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化
一、职业化的含义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都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职业化,就是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
职业化,就是以职业为生并精于此道。
职业化,就是将工作中的细微之处做得专业。
职业化,就是要不断增强自己在职场的不可替代性。
职业化,就是在工作上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以国际通行的概念,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
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如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其次是职业资格认证,比如教师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会计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书;还有一种没有证书的认证就是社会认证,社会认证通常就是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例如你是某行业的专家,即使你没有任何证书,但是社会承认你,这就代表你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资质,这种认证也叫作头衔认证。
2.以“胜任愉快”为目标,保持人们的职业体能
职业体能:指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职业体能分为两类:与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包括身体组成、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度、心肺功能、灵敏性)和心理素质(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
3.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
4.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包括: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等。
二、职业化的重要性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学富五车的人是人才,而现代竞争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与界定,是否拥有职业素质成了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志。
原网通总经理田溯宁和UT斯达康总经理吴鹰,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主持人列出了八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要求两位老总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三种需要的人才。八种类型的人才分别是:勇敢、做事不计后果;点子多、不听话;踏实、但无创意;有本事、但过于谦虚;听话却没有原则;能力强但不懂合作;机灵但不踏实;有将才,也有野心。
最终这两位老总所选的三种人中,有两种人是相同的:第一种是勇敢,做事不计后果;第二种是有将才,也有野心。每个公司的选才都自有其独到之处,但是由这个例子会发现,他们往往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选择也许可以代表大公司的选才之道,那么,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老板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呢?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规模较小的公司选人标准为肯学、肯干、会干、忠诚、协调、能力与协作、专业、敬业、敬人等。
因此,在现代社会,每个企业的用人标准中都对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职业素养正是实现职业化的基础。大学生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自己的职业化能力,才能让自己不断贴近企业的用人要求,逐步实现自己在职场的远大理想。
三、职业化的标准
一般来说,企业衡量员工是否职业化的标准有如下9点。
1.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经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调查后,得出了如下结论: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是企业遴选人才时优先考虑的条件。对企业忠诚和积极主动工作的人是企业最欢迎的员工,而耐心不足、浮躁、消极等待、频繁跳槽的人,则是企业最不欢迎的员工。
一般来说,人的智力因素(智商)相差不大,工作成效的高低往往更多取决其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勇于承担任务及责任的精神。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仍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员工,其成效必然较高,同时也更容易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信赖。
小李是某企业的老员工,想当初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形象在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胜过很多重点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生,获得了进入该企业工作的资格。然而5年过去了,眼看着同期进入的甚至是比自己晚进入企业的人员都得到了提升,唯独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不前,小李百思不得其解。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从上级那里了解到了自己不能得到提升的原因:原来自己进入公司后,自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特别强,在工作时没有特别上心,上级安排的工作总是准点完成,绝不提前;上级没有安排的事情,坚决不做;对于加班更是能避则避,以上这些行为导致上级给予的评价是:该员工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工作态度欠端正,不能胜任更高一层的管理工作。
正因为以上种种,导致小李进入企业5年还未获得任何提升,回想过去,小李悔不当初,如果自己当初能够更加用心工作,那该有多好啊!
2.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爱岗,就是要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就是要以恭敬、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基本的价值观和职业信条,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础要求,它表现在重业、乐业、勤业和精业上(图1.1)。
图1.1 努力工作
一个人一旦爱上自己的职业,他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他的整个身心都会融入到工作中,焕发出无限的热情和动力。
3.是否具有诚实守信的素养
诚实守信是处理人际关系和经济活动关系的一项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诚实就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守信就是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不能背信违约。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名留学德国名校的计算机专业博士生毕业后,雄心勃勃地开始找工作,他非常自信地认为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德国的大公司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次面试后用人单位似乎对他都很满意,但总是没有下文,他不知道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大公司没有希望,他就开始向小公司投简历,但结果还是一样。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的同学都在各大公司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为什么他却不能。于是他就给曾经面试过他的人事部经理打电话询问原因,对方犹豫了一会儿才告诉他,因为在他的个人档案中曾经有两次地铁逃票的记录。这位博士生万万没有想到竟是这个原因导致自己无法找到工作,在德国人看来,这是很严重的诚信问题,而几欧元的地铁票就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
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令用人单位头疼的诚信问题,例如总是抱着骑驴找马的态度,对工作心不在焉,随时准备跳槽;一旦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立即走人,甚至连招呼也不打。一位人事经理说:“我现在对一些毕业生的做法非常反感,以前都是提前一个月通知不合格的毕业生离职,但现在却是第二天就不见人影了。工作不交接不说,连单位的工服、资料也不还,打电话也不接。没办法,现在我只能当天通知,让他们当天办完手续走人。”
在中国,由于缺乏对失信行为的约束机制,致使很多大学生认为诚实守信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少数人认为诚实守信是傻子行为。未来中国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首先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与世界同步。因此可以想象,没有诚信的人在未来找工作的过程中将会四处碰壁。
4.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根本,也是公司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再有学问、再有能力的人,如果道德品质不好,极大可能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国内很多知名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都遵循“品德第一,能力第二,学历第三”的原则。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加重视应聘者的道德品行,在这方面表现差的员工很容易被淘汰。
