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基本问题
小说的要素
(一)人物、情节、环境等。小说家将某些人在某种环境中所做的某些事情,展示给读者看,就成为小说。所以小说不论篇幅长短、内容优劣,其构成的要素都是一样的。人物、情节、叙事的观点、所处的环境、文章的风格、作品内含的人生哲学等,都是任何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作家若把小说的趣味集中在某一个要素上,那是可以的。譬如,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可以特别着重人物描写,或特别着重故事轨迹的演变。前者就叫作人物小说,后者就叫作情节小说。又比如华盛顿·欧文[1]的《见闻札记》,无论在人物或情节方面都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但是文体很优美,因此被称作风格小说。但作家如果能同时充分利用小说的各种要素,如除了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之外,还能构成奇巧的情节,绘出明确有特征的环境,设计出优美的文体等,那自然更能增加读者的兴趣了。
(二)人物小说。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小说叫作人物小说。古今中外有名的小说多半属于这一类型。在这种小说里,人物是本位,故事是附属于人物的。各种故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了一些如此这般的人。作家写人物小说时,其主要目的也是要解决人物的情绪和意志问题,至于书中的最后结局如何,他是不大关心的。书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行为的表现,是由于人物想改变他的环境;消极行为的表现,是由于受到外来环境的压迫而采取了行动。这种外来的非常环境是书中人物不能自己掌控的。
(三)情节小说。以情节的趣味为中心的小说叫作情节小说。在这类小说里,作者只注意故事的演变和发展,对于人物只不过提供一个大概的观念,对于景物和环境也不过绘出一个空泛的印象而已。像侦探小说、探险小说、欧洲的侠盗小说、中国的剑仙侠客小说,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在这类小说里,情节的布置和事件的连续性都很引人入胜,但对人物性格和内心的刻画常常被忽视。因为作者心目中是先有了故事,然后才创造出人物来串联故事的发展,所以这些被造出来的人物在读者眼中不容易显得生动逼真,甚至会成为用纸剪成的傀儡。近代情节小说的缺点并非过分重视“事件”这个要素,而是太忽略人物方面的趣味。
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史都充分地向我们证明,凡能长久吸引读者和观众注意的人物,都是表现在其行为中的性格。没有理智及热情的生活,和没有举动的人物一样,都不能引起读者和观众的极大兴趣。
小说的效用
(一)小说的题材。小说以人生为题材,因此其范围广大、类别繁多。总的来说,小说的内容大致包括下面这些论题:
1.社会学和历史。
2.社会的结合体,如家庭、社团、国度、种族、社会阶级、文化集团等。
3.社会生活,如家庭生活、事业生活、政治生活、宗教生活、一般的文化生活等。
4.人类的性格。
5.不可思议的事,如神鬼怪异之谈。
6.普通的哲学问题。
(二)小说的主旨。小说创作应该不应该含有一个目的?这是文学上一个大问题。唯美派的人士认为艺术的主旨就在表现“美”,此外不应该含有其他目的。他们认为:如果艺术家利用艺术的力量来煽动民众,改变社会,那只是一种变相的宣传家,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家。这派人士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其立论虽有其片面的理由,但使艺术远离了人生,未免是“独登象牙之塔,不到十字街口”,总难合乎一般大众的需要。就普通的观念而言,艺术和其他学术一样,应该为人类服务。也就是说,小说创作应在艺术性之外含有其他实用目的。不过我们所要注意的是:小说的主旨切忌肤浅狭隘,而应深远广大,这样才能成为不朽的名著。如果作家只迎合一时的风格和潮流,那只是“一时一季之作”,其作品在当时或有一定影响,而一旦时过境迁,即无人再愿加以回顾。这种作品和社会上流行一时的小册子是要归于同一命运的。
