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校注(全9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长阿含经卷第七

七、弊宿经 [1]

尔时,童女迦叶 [2] 与五百比丘游行拘萨罗 [3] 国,渐诣斯波酰 [4] 婆罗门村,时童女迦叶在斯波酰村北尸舍婆 [5] 林止。

时,有婆罗门名曰弊宿 [6] ,止斯波酰村。此村丰乐,民人众多,树木繁茂,波斯匿 [7] 王别封此村与婆罗门弊宿,以为梵分 [8] 。弊宿婆罗门常怀异见,为人说言:“无有他世,亦无更生 [9] ,无善恶报。”

时,斯波酰村人闻童女迦叶与五百比丘从拘萨罗国渐至此尸舍婆林,自相谓言:此童女迦叶有大名闻,已得罗汉 [10] ,耆旧长宿,多闻广博,聪明睿智,辩才应机,善于谈论,今得见者,不亦善哉!时,彼村人日日次第往诣迦叶。尔时,弊宿在高楼上,见其村人群队相随,不知所趣,即问左右持盖 [11] 者言:“彼人何故群队相随?”

侍者答曰:“我闻童女迦叶将五百比丘游拘萨罗国,至尸舍婆林,又闻其人有大名称,已得罗汉,耆旧长宿,多闻广博,聪明睿智,辩才应机,善于谈论,彼诸人等,群队相随,欲诣迦叶、共相见耳。”

时,弊宿婆罗门即敕侍者:“汝速往语诸人:‘且住!当共俱行,往与相见。’所以者何?彼人愚惑,欺诳世间,说有他世,言有更生,言有善恶报;而实无他世,亦无更生,无善恶报。”

时,使者受教已,即往语彼斯婆酰村人言:“婆罗门语:‘汝等且住!当共俱诣,往与相见。’”

村人答曰:“善哉!善哉!若能来者,当共俱行。”

使还寻白:“彼人已住,可行者行。”

时,婆罗门即下高楼,敕侍者严驾,与彼村人前后围绕,诣尸 [12] 舍婆林。到已,下车步进,诣迦叶所,问讯讫,一面坐。其彼村人婆罗门、居士,有礼拜迦叶然后坐者,有问讯已而坐者,有自称名已而坐者,有叉手 [13] 已而坐者,有默而坐者。

时,弊宿婆罗门语童女迦叶言:“今我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听许不?”

迦叶报言:“随汝所问,闻已当知 [14] 。”

婆罗门言:“今我论者,无有他世,亦无更生,无罪福报。汝论云何?”

迦叶答曰:“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今上日月 [15] ,为此世耶?为他世耶?为人、为天耶?”

婆罗门答曰:“日月是他世,非此世也。是天,非人。”

迦叶答曰:“以此可知,必有他世,亦有更生,有善恶报。”

婆罗门言:“汝虽云有他世、有更生及善恶报,如我意者,皆悉无有。”

迦叶问曰:“颇有因缘,可知无有他世、无有更生、无善恶报耶?”

婆罗门答曰:“有缘。”

迦叶问曰:“以何因缘,言无他世?”

婆罗门言:“迦叶!我有亲族知识 [16] ,遇患困病,我往问言:‘诸沙门、婆罗门各怀异见,言诸有杀生、盗窃、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 [17] 、邪见者,身坏命终,皆入地狱。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见死已来还,说所堕处。若有人来说所堕处,我必信受。汝今是我所亲,十恶亦备,若如沙门语者,汝死必入大地狱中,今我相信,从汝取定 [18] 。若审有地狱者,汝当还来,语我使知,然后当信。’迦叶!彼命终已,至今不来。彼是我亲,不应欺我,许而不来,必无后世。”

迦叶报曰:“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今当为汝引喻解之。譬如盗贼,常怀奸诈,犯王禁法。伺察所得 [19] ,将诣王所,白言:‘此人为贼,愿王治之!’王即敕左右,收系其人,遍令街巷,然后载之,出城付刑人者。时,左右人即将彼贼付刑人者。彼贼以柔软言,语守卫者:‘汝可放我,见诸亲里,言语辞别,然后当还。’云何,婆罗门!彼守卫者宁肯放不?”

