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银行数字化转型调研观察
王炜 支宝才 董治 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科技爆发、产业变革、模式创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金融服务对银行业的传统理念和服务模式,乃至市场生态和竞争格局均形成无可规避的颠覆性冲击,银行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如何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等,都成为商业银行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银行业应顺势谋变,高效践行数字化转型,精准提升基于客户体验的金融服务能力,以最大程度契合和把握金融市场演进的新生态、新机遇,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和社会。三年多来,我们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跟踪研究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与银行业共同见证了转型变迁历程。
第1节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
从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大集中开始,国内银行业经历了从算盘到键盘的信息化过程,目前正处于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一直推动着银行业务的转型发展,自2012年监管机构提出技术引领的理念后,金融科技逐渐成为塑造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数字化转型中,银行的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在技术支撑下不断重塑。
如今,金融服务悄然围绕在你我周围,拿起手机,支付、转账、贷款等瞬间完成,对此我们已习以为常,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金融行为。人们不再需要经受像七八年前那样在银行网点排长队办理业务时的焦躁与无奈。为了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金融服务,银行人在电子渠道、场景金融、生态体系、开放银行等各领域殚精竭虑地探索与创新,已经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从简单的金融产品服务向全面数字化管理的跨越。
2017年下半年,我们开始跟踪研究银行数字化竞争力构建,调研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民营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机构30余家(见图1-1),每家机构都依托原有优势进行数字化转型实践,系统化工作渐次展开,但又做法各异,特色凸显。在业务领域,它们从零售业务到公司业务再到与智慧城市关联,构建与C端、B端、G端连接的数字化银行生态体系,银行服务融入场景,使金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金融服务的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带给客户更便捷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更好的体验,能够服务更多的人群,助力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公司业务与产业互联网连接,形成产融结合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已成为不少银行下一步的发展重点,这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资金运行效率,最终实现“看得见的美好生活,看不见的金融力量”。开放银行充分发挥了银行机构和生态体系中合作伙伴的比较优势。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的转变,体现的是银行经营管理视角的转变,金融服务不再以银行本身为核心,而是以解决客户痛点、满足客户需求为着眼点,由此,“以客户为中心”从理念变成实践。
在数字经济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方向。在实践中,转型重点从初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和电子渠道等层面不断向纵深推进,已经延伸和拓展至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产品设计、营销策略、运营机制、风险管理以及IT系统等诸多领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形势可以看作对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战检验,先行银行在场景需求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快速推出相应的服务和产品,体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这次特殊实践让银行体会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会影响总体效果,同时,需求的日益复杂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也对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2节 突破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能力瓶颈
综合我们的调研及行业情况看,目前国内银行尤其是区域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碰到诸多困难,可以将其总结为五大痛点:一是缺乏整体规划,资源投入分散,造成的结果是投入大,产出小;二是运动式转型,持续迭代能力较弱;三是部分银行过于追求先进技术,忽略了真实的客户体验,误判了技术的业务价值;四是很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仅在技术上单点发力,缺乏业务支持及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效果可想而知,这是最普遍的问题;五是盲目跟风,转型方向、内容及路径与自身基础能力不匹配,这个问题在区域性银行转型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然而知易行难,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转型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和实施。
首先是数字化战略和顶层设计。数字化是一个银行的战略选择,银行要服务什么客户,采取什么服务模式,提供什么产品即做什么业务,决定了其在数字化上的需求是什么。例如国外有以服务中老年客户为主的社区银行,它们在数字化方面的需求就比较低。而国内有的民营银行定位为无网点互联网银行,其本质运营模式是数字化的。对传统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而言,有现存的物理网点,有众多的一线员工,有IT能力和可投入资源的限制,那么应该在战略上把数字化目标定在哪里?虽然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战略上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这样银行才知道要去哪里,从而选择是补足短板、点状突破,还是进行模式创新。
战略方向确定后,组织架构和业务架构也要随之调整,数字化工作要有符合数字化要求的架构来支撑。例如,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职责如何划分?业务部门要不要有自己的分析团队?平台要不要部署到业务端?人员怎么调整?IT架构怎么匹配……只有回答好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数字化转型不会变成一句空谈。
其次是应用层,即数字化在业务域和能力域等的具体设计与应用落地。建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梳理和设计。纵向是业务维度,按客户分类和业务经营的视角分析数字化如何在业务场景和业务流程中应用,传统银行以往是按零售金融、企业金融、金融市场等维度展业的。横向是能力维度,也是更重要的维度,是数字化应用能力构建,包括客户洞察、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渠道、数字化生态、数字化客户体验旅程管理、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及数字化财务管理等领域。单一从业务维度或能力维度都很难做好数字化转型,业务维度为银行提供了业务需求梳理的切入点和业务需求沟通的平台,能力维度则帮助银行从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应用方面落地方案,实现需求。
