还可以采取“火攻”“用间”等必要手段,一切都是为了夺取胜利。孙子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犯三军之众,如使一人”等行之有效的军事管理理论,还从心理学的角度明确了“陷之死地然后生”的部署理论。本书通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来诠释和阐发孙子的光辉理论,力求做到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本丛书系统梳理各家思想精华并通过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将儒释道兵各家的哲学、智慧与中国故事融合起来,同时配以生动活泼的插图,介绍中华民族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阐发中华民族的经典哲学智慧和核心价值观,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中,努力让“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本丛书解读儒释道经典时,注重对其核心智慧的理解与把握,而不以逐字逐句凿实的翻译为宗旨,既参考了方家的释译,也综合了笔者本人的观点。因为我们讨论的每种经典都有繁多的版本,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例,历代注本多达百种,张祥龙教授曾经说:“所以从《老子》一书能读出非常不一样的老子,我当初读了《老子》后,再去读河上公和王弼解释的《老子》,就非常吃惊:我的理解怎么跟他们差别那么大!后来到国外,读到很多《老子》的英译本,更是各有千秋,因为翻译也反映出了译者的理解。”(张祥龙:《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172页)我们所引原文主要依据了王弼注本和以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为蓝本的“大中华文库”之《老子》等版本,并依据中华书局的其他版本做了调整,《庄子》的今人注译参考了中华书局出的方勇译注本等,《论语》引文和解读则主要依据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等,在此诚表谢忱。笔者才疏学浅,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翟江月
2019年春于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