婆罗门答曰:“不可。”

迦叶又言:“彼同人类,俱存现世,而犹不放,况汝所亲,十恶备足,身死命终,必入地狱。狱鬼无慈,又非其类,死生异世,彼若以软言求于狱鬼:‘汝暂放我,还到世间,见亲族言语辞别,然后当还。’宁得放不?”

婆罗门答曰:“不可。”

迦叶又言:“以此相方,自足可知。何为守迷,自生邪见耶?”

婆罗门言:“汝虽引喻,谓有他世,我犹言无。”

迦叶复言:“汝颇更有余缘,可知无他世耶?”

婆罗门报言:“我更有余缘,知无他世。”

迦叶问曰:“以何缘知?”

答曰:“迦叶!我有亲族,遇患笃重,我往语言:‘诸沙门、婆罗门各怀异见,说有他世,言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者,身坏命终,皆生天上。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见死已来还,说所堕处。若有人来说所堕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亲,十善亦备,若如沙门语者,汝今命终,必生天上,今我相信,从汝取定。若审有天报者,汝当必来语我使知,然后当信。’迦叶!彼命终已,至今不来。彼是我亲,不应欺我,许而不来,必无他世。”

迦叶又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当复为汝说喻。譬如有人,堕于深厕,身首没溺。王敕左右,挽此人出,以竹为篦三刮其身,澡豆净灰次如洗之 [20] ,后以香汤沐浴其体,细末众香坌其身上,敕除发师净其须发;又敕左右重将洗沐,如是至三洗以香汤、坌以香末;名衣上服,庄严其身;百味甘膳,以恣其口;将诣高堂,五欲 [21] 娱乐。其人复能还入厕不?”

答曰:“不能,彼处臭恶,何可还入?”

迦叶言:“诸天亦尔。此阎浮利 [22] 地,臭秽不净。诸天在上,去此百由旬,遥闻人臭,甚于厕溷 [23] 。婆罗门!汝亲族知识,十善具足,然必生天;五欲自娱,快乐无极,宁当复肯还来、入此阎浮厕不?”

答曰:“不也。”

迦叶又言:“以此相方,自足可知。何为守迷,自生邪见?”

婆罗门言:“汝虽引喻,言有他世,我犹言无。”

迦叶复言:“汝颇更有余缘,可知无他世耶?”

婆罗门报言:“我更有余缘,知无他世。”

迦叶问曰:“以何缘知?”

答曰:“迦叶!我有亲族,遇患笃重,我往语言:‘沙门、婆罗门各怀异见,说有后世,言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者,身坏命终,皆生忉利天上。我亦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见死已来还,说所堕处。若有人来说所堕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亲,五戒具足,身坏命终,必生忉利天上,今 [24] 我相信,从汝取定。若审有天福者,汝当还来,语我使知,然后当信。’迦叶!彼命终已,至今不来。彼是我亲,不应有欺,许而不来,必无他世。”

迦叶答言:“此间百岁,正当忉利天上一日一夜耳。如是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是彼天寿千岁。云何,婆罗门!汝亲族五戒具足,身坏命终,必生忉利天上。彼生天已,作是念言‘我初生此,当二三日中娱乐游戏,然后来下报汝言’者,宁得见不?”

答曰:“不也。我死久矣,何由相见?”

婆罗门言:“我不信也,谁来告汝有忉利天、寿命如是?”

迦叶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更当为汝引喻。譬如有人,从生而盲,不识五色,青黄赤白、粗细长短,亦不见日月星象、丘陵沟壑。有人问言:‘青黄赤白五色云何,’盲人答曰:‘无有五色。’如是粗细长短、日月星象、山陵沟壑,皆言无有。云何,婆罗门!彼盲人言,是正答不?”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世间现有五色,青黄赤白、粗细长短、日月星象、山陵沟壑,而彼言无。婆罗门!汝亦如是。忉利天寿,实有不虚,汝自不见,便言其无。”

婆罗门言:“汝虽言有,我犹不信。”

迦叶又言:“汝复作何缘,而知其无?”