最后是数据和IT能力。这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是决定一家银行能否实现数字化的“木桶短板”,其包括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数据合作能力、IT能力三个方面。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打通前端数据来源,完善数据标准和数据治理,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建模的系统平台,提升敏捷开发能力,需要能够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中远期还需要具备数据资产管理能力。
理顺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后,就可以继续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如何推进。第一,理解或明确银行总体的战略目标、数字化定位或数字化战略目标;第二,全面系统地评估数字化能力现状,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对标先进实践,结合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识别出当前数字化能力的差距,以及未来数字化的机会到底在哪里;第三,对机会进行有效分析、筛选和排序后,设计实施方案,最后制定实施路线图。
第3节 产业互联网将成为金融服务蓝海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产业互联网将成为各家银行角逐的主战场。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将“搭平台,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定为六大方向之一,这是产业互联网首次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同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有乘数效应,有利于推动产业数字化。越来越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加速产业互联网的布局。
目标已定,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注定艰辛不易。这要由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与传统商业银行发展困局的矛盾说起。
我国中小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及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融资难问题一直是阻碍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问题显得愈加突出,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经营局面。而目前作为实体经济助推器的金融服务与经济新业态转型发展相比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对症下药,中小企业融资难将对整体经济发展形成影响。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形成长期困扰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存在与生俱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财务报表不完善等,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心存疑虑;二是中小企业能够提供的抵押物较少,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导致传统金融难以给予其充分的金融支持;三是金融机构针对产业新业态,缺少专业、有效的风险判断和控制能力,放贷积极性和管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能力不足。除了融资渠道受限,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地位,较长的销售账期等也导致其现金流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向线上转移,整体上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上述困境。
与此同时,在新经济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既逢新的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
外部环境影响:在经济增速放缓及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银行因循既往靠做大规模吃利差、垒大户的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传统银行简单、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同时,同业竞争、金融脱媒以及强监管使商业银行面临来自银行同业、异业的激烈竞争,跨市场、跨业态、跨领域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不断涌现,银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
传统银行转型缓慢:传统金融产品单一、渠道割裂、服务封闭,难以实现协同,导致创新不足,与新经济、新业态现状难以匹配,在敏捷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考核机制、团队专业能力上需要变革以实现较大提升。但传统银行转型缓慢,发展陷入困境。
为了应对挑战,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解决核心企业信用多层穿透难、中小银行风控弱、中小企业融资流程长的问题,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从根本上变革风险管理模式,为中小企业获得门槛较低、成本合理的融资找到了突破口。供应链金融与产业供应链的有效协同,可以助力产业生态商业模式构建。变革即商机,以交易为基础,以数据为支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的交易银行成为银行在对公业务领域的发力点。尤其在目前银行面临“四期叠加”,即利率市场化、融资脱媒、互联网金融和经济下行冲击的情况下,对公业务领域变革的希望越来越多地被放到交易银行的发展上(交易银行与产业互联网的详细内容稍后介绍)。
金融连接着各个产业,从产业数字化转型到数字经济构建,银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本身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一道必答题。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银行已经规划下一步将在平台化、场景化、差异化、协作化、多技术融合化和资产数据化等领域持续创新变革,实现服务模式、服务品质、服务生态升级,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与调研并行,我们将分享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与行业观点,尝试总结分析银行各领域数字化发展的共性、难点及解决之道,搭建一个包括银行、智力服务等机构的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本篇重点聚焦银行数字化营销、交易银行与产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与风险应对、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IT驱动数字化转型五个领域,其他领域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1] 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成员:王炜、董治、支宝才、张挺、王亚彬、王汇川、付晓岩、李睿、黄鸿星、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