5.是否具有较高的学习潜力
有着强烈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的人往往具备较高的学习潜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人员时,同等情况下倾向于选用有学习潜力的人,而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在招聘员工时加考逻辑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试题,其目的就在于测验应聘者在工作中的培养潜力。
6.是否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
对问题分析缜密、判断正确而且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的人,在企业很受欢迎。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比较容易成功,尤其是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诸多变化,几乎每天都处在危机管理之中,只有抢先发现机遇,准确掌握时机,妥善应对各种局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7.是否具有新事物的感知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企业想要持续进步,只有不断创新,保持现状即意味着落后。企业所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主体,因此,拥有较强学习意愿、善于感知新事物、能够接受创新思想的员工,在企业的发展就必然比较迅速。
8.是否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
随着社会日趋开放和多元化,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人士必备的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员工而言,必然有面对老板、同事、客户等不同对象进行沟通的情况,同时他们可能还需要处理企业与股东、同行、政府、社区居民等的关系,平时经常会有与其他单位或个人进行协调、解说、宣传等工作,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9.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员工在个性特点上要具有团队精神,几乎已成为各类企业的普遍要求。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太浓的人在企业里不太容易立足,因为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绝不能仅凭个人爱好独断专行,只有通过不断沟通、协调、讨论,优先从整体利益考虑,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做出为大家接受和支持的决定,才能把事情办好。
图1.2 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图1.2)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也是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就采用了情景测试题,以考察应聘人团队协作的能力。如某外企让三名应聘者在一个房间里等候,但只放了两把椅子。被测者的反应不一,有的人看到只有两把椅子,就赶快占好座位,也有三个被测人互相谦让座位的情景。
团队中如果有一个协作欠佳的成员,就会增大团队的内部摩擦系数和内耗,一旦这样的成员超过一定数量,就会妨碍团队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团队效率的发挥。优秀的职业人总是真诚地尊重和关心他人,善于沟通,工作中求同存异。这些人在团队中人际吸引力强,人际关系融洽,能促进团队的协作。
拓展阅读
大学生职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中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业能够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数量虽有所增长,但与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相比仍然不足,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仍然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或进入职场后由于缺乏足够的职场能力,不懂得珍惜机会,从而使得自己的就业之路更加曲折。下面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目前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一些现状。
案例一:实习待遇低,难以坚持
小王为某三本院校应届毕业生,经过投递简历和层层面试,有幸进入国内某知名IT企业实习。该企业明确告知小王,实习期从进入公司起到正式从学校毕业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止,实习期间第一个月为试用期,没有工资,从第二个月开始,每个月发放实习工资650元,如有加班、出差另行计算。小王得知此种情况后,经过仔细考虑,选择进入该公司实习。
两个月后,小王回学校参加班级聚会,在与同学的交流沟通中,得知一个平时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一家企业实习,这家企业虽然规模和名气都没有自己所在的企业强,但该企业每月给实习生1500元的实习工资。小王听后心理非常不平衡,班级聚会结束后彻夜难眠,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每个月不应该只拿这么点工资,自己应该重新找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
回到公司后,小王果断提出离职,重新成为待就业大军中的一员,与他同批进入该企业实习的小张则一直坚持下来,在毕业后通过了企业的考核,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薪资待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超过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水平。
案例二:工作太辛苦,无法适应
小张是某院校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大四上学期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国内某IT软件开发企业的面试,进入该企业从事Java软件开发实习生工作。在进入该企业之前,小张也知道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有可能会经常加班,忙的时候特别忙,但小张自认为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还不错,因此当企业询问到关于加班方面的问题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问题,这一点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进入该企业实习后,小张发现实际工作情况和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刚开始的两周还比较轻松,每天都是跟着老员工学习岗位操作知识,接下来就一直忙个不停,用企业内部员工开玩笑的话叫“5加2,白加黑”,原来该企业承接了一个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完成。
这样工作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小张发现自己确实承受不了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虽然他也承认在企业里面能够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但最终只能委婉地向该企业提出离职。
案例三:招我进来做小工
经历笔试、面试、签订实习协议等流程后,小李终于开始到公司上班了。上班前一天晚上,小李还因为兴奋做了一个梦,梦里她脚穿奢华高跟鞋,身穿名贵套装,在公司里指点江山,好像公司任何事少了她就进行不下去了……当小李怀揣梦想来上班的时候,迎接她的却是残酷的现实。当初招她进来的那个帅哥似乎转眼就变成了“撒旦!”“新来的,去扫一下地!”“小姑娘,去领一下文具!”“那个李什么,帮我订个午饭!”……
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确实如她所期望地成为了公司“支柱”,只是……全公司的快递除了她就没人收寄,公司上下谁的文具少了都要管她要;她还管理着公司全部的会议室预定、外卖单子和预定电话,其他同事如手头工作特别忙,小李还要去打个下手,美其名曰:“协助工作,这是团队精神的表现!”
这样过了一个月,小李觉得自己实在受不了了,自己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给公司的所有人打杂吗,公司完全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自己的价值根本不能得到体现,经过左思右想,小李最终向公司提出了离职,草草结束了自己的实习生涯。
大家都在说大学生就业难,而没有认真去思考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是社会上提供的岗位数量不足还是当前大学生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上述的种种案例可以看出,当前有部分数量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所事事,等到将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四年时间没有任何收获,就匆匆忙忙地要四处求职找工作,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工作后又因为这不满意那不满意而频繁跳槽,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根本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不清楚在职场中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更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如何规划与发展,这些都是职业化素养与职业化能力的缺失。作为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要想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顺利发展,就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职业化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