答曰:“迦叶!我所封村人有作贼者,伺察所得,将诣我所,语我言:‘此人为贼,唯愿治之!’我答言:‘收缚此人,着大釜中,围 [25] 盖厚泥,使其牢密,勿令有泄,遣人围绕,以火煮之。’我时欲观知其精神 [26] 所出之处,将诸侍从,绕釜而观,都不见其神去来处;又发釜看,亦不见神有往来之处。以此缘故,知无他世。”

迦叶又言:“我今问汝,若能答者,随意报之。婆罗门!汝在高楼,息寝卧时,颇曾梦见山林、江河、园观、浴池、国邑、街巷不?”

答曰:“梦见。”

又问:“婆罗门!汝当梦时,居家眷属侍卫汝不?”

答曰:“侍卫。”

又问:“婆罗门!汝诸眷属见汝识神有出入不?”

答曰:“不见。”

迦叶又言:“汝今生存,识神出入,尚不可见,况于死者乎?汝不可以目前现事观于众生 [27] 。婆罗门!有比丘初夜、后夜捐除睡眠,精勤不懈,专念道品,以三昧 [28] 力修净天眼 [29] ;以天眼力,观于众生死此生彼、从彼生此,寿命长短,颜色好丑,随行受报,善恶之趣,皆悉知见。汝不可以秽浊肉眼不能彻见众生所趣,便言无也 [30] 。婆罗门!以此可知,必有他世。”

婆罗门言:“汝虽引喻,说有他世。如 [31] 我所见,犹无有也。”

迦叶又言:“汝颇更有因缘,知无他世耶?”

婆罗门言:“有。”

迦叶言:“以何缘知?”

婆罗门言:“我所封村人有作贼者,伺察所得,将诣我所,语我言:‘此人为贼,唯愿治之!’我敕左右收缚此人,生剥其皮,求其识神,而都不见;又敕左右脔割 [32] 其肉,以求识神,又复不见;又敕左右截其筋脉、骨间求神,又复不见;又敕左右打骨出髓,髓中求神,又复不见。迦叶!我以此缘,知无他世。”

迦叶复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复当为汝引喻。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一国坏,荒毁未复。时,有商贾五百乘车经过其土,有一梵志奉事火神,常止一林。时,诸商人皆往投宿,清旦别去。时,事火梵志作是念言:向诸商人宿此林中,今者已去,倘有遗漏,可试往看。寻诣彼所,都无所见,唯有一小儿,始年一岁,独在彼坐。梵志复念:我今何忍见此小儿于我前死?今者宁可将此小儿至吾所止、养活之耶?即抱小儿往所住处而养育之。其儿转大,至十余岁。

“时,此梵志以少因缘欲游人间,语小儿曰:‘我有少缘,欲暂出行,汝善守护此火,慎勿使灭。若火灭者,当以钻钻木,取火燃之。’具诫敕已,出林游行。梵志去后,小儿贪戏,不数视火,火遂便灭。小儿戏还,见火已灭,懊恼而言:‘我所为非。我父去时,具约敕我:守护此火,慎勿令灭!而我贪戏,致使火灭,当如之何?’彼时,小儿吹灰求火,不能得已;便以斧劈薪求火,复不能得;又复斩薪置于臼中,捣以求火,又不能得。

“尔时,梵志于人间还,诣彼林所,问小儿曰:‘吾先敕汝使守护火,火不灭耶?’小儿对曰:‘我向出戏,不时护视,火今已灭。’复问小儿:‘汝以何方便更求火耶?’小儿报曰:‘火出于木,我以斧破木求火,不得火;复斩之令碎,置于臼中,杵捣求火,复不能得。’时,彼梵志以钻钻木出火,积薪而燃,告小儿曰:‘夫欲求火,法应如此,不应破析杵碎而求。’