(三)小说里的真理。灌输知识的文学贵在正确;激发情绪的文学贵在功效。生活里的事实和小说里的事实虽不一样,但人生的真谛和小说里的真理是大略相同的。生活关乎现实;小说则关乎同现实的相似性。西方有句名言:“历史里除了人名和日期外都是假的。小说里除了人名和日期外都是真的。”小说里的情节虽不是生活里的事实,但这些情节都合乎人生的原理、人类的热情和世间男男女女的各种动机和行为。这些原理、热情、动机和行为等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力量,而这种基本的力量常能历经久远的时代而流传下来。我们现在把千百年前的伟大作品拿起来阅读时,仍旧会觉得它新颖有趣,就是这个缘故。反之,假如作家对于这种人类生活里的基本力量不能保持忠实的态度,他的作品一定会暴露出很大的缺陷。
(四)小说里的可能性。科普知识的记叙类文章注重正确性,刺激想象的艺术则注重理想的或然性和可能性。小说的情节虽可虚构,但情节里所蕴含的人生意味应该是十分真实的。换言之,小说中的故事,应该是我们心中认为会发生的事。当别人阅读这个故事时,必须能觉得这个故事就好像是真的。小说家可以有极大的自由来处置他所选取的题材,他可以把他搜得的材料用新颖、出奇的方法来整理、组织和搭配,他甚至可以全然地创造和发明,但是他对于故事的可能性和或然性必须始终保全,不可漏失或遗忘。
小说的类别
小说的分类法有四种。
第一种分类法:1.人物小说。2.情节小说。3.景物小说。4.思想小说。5.情绪小说。
第二种分类法:1.历史的传奇。2.神秘幻象小说。3.人物习俗小说。4.反抗性和规避性的小说。5.奇想滑稽小说。
第三种分类法:1.写实小说:这种小说把人生的实际情况描写出来,不加评论,也没有意在言外的哲学。情节和人物间的相互作用是无关紧要的。2.习俗小说:这类小说描写生活上的习俗或某种团体的社会特性。故事里的情节和人性的发展都不重要。3.事件小说:这类小说偏重于特殊的事件,所以故事的结构和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4.浪漫主义小说:这种小说述及人类的基本性格和情绪,如热情、憎恨、勇敢、妒忌、义愤、复仇以及暴乱的场面等。5.戏剧小说:在这种小说里,人物的性格表现在行为中,所以人物和情节是交互影响着的。
第四种分类法:1.写实小说。2.浪漫主义小说。这两种小说有值得我们详细讨论的必要。
写实小说是要把生活里的各种事物的实际状况描写出来。艺术虽然忌讳平凡,而写实小说并不规避平凡的事物;艺术的目的虽然是使人愉快,而写实小说也不规避丑恶的、令人不愉快的事物。作者想象之光所照见的目标物和事件都是物质世界的实际状况。写实主义把读者熟悉的和身边的事物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比较容易获得读者的欢心。只要内中含有理想的因素,当然不失为一种高尚的艺术。不过写实派要多讲求技术,因为他的故事都是述及平常的事,不容易激起读者的兴趣。关于写实主义的一般通俗观念有七个:(1)摹写实际的事物。(2)审慎选择平凡的事件。(3)不避可厌的事物。(4)不受因果的惯例所束缚。(5)不重空想。(6)反理想主义。(7)反感伤主义。
近代的写实主义给小说开了一个新园地,为小说创造了一种新技术,这不能不说是近代文学上的伟大收获。但写实主义也是有其界限的。写实主义采用了科学的目的,借用了科学的方法,内中包含着一种“科学的真理”和“诗的真理”的冲突。写实派可能是纯粹的物质主义者,他们只看见社会生活的丑恶面和黑暗面,所以对于现实生活不停地反抗。客观的批评家总认为:人类的生活要用不同的眼光来看,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然后才能反映出圆满无缺的生活。他们认为写实主义的缺点有四个:(1)缺乏同情心。(2)事实不够充分。(3)除技术外无别物。(4)过于赤裸裸地暴露一切。
