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百姓日用而不知
——融在血液中的易法易理
孔子论述“易道”,是从各个方面来描述,写了“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是有着修为的人对“易道”的体悟,虽然有着自己的感悟,但都还没有全面体悟这一至理名言。那么,作为平民百姓,芸芸众生,还没有修为开悟的人呢,对“易道”有没有感悟呢?孔子给出的结论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我们现在来解释一下“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句话非常的白话,似乎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就是老百姓每天都能用到东西或者一些道理,但却不清楚里面的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比如用圆规能画圆,会使用,但为什么圆规能画出圆来,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圆心半径这些道理,但是会用。也就是我们平常有一句话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
孔子这里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当然是针对上面说的“易道”来说的,这里的“日用”看起来非常简单明了,就是日常所用。实际上没那么简单,这里的“用”,对应的是“体”,在《易经》中谈到“体用”关系,叫“先天为体,后天为用”,这是对先后天八卦来讲的。先天八卦是对八卦的性质进行了界定,是天地万物自然生成的本性的东西,后天八卦是在日常生活运用时起作用。这里的“体”指的是“道体”,就是上面说的形而上的“道”,指的是天地万物无形的本源和本性,相当于先天八卦。这里的“日用”,用的是“道体”的表现和功用,相当于后天八卦。所以说,老百姓每天虽然可以把“易道”的功用不自觉地运用着,但往往不明所以然。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对《易道》阴阳功用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运用着。比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也是《易道》阴阳的消息功用的具体运用。无论长大成人后两性结合繁衍生息这样有关种族生灭的大问题,还是使用一双筷子吃东西这样的小问题,这里面都有着“易道”的大学问。有些“日用”是生而知之,有些“日用”是学而知之。但是,更多的是只知运用功能,却不知本源大理。这就是“日用而不知”。
这里说的“不知”,是对“易道”中最本源的所谓“善性”问题不清楚,当然也不是全然不知,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全然不知,人类社会何以自古繁衍延续至今?如果全然通晓,“人与自然和谐相生,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的宇宙世界大同太平盛世也就实现了!这里的“不知”表现为:人类的大多数至今尚不具备理解贯融“易道”的思维,也就是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融天人地为一体的系统思考的思维框架。更多的人的表现是唯我独尊、自以为是、急功近利、疏于反思等负面思潮,甚嚣尘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厚德载物、精进奉献等人文精神,颇为缺失。“故君子之道鲜矣”,本句中的“君子之道”是一个名词,有特定含义,指的是什么?儒家奉行推崇“君子之道”,这里的“君子之道”与我们上面讲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一定的关系,这三点也是“君子之道”应有的内容。“君子之道”的内容论述基本上在《大学》与《中庸》里面。孔子在这儿提到“君子之道”,就自然而然也有指“易道”的应用。还有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修为为君子之道。还有《中庸》之道,何谓“中庸”之道?即中和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用现代语言表示,即过喜则不喜,过乐则不乐,以理控情,情当合理,情理持中则行为必和!中庸之道是至德至善之道,说易行难!因为现实生活中,往往情在先、理在后,故通常我们在与人沟通时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在生活中又往往情生于欲、理得于学,要知道情生于欲、源于本性、发之自然,而要懂道知理,需要费工夫精力的。所以很多人就容易纵欲疏学,因情滥用致祸啊!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所以,儒家所奉行的君子之道是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获得,通过严格的自我要求、修五常、明明德、悟大道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遵道守道又非是一日之功,需要一生坚持、一生奉行,这当然会很难了。修道、悟道、守道能坚持做到一生的人当然很少了。所以孔子说“鲜矣”,严格来讲,除了圣贤能做到外,还没有人可以做到。你能修道、悟道、守道,那么你就能成圣贤,这是我们修身悟道所要坚持走的道路,是自我纯净伟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