“婆罗门!汝亦如是,无有方便,㓟 [33] 剥死人而求识神,汝不可以目前现事观于众生。婆罗门!有比丘初夜、后夜捐除睡眠,精勤不懈,专念道品,以三昧力,修净天眼;以天眼力,观于众生死此生彼、从彼生此,寿命长短,颜色好丑,随行受报,善恶之趣,皆悉知见。汝不可以秽浊肉眼不能彻见众生所趣,便言无也。婆罗门!以此可知,必有他世。”

婆罗门言:“汝虽引喻,说有他世。如我所见,犹无有也。”

迦叶复言:“汝颇更有因缘,知无他世耶?”

婆罗门言:“有。”

迦叶言:“以何缘知?”

婆罗门言:“我所封村人有作贼者,伺察所得,将诣我所,语我言:‘此人为贼,唯愿治之!’我敕左右:‘将此人以秤称 [34] 之。’侍者受命,即以秤称。又告侍者:‘汝将此人安徐杀之,勿损皮肉。’即受我教,杀之无损。我复敕左右:‘更重称之。’乃重于本。迦叶!生称彼人,识神犹在,颜色悦豫,犹能言语,其身乃轻;死已重称,识神已灭,无有颜色,不能语言,其身更重。我以此缘,知无他世。”

迦叶语婆罗门:“吾今问汝,随意答我。如人称铁,先冷称已,然后热称,何有光色、柔软而轻?何无光色、坚䩕而重?”

婆罗门言:“热铁有色,柔软而轻;冷铁无色,刚强而重。”

迦叶语言:“人亦如是,生有颜色,柔软而轻;死无颜色,刚强而重。以此可知,必有他世。”

婆罗门言:“汝虽引喻,说有他世。如我所见,必无有也。”

迦叶言:“汝复有何缘,知无他世?”

婆罗门答言:“我有亲族,遇患笃重。时,我到彼语言:‘扶此病人,令右胁卧。’视瞻、屈伸、言语如常;又使左卧,反覆宛转,屈伸、视瞻、言语如常。寻即命终,吾复使人扶转,左卧右卧,反覆谛观,不复屈伸、视瞻、言语,吾以是知,必无他世。”

迦叶复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今当为汝引喻。昔有一国,不闻贝声。时,有一人善能吹贝,往到彼国,入一村中,执贝三吹,然后置地。时,村人男女闻声惊动,皆就往问:‘此是何声,哀和清彻乃如是耶?’彼人指贝曰:‘此物声也。’时,彼村人以手触贝曰:‘汝可作声!汝可作声!’贝都不鸣,其主即取贝三吹置地。时,村人言:‘向者美声非是贝力,有手有口,有气吹之,然后乃鸣。’人亦如是,有寿有识,有息出入,则能屈伸、视瞻、语言;无寿无识,无出入息,则无屈伸、视瞻、语言。”又语婆罗门:“汝今宜舍此恶邪见,勿为长夜自增苦恼。”

婆罗门言:“我不能舍,所以然者,我自生来长夜讽诵、玩习坚固,何可舍耶?”