浪漫主义小说常述及时间遥远的境地、惊心动魄的事件、高贵有热情的人物。其中精神的因素凌驾于物质的因素之上,而且故事的进展迅速,颇具有戏剧的形式。浪漫主义小说是一种规避现实的文学。它能使读者逃出生活的纷扰、烦厌和劳伤。不过它常常流于“放纵”,缺乏诗意。真正的浪漫主义作家如大仲马[1],是没有技术的。他文体的活力完全依靠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叙述故事的热情。浪漫作家只要将他异想天开的故事写出来供我们娱乐就够了。浪漫主义小说里大概是不会缺乏理想主义的,因为只要小说家对于现实生活不满意,他就会梦想非现实的事物,用他的艺术来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一般来讲,浪漫的氛围,其特点有三:(1)时间的遥远。(2)景物的奇特。(3)汹涌澎湃的热情。
小说的趋势
夏洛蒂·勃朗特[1]曾经很精确地说过:“小说的发达经过四个阶段:最初是不可能的故事,其后是不见得有的故事,再往后是或者可以有的故事,最后是不可避免的故事。”这实在是一个便于我们记忆的公式。不过同时我们也要晓得,小说还有一种和这相反的倾向,那就是返回于原始的形态。威尔斯[2]说:“近代的小说已经改变了最初的形式,它已经变得短一点,变得较为匀称,较为直接。书中的人物数量也变得较少,不过样式反而较多了,这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相比已经不同了。”在近代的社会里,因为政治、经济的变乱太多了,致使许多作家没有余暇从事文学创作。一个组织最密的社会固然有规律有秩序,但对于天才的艺术创作具有极大抹杀性。近代生活已经失去了古代生活的奇诡变化,人类的性格日趋内隐,我们已经失去了真正“浪漫的”意义。而且上自苍穹,下达黄泉,所有类型的题材都已经被前人描写过了。
也就是说,近代作家在题材的选择上比前人更多一层困难,这是毋庸置疑的。固然有人这样说:“艺术的题材和物理的‘能’一样,常常在变化,但是不会枯竭。”不过从事实上看,文坛上的成名杰作多半是作家的早期作品。这就是因为作家晚年所用的小说材料已经不如过去的纯真切实了。
小说和其他科学的关系
小说和科学都以人作为研究的对象。科学家要从人的各方面的关系上去认识人。艺术家则要透过了解美的观点去了解人。科学对于小说的裨益有两点:1.科学扩大了小说题材的范围,它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事物的重要性。前人所幻想以外的生活和现象,对于近代的小说家都带来了充分的兴趣和提示力。2.科学供给了观察事物的新方法。小说材料的范围既是如此广博,若不加以审慎的观察和分析必不足以发现可用的材料。近代科学所教给我们的正确的观察力和精密的分析力,不但改变了小说的结构,而且其影响力在各种艺术形式上也都有所反映。这是科学对于小说的第二个贡献。科学对于小说也有一个弊处,那就是科学的机械性剥夺了小说艺术的自然性。凡过分依赖科学的作家常不能自由控制和再塑他的材料,其结果,作家不是艺术的仆人,倒成为艺术的主人了。归结起来说,小说和科学接触了以后,最终结果是益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难下结论。
(一)小说和诗歌。小说和诗歌采用共同的材料,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小说家和诗人都是对人发生兴趣的,他们所注意的对象都是人。小说家和诗人也同时都是思想家,因为他们都要从许多有特质的实例上归纳出一种原理。小说家和诗人都要选择清晰的、优美的、有力的词语来表达他们的观念和情绪。不同点是小说家选取材料的范围较大,诗人选取材料的范围较小。诗人所用的材料,多半是使我们情绪紧张的一些影像。小说家选用的材料则较为自由、冷静。小说家可以经常运用日常观察所得的材料。因此,小说家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研究人类性格的历史学家。还有一层不同点,小说和诗歌所用以发表思想的工具也不同。诗人会使用比喻的修辞,用节奏,用韵脚;小说里偶然也有些抒情的章节,但并不是正常的情调。司各特[1]在年轻时是诗人,但到年老时就变为小说家了。他不仅是厌倦了和诗人拜伦的竞争,而且他也变得更伟大,更镇静,更聪明,与人性中持久的真理更为接近,当然他也失去了一些别的东西。
