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群雄逐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章 双面人董卓

废立了皇帝之后,董卓掌控了朝政,自拜相国,成为朝廷的宰辅大臣,也成了东汉王朝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

此时,董卓已经位极人臣,大权在握,觉得可以满足多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欲望了。

京都洛阳的繁华,让长期生活在西凉的董卓两眼放光,欣喜不已。


双面人

当时,京都洛阳城中帝王亲族的豪宅府第相连不断,一眼望不见头,金银财宝多得不可胜数,甚至普通市民家里的积蓄也不少。

满大街都是金钱,那就从这里开始搜刮劫掠吧!

董卓一声令下,那些早已蠢蠢欲动的董家军像一群疯子一样冲进那些皇亲国戚的豪宅府第,见钱抢钱,见人抢人。洛阳富豪们的家里被洗劫一空,而此次抢劫行动还美其名曰“搜牢”。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此同时,早已抢疯了的董家军,双眼所见的只有财物与女人,普通的洛阳市民也跟着遭了殃。

整个京都洛阳被董家军尽数洗劫,到处烧杀抢夺、奸淫掳掠。——这也是一个野蛮的胜利者的疯狂。

抢完了活人,董卓连死人也没有放过!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机,开启汉灵帝陵墓,派士兵偷取了文陵的珍宝。董卓生性残忍暴戾,不讲仁德,滥施酷刑,上至皇帝下到满朝文武都人心惶恐,如履薄冰,朝不保夕。但是,更加缺德、更加残暴的事情还在后面。

阳城二月社日,当地百姓正在土地庙前集会举行祭祀仪式。当时,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百姓们载歌载舞祭祀神灵,祈求农业丰收。这些沉醉在欢庆之中的百姓,全然不知一张充满邪恶的网正在向他们张开。

其时,董家军路过此地,对这群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了屠杀,男人被全部杀死且将砍下的一颗颗头颅挂在车辕上,并抢走了他们所有的财物。然后,他们把掳掠而来的妇女分给士兵们为婢妾,并将杀戮的人头堆积在阳城门焚烧,以庆祝“大获全胜”。可见,董卓疯狂残暴的程度,已经到了天人共愤的地步。

这一暴行,是董卓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之一。

董卓知道,自己是一个外来户,且来自偏僻的地方,是京城市民眼里的乡巴佬。同时,他自己刚来京都不久就干了这么多的坏事,肯定会有许多人不服,甚至恨不得把他杀死。

董卓可以把平民百姓视为蝼蚁,想什么时候踩就什么时候踩,想什么时候捏死就什么时候捏死,但对中原势力庞大的士族们还是很客气的。董卓为了实现他的治国理念,接受了周毖、伍琼的建议——收集名望和平息反对,重新任用党人。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去拉拢中原的士族们,让他们在政治上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董卓为了让中原的士族能愉快地与他合作,开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被冤枉的士人的名誉,让那些在党锢之祸中受到牵连的士人出来做官。

于是,董卓开始了拉人头的工作,一些流落在民间被埋没的士人被提拔,重新回到了官员的序列中。

但是,董卓不明白拉人头也是一种艺术活:只把人拉到你这边是没用的,只有把别人的心拉到你这边来才是有用的。可惜,董卓是没有艺术细胞的人,当然也不明白这深层的道理了。


拉人头是一种艺术活

董卓为了在政治上取得士族的支持,开始大力提拔重用大量士人。我们先来看看,董卓提拔了哪些人,去做什么官:

荀爽——司空;周毖——吏部尚书;郑公业——尚书;蔡邕——尚书;王允——太仆;伍琼——侍中;何显——长史;韩馥——冀州刺史;刘岱——兖州刺史;孔佃——豫州刺史;张邈——陈留太守;张咨——南阳太守;袁绍——渤海太守。

甚至受党锢之祸而受到牵连的陈纪、韩融等士人,都被董卓提拔坐上了列卿之位。

但是,在京都里的一些士人不愿意接受董卓的封官赏赐,便纷纷跑路了,如袁术逃到南阳,曹操逃到陈留。这些出逃的和被外放到各地任职的士人,后来成了讨伐董卓的主力军。

其实,被董卓提拔为官的一些士人中,有的人是逼不得已才出来做官的,如大儒蔡邕。刚开始,董卓征召蔡邕,蔡邕称病不应召。董卓大怒,派使者给蔡邕带去一句话,说他最大的嗜好就是灭掉不听命令的人的家族。

没办法,蔡邕只得出山,去京都应召。

当然,接受董卓封官赐爵的士人,并没有全部与董卓诚心合作,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与董卓貌合神离,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王允。

董卓废掉少帝立刘协即位后,王允被拜为太仆,官居九卿之一,继之迁尚书令。不久,董卓罢免司徒杨彪,王允替代杨彪担任司徒,同时兼任尚书令。

司徒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在汉朝时,司徒负责的事务,上至官员考核,下至基础教育,甚至职责、制度的设定都由其说了算,全国的政务基本上也是由其来处理,可谓位高权重。

王允虽然被董卓提拔为司徒,但他并没有与董卓同一条心。为了顾全大局,消除混乱,王允接受了这个任命,但暗中与朝中其他忠臣良将一道出谋划策以寻机除掉董卓。

对于这一机密活动,董卓当然被蒙在鼓里,还以为王允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再来看看,董卓给他的亲信们安排了些什么职位。据史料记载,“但将校而已”。意思是,只是让他们担任将校这些并不处于显要位置的职位而已。

那么,将校是什么级别的官呢?

吕布是中郎将;董卓的其他亲信如李傕、郭汜、张济等将领,只是校尉、都尉这样的职位,远远无法与被董卓提拔的那些士人的官位级别相提并论。

董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董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董卓任用这些士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知道管理国家光靠军队是不行的,要想让国家能正常运转起来,还是要靠有水平的管理者才行。

董卓虽然是军人出身,但他在长期管理军队的过程中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不进行这些人事任免,就算他浑身是油也熬不出来。

董卓明白他自己部下的那些将领都是粗野的武人,无法充当管理者。

董卓也心知肚明,他部下的将领搞政治是绝对不行的,更不能给他们加官晋爵,否则国家就乱套了。所以,董卓只授予他自己部下的将领一些武官职位,不让他们沾手政务方面的事情。

董卓重用提拔士族,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与士大夫集团搞好关系,希望他们能够把他也当作这个集团的一员来对待。

董卓很自信,只是把军权和高层人事任免权抓在自己手里,而政务方面的事情全都交给士人官吏去处理。

董卓自以为是地认为,用高官厚禄把这些士人拉拢到了自己的身边,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是,董卓错了,他只是把这些士人的身体拉到了他的阵营,却没有把他们的心拉到他这边来。

董卓这一系列的人事决策的失败,即将让他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