迦叶复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当更为汝引喻。乃往久远,有一国土,其土边疆,人民荒坏 [35] 。彼国有二人,一智一愚,自相谓言:‘我是汝亲,共汝出城,采稆 [36] 求财。’即寻相随,诣一空聚 [37] ,见地有麻,即语愚者:‘共取持归。’时,彼二人各取一担,复过前村,见有麻缕,其一智者言:‘麻缕成功 [38] ,轻细可取。’其一人言:‘我已取麻,系缚牢固,不能舍也。’其一智者即取麻缕,重担而去。复共前进,见有麻布,其一智者言:‘麻布成功,轻细可取。’彼一人言:‘我已 [39] 取麻,系缚牢固,不能复舍。’其一智者即舍麻缕,取布自重。复共前行,见有劫贝 [40] ,其一智者言:‘劫贝价贵,轻细可取。’彼一人言:‘我已取麻,系缚牢固,赍来道远,不能舍也。’时,一智者即舍麻布而取劫贝。如是前行,见劫贝缕 [41] ,次见白 [42] ,次见白铜,次见白银,次见黄金,其一智者言:‘若无金者,当取白银;若无白银,当取白铜……乃至麻缕;若无麻缕,当取麻耳。今者此村大有黄金,众宝之上,汝宜舍麻,我当舍银,共取黄金,自重而归。’彼一人言:‘我取此麻,系缚牢固,赍来道远,不能舍也,汝欲取者,自随汝意。’其一智者舍银取金,重担而归其家,亲族遥见彼人大得金宝,欢喜奉迎。时,得金者见亲族迎,复大欢喜。其无智人负麻而归居家,亲族见之,不悦亦不起迎,其负麻者倍增忧愧。婆罗门!汝今宜舍恶习邪见,勿为长夜自增苦恼,如负麻人执意坚固,不取金宝,负麻而归,空自疲劳,亲族不悦,长夜贫穷,自增忧苦也。”

婆罗门言:“我终不能舍此见也。所以者何?我以此见多所教授,多所饶益,四方诸王皆闻我名,亦尽知我是断灭学者 [43] 。”

迦叶复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当更为汝引喻。乃往久远,有一国土,其土边疆,人民荒坏。时有商人,有千乘车,经过其土,水谷、薪草不自供足。时,商主念言:我等伴多,水谷、薪草不自供足,今者宁可分为二分,其一分者于前发引。

“其前发导师见有一人,身体粗大,目赤面黑,泥涂其身,遥见远来,即问:‘汝从何来?’报言:‘我从前村来。’又问彼言:‘汝所来处,多有水谷、薪草不耶?’其人报言:‘我所来处,丰有水谷,薪草无乏。我于中路逢天暴雨,其处多水,亦丰薪草。’又语商主:‘汝曹车上若有谷草,尽可捐弃,彼自丰有,不须重车。’时,彼商主语众商言:‘吾向前行,见有一人,目赤面黑,泥涂其身,我遥问言:汝从何来?即答我言:我从前村来。我寻复问:汝所来处,丰有水谷、薪草不也?答我言:彼大丰耳。又语我言:向于中路,逢天暴雨,此处多水,又丰薪草。复语我言:君等车上若有谷草,尽可捐弃,彼自丰有,不须重车。汝等宜各弃诸谷草,轻车速进。’即如其言,各共捐弃谷草,轻车速进。如是一日不见水草,二日、三日……乃至七日,又复不见。时,商人穷于旷泽,为鬼所食。

“其后一部,次复进路,商主时前 [44] ,复见一人,目赤面黑,泥涂其身,遥见问言:‘汝从何来?’彼人答言:‘从前村来。’又问:‘汝所来处,丰有水谷、薪草不耶?’彼人答曰:‘大丰有耳。’又语商主:‘吾于中路,逢天暴雨,其处多水,亦丰薪草。’又语商主:‘君等车上若有谷草,便可捐弃,彼自丰有,不须重车。’时,商主还语诸商人言:‘吾向前行,见有一人,道如此事:君等车上若有谷草,可尽捐弃,彼自丰有,不须重车。’时,商主言:‘汝等谷草慎勿捐弃,须得新者然后当弃。所以者何?新陈相接,然后当得度此旷野。’时,彼商人重车而行,如是一日不见水草,二日、三日……至于七日,又亦不见。但见前人为鬼所食,骸骨狼藉。

“婆罗门!彼赤眼黑面者,是罗剎鬼 [45] 也。诸有随汝教者,长夜受苦,亦当如彼。前部商人无智慧故,随导师语,自没其身。婆罗门!诸有沙门、婆罗门,精进智慧,有所言说,承用其教者,则长夜获安,如彼后部商人有智慧故,得免危难。婆罗门!汝今宁可舍此恶见,勿为长夜自增苦恼。”

婆罗门言:“我终不能舍所见也。设有人来强谏我者,生我忿耳,终不舍见。”