(二)小说和戏剧。戏剧区别于小说者有三点:1.戏剧要受演员的影响。2.戏剧要受舞台的影响。3.戏剧要受观众的影响。戏剧和小说虽由相同的题材组成,但戏剧却不是纯粹的文学。戏剧是一种复合的艺术,是由文学的因素、舞台的布景、历史的解说等组织、融合在一块的。小说是不依靠其他艺术的。它好像是一座“袖里舞台”,自身里面不但含有情节和演员,而且也含有服装、布景,以及其他一切戏剧表现上所有的辅助物。小说完全不受舞台情况的影响和限制,它能够很自由地展开情节,那种广阔和伸缩性是戏剧所做不到的。假如说戏剧是一种最泼辣的艺术形式,那么小说就是一种最松弛的艺术形式了。小说以叙述代替扮演,自然是失去了一部分现实性和逼真性,但是它的优点已经把它的缺点充分地补足了。小说所传达到的民众比戏剧所吸引的民众,范围要广大得多,而且它所引起的情绪活动较戏剧更能持久。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小说能够超越戏剧,在文坛上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不是没有理由的。
(三)外部动作。外部动作对于戏剧是很重要的。小说里的人物行动虽然有时也借着文字的提示去表现,但这不是绝对必需的。小说的作者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书中人物的行动,不一定要把他们的动作都具体化供读者看。作者有时用一点心理状态的描绘也可以引起读者深切的好奇心。但是在戏剧里,人物的一举一动都要借助舞台上有形、可见的动作来显露。
(四)硬性的艺术。写戏剧剧本是一种硬性的工作。在技术上若未经过长期辛苦的训练和学习,对舞台如果没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写戏剧是不会成功的。反之,小说的写作则是软性的。写得好固然不容易,可是只要有纸笔、时间和耐心,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写出一点来。另外,从戏剧里可以归纳出一些确定的规律和评判的标准,从小说里则不容易做到这一层。小说可以说是最富有弹性、最不规则的一种文学形式。
(五)技术的区别。在技术上看,一篇戏剧可以分成六个段落:一说明,二兴起,三错杂,四高潮,五降跌,六收场或大团圆。小说里的技术段落没有戏剧里的那样明显,但大致也可以看得出来。小说里的“说明”部分比戏剧里的“说明”部分要审慎要精确。“兴起”部分在小说里比较平缓,但也能跟前后的技术段落区别开来。而在戏剧里这一阶段不仅是内容在加速地行进,而且更为热情,更为猛烈,情节也更为复杂,在小说里这一阶段也许只是人物的缓慢演变。不过优秀的小说和优秀的戏剧一样,人物的内在性格和外部行动要同时进展,意志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也用有形显著的场面表现出来。关于“高潮”的运用,小说在方法上比戏剧有更大的自由。
(六)小说的优点。1.小说在心理描写上表现得更为细腻。2.自然界的现象,如风云、雷雨、海潮等,用小说来表现可以更为有力。3.不仅仅是用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时,只有小说能够做得更全面。4.我们所生活居住的这个花花世界,纷繁复杂,气象万千,戏剧因受了舞台和演员的限制,不能全部加以表现;只有在小说里,作家用文字的力量,才能将人、物、景、事,一一展现给我们。5.在小说里,作家对书中的人物,以及对人物的各种行为,可以自由地加以评论。
(七)戏剧的优点。戏剧有舞台上的布景为助,较易唤起观众的想象力。观众看了舞台上真人的动作,常以为自己是身在剧中。小说里的事物是用文字描写出来的,所以不容易在读者脑海中具体化和形象化。读者在读小说时,不大会感受到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