迦叶又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当复为汝引喻。乃昔久远,有一国土,其土边疆,人民荒坏。时有一人,好喜养猪,诣他空村,见有干粪,寻自念言:此处饶粪,我猪豚饥,今当取草,裹此干粪,头戴而归。即寻取草,裹粪而戴,于其中路,逢天大雨,粪汁流下,至于足跟。众人见已,皆言:‘狂人!粪涂 [46] 臭处,正使天晴,尚不应戴,况于雨中戴之而行?’其人方怒,逆骂詈言:‘汝等自痴,不知我家猪豚饥饿;汝若知者,不言我痴。’婆罗门!汝今宁可舍此恶见,勿守迷惑,长夜受苦。如彼痴子戴粪而行,众人诃谏,逆更嗔骂,谓他无智 [47] 。”

婆罗门语迦叶言:“汝等若谓行善生天,死胜生者,汝等则当以刀自刎、饮毒而死,或五缚其身、自投高岸。而今贪生、不能自杀者,则知死不胜生。”

迦叶复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当更为汝引喻。昔者,此斯波酰村有一梵志,耆旧长宿,年百二十。彼有二妻,一先有子,一始有娠。时,彼梵志未久命终,其大母子语小母言:‘所有财宝,尽应与我,汝无分也。’时小母言:‘汝为小待,须我分娠。若生男者,应有财分;若生女者,汝自嫁娶,当得财物 [48] 。’彼子殷勤再三索财,小母答如初。其子又逼不已,时彼小母即以利刀自决其腹,知为男女。”

语婆罗门言:“母今自杀,复害胎子。汝婆罗门,亦复如是,既自杀身,复欲杀人。若沙门、婆罗门,精勤修善,戒德具足,久存世者,多所饶益,天人获安。

“吾今末后为汝引喻,当使汝知恶见之殃。昔者,此斯波酰村有二伎人 [49] ,善于弄丸 [50] ,二人角伎,一人得胜。时,不如者语胜者言:‘今日且停,明当更共试。’ [51] 其不如者即归家中,取其戏丸,涂以毒药,曝 [52] 之使干,明持此丸诣胜者所,语言:‘更可角伎。’即前共戏,先以毒丸授彼胜者,胜者即吞。其不如者复授毒丸,得已随吞,其毒转行,举身战动。时,不如者以偈骂曰:

‘吾以药涂丸,而汝吞不觉;

小伎汝为吞,久后自当知。’”

迦叶语婆罗门言:“汝今当速舍此恶见,勿为专迷,自增苦毒,如彼伎人,吞毒不觉。”

时,婆罗门白迦叶言:“尊者初设月喻,我时已解。所以往返、不时受者,欲见迦叶辩才智慧、生牢固信耳。我今信受,归依迦叶。”

迦叶报言:“汝勿归我,如我所归无上尊 [53] 者,汝当归依。”

婆罗门言:“不审所归无上尊者,今为所在?”

迦叶报言:“今我师世尊,灭度 [54] 未久。”

婆罗门言:“世尊若在,不避远近,其当亲见,归依礼拜。今闻迦叶言,如来灭度,今即归依灭度如来,及法、众僧。迦叶!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我今当为一切大施 [55] 。”

迦叶语言:“若汝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为会 [56] 者,此非净福。又如硗确薄地 [57] ,多生荆棘,于中种植,必无所获。汝若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为大会,施邪见众,此非净福。若汝大施,不害众生,不以杖楚加于僮仆,欢喜设会,施清净众,则获大福。犹如良田,随时种植,必获果实。”

“迦叶!自今已后,常净施众僧,不令断绝。”

时,有一年少梵志,名曰摩头 [58] ,在弊宿后立。弊宿顾语曰:“吾今 [59] 欲设一切大施,汝当为我经营处分。”

时,年少梵志闻弊宿语已,即为经营。为大施已,而作是言:“愿使弊宿今世、后世不获福报 [60] 。”

时,弊宿闻彼梵志经营施已,有如是言:“愿使弊宿今世、后世不获果报。”即命梵志而告之曰:“汝审 [61] 有是言耶?”

答曰:“如是,实有是言。所以然者,今所设食,粗涩弊恶,以此施僧;若以示王,王尚不能以手暂向,况当食之?现在所设,不可喜乐,何由后世得净果报?王施僧衣,纯以麻布,若以示王,王尚不能以足暂向,况能自着?现在所施,不可喜乐,何由后世得净果报?”

时,婆罗门又告梵志:“自今已后,汝以我所食、我所着衣以施众僧。”

时,梵志即承教旨,以王所食、王所着衣供养众僧。时,婆罗门设此净施,身坏命终,生一下劣天 [62] 中;梵志经营会者,身坏命终,生忉利天。

尔时,弊宿婆罗门、年少梵志及斯婆酰婆罗门、居士等,闻童女迦叶所说,欢喜奉行 [63]


[1] 长阿含经卷第七……弊宿经:高丽藏原作“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七,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第二分弊宿经第三”等三十一字。

[2] 童女迦叶:比丘之名,又译作拘摩罗迦叶,其母出家为尼前所怀、出家后所生,八岁出家,不足二十岁即受具足戒,时已得须陀洹果,后得阿罗汉果。曾于波斯匿王前显虚空飞行,令王生信。被佛陀赞誉为诸弟子中“能杂种论,畅悦心识”之第一比丘。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与《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鸠摩罗迦叶”,《大正句王经》译作“童子迦叶”。

[3] 拘萨罗:又作俱萨罗、居萨罗、(北)憍萨罗,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迦毗罗卫国之西北,国都为舍卫城。

[4] 斯波酰:为拘萨罗国村邑之名。《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斯惒提”,《大正句王经》译作“尸利沙”。

[5] 尸舍婆:又译作身恕、申恕、申恕波、尸摄惒,意为实木,木质坚实故。《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尸摄惒”,《大正句王经》译作“尸利沙”。

[6] 有婆罗门名曰弊宿: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王族弊宿”,《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有王名蜱肆”,《大正句王经》译作“有王名大正句”。弊宿,意为遣使。

[7] 波斯匿:意译作胜军、胜光、明光,为古印度憍萨罗国国王,与释尊同寿,为佛教僧团的大护法。曾娶释迦摩诃男之婢女,共生一太子名毗流离。

[8] 梵分:为古印度君王赐封给修行人之食邑。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净施之领地”,《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封授”。

[9] 无有他世,亦无更生: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如是无他世、无化生之有情”,《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无有后世,无众生生”,《大正句王经》译作“无有来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

[10] 罗汉:正译应为“阿罗汉”,指断尽一切烦恼、得究竟解脱之圣者,为声闻之极果。《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四云:“复次,罗汉名生,阿是无义,以无生故,名阿罗汉。”

[11] 盖:指伞盖,用来遮光蔽热。

[12] 尸: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13] 叉手:即合掌,以此表示恭敬。

[14] 闻已当知:《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闻已当思”。

[15] 今上日月:意谓如今天上之日月。《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今此日月”。

[16] 亲族知识: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亲友、知己、亲族、血缘者”,《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亲亲”,《大正句王经》译作“亲属”。知识,《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云:“宿昔同处、居家乐故,名为知识。”

[17] 贪取、嫉妒: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贪欲、嗔恚”,《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嫉妒、悭贪”。

[18] 今我相信,从汝取定: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卿等实足为我所信用、信赖之人也”。

[19] 伺察所得: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卿之臣民捕捉盗贼恶汉”,《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若有王人收缚罪者”,《大正句王经》译作“为巡守者执之”。伺察,指巡察者。

[20] 澡豆净灰次如洗之: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以黄土三次涂附彼人之身体”,《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洗以暖汤”。澡豆与净灰皆为净身、洗衣之清洁品。

[21] 五欲:指染著色、声、香、味、触等五种欲境。

[22] 阎浮利:又作阎浮提、阎浮洲、(南)赡部洲。此处指人间。

[23] 厕溷:厕所。

[24] 今:高丽藏原作“令”,今依圣藏改。

[25] 围:高丽藏原作“韦”,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26] 精神:本经下文又作“神”、“识神”。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生命”,《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众生”,《大正句王经》译作“后世人及化生”。

[27] 汝不可以目前现事观于众生:《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汝应如是观众生生,莫如肉眼之所见也”。

[28] 三昧:又译作三摩提、三摩地,意译作等持、正定。

[29] 净天眼:又作天眼,指眼根清净如天人,而能视色无碍,六通之一。

[30] 汝不可以秽浊肉眼不能彻见众生所趣,便言无也:意谓汝不可以因为秽浊肉眼不能彻见众生所趣,便言无(他世,亦无更生,无善恶报)。

[31] 如:高丽藏原作“知”,今依圣藏改。

[32] 脔割:指一小块一小块地割。

[33] 㓟:高丽藏原作“皮”,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34] 秤称:高丽藏原作“称称”,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本经下文同。

[35] 其土边疆,人民荒坏: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甚兴盛”,《大正句王经》译作“彼地多麻,价贱可贩”。

[36] 稆:野生的谷物。高丽藏原作“侣”,今依元、明两种藏经改。

[37] 空聚:无人的村落。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村道”,《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道路”。

[38] 麻缕成功:意谓(已由麻)加工成麻丝。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我等求麻,是为得麻丝。今于此有被放弃多量之麻丝”。

[39] 已:高丽藏原作“以”,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0] 劫贝:即木棉。

[41] 劫贝缕:即棉丝。

[42] :即棉布。 ,高丽藏原作“叠”,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3] 断灭学者:即断灭论者,于本经中具体指持无有他世、亦无更生、无善恶报之见者,与常见论者相对。

[44] 前:在前引导。

[45] 罗剎鬼: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夜叉非人”,《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食人鬼”。罗刹,又音译作罗刹娑、罗叉娑,意译为可畏、速疾鬼,为食人血肉之恶鬼。

[46] 涂:高丽藏原作“除”,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7] 无智:高丽藏原作“不知”,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8] 汝自嫁娶,当得财物: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彼女当为汝妻”,《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物尽属汝”。

[49] 伎人: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赌徒”,《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戏者”。

[50] 弄丸: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游玩骰子”,《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赌䴵”。

[51] 一人得胜。时,不如者语胜者言:‘今日且停,明当更共试。’: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一赌徒每逢出不利之骰点,即将骰子吞下。对方见彼赌徒每逢出不利骰点,即将骰子吞下,见已,而如是言彼赌徒曰:‘友!汝断然胜利。友!骰子与我!我以供神。’‘然,友!’彼赌徒即将骰子与对方”,《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第一戏者并窃食之,食一、二、三,或至众多。第二戏者便作是念:共此人戏,数数欺我而偷䴵食,或一、二、三,或至众多。见如是已,语彼伴曰:‘我今欲息,后当更戏。’”

[52] 曝:高丽藏原作“暴”,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53] 无上尊:对佛陀的尊称。

[54] 灭度:又作圆寂,音译作般涅槃、般泥洹,指无余涅槃。

[55] 施:供养。

[56] 会:此处指供养大会。

[57] 硗确薄地:指多石而坚硬的贫瘠之地。

[58] 有一年少梵志,名曰摩头: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有童子名为郁多罗”,《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监厨者名优多罗”。

[59] 今: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60] 愿使弊宿今世、后世不获福报: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我依此布施遇见王族弊宿,然,于他世不相遇也”,《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此施若有福报者,莫令蜱肆王今世后世受”。

[61] 审:真实、确实。高丽藏原作“当”,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62] 一下劣天: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二·弊宿经》译作“尸梨娑之空宫殿”,并说其为“四大王天之眷属”;《中阿含·七一·蜱肆经》译作“榵树林空宫殿”。

[63] 行:此字后高丽藏原有“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七”等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