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禅让现象
所谓禅让,就是天子主动让帝位于贤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历来最为儒家学者称颂的上古尧舜禹的禅让故事。
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是《尚书》。在《尧典》和《大禹谟》中分别记载了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后来《论语》和《孟子》也有类似文字。司马迁写《史记》时,综合前代种种传闻,写出了两个比较完整的禅让故事。
据《五帝本纪》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时发现了舜,考察了他二十年后,因自己年老而令舜摄行天子之政。尧避位二十八年后崩,舜于是继位。据司马迁说,尧之禅位于舜,是因为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授天下,而舜在守满三年之丧后,又主动让位给丹朱,自己避到南河的南面去了。谁知诸侯还是来朝见他,狱讼者也都来找他,不去找丹朱。百姓为舜大唱赞歌。舜于是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天也”,认为是老天的意旨,这才来到中原登上天子之位。后来舜禅位于禹的过程大致相仿,也是因为儿子商均不肖而预先让禹摄位的。舜死后,禹也是在三年丧期满后主动让位于舜子商均,也因诸侯不归向舜子才登位的。这就是司马迁所写的尧舜禹的禅让故事。
汉画像石尧帝
然而这只是当时此类禅让故事的一种既已认定的说法。对这种说法,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提出了疑问。
最早提出疑问的是荀子,他在《正论》中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他的学生韩非则不但完全否认禅让之说,还认为舜禹之继位是臣弑君的结果。他在《说疑》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后来唐司马贞作《史记正义》,引用《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似乎印证了韩非的说法。唐刘知幾《史通》所引《汲冢琐语》也说,舜把尧流放到平阳,舜自己也是被禹赶到苍梧后死去的。
这些说法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历来儒家传为美谈的禅让故事很有可能是靠不住的。只是由于史料匮乏,这些传说中禅让故事的真相,我们现在已很难考证清楚,只能存疑了。然而,此类传说中的禅让,却在后来帝王的改朝换代中不断“演绎”着。有人统计,自秦统一六国到清帝逊位的二千一百三十三年中,由禅让登基而得到天下的竟有一千零三十一年之多,差不多占到了一半。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这些有史书记载的禅让故事。
早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燕曾先上演过一幕禅让闹剧,我们就从这幕闹剧说起。
话说战国时代的燕王哙,一心想留名青史,而燕相子之刚好是一个野心十足的人,于是就导演了一幕禅让闹剧。他先让人去游说燕王,鼓动他向尧学习,像尧让位给许由一样把王位让给子之。游说者说,许由没有接受尧的天下,子之也一定不会接受大王的王位,这样大王就能获得像尧一样让贤的好名声。燕王哙很高兴,果然把燕国大权交给了子之。子之又进一步让人去游说燕王,希望他能像尧禅位于舜一样真的把燕国禅让给子之。燕王居然也接受了,心甘情愿地向子之称臣,还乐滋滋地以为将要与尧舜齐名。燕王哙的做法引起了燕太子平为首的燕贵族的不满和愤怒,于是燕国大乱。结果齐国入侵,燕王哙和子之都被杀掉了。
这一幕禅让闹剧,也是一幕悲剧。燕王哙是真心让贤,结果以燕国内乱和自己被杀告终。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还是世袭制的缘故。在以分封为基础的注重名分的春秋战国时代,禅让是和世袭相违背的,难以被社会认可,结果必然只能是闹剧和悲剧。而到了以郡县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世袭制受到了严重冲击,禅让便成了皇位更替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于是有了一千多年的禅让故事。尽管禅让者都非真心让贤,但迫于形势,又都是不能不让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魏禅让故事。
东汉到献帝时早已名存实亡了,权臣曹操大权在握,献帝只是他手中随意摆弄的一个工具。他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献帝做贵人,接着便杀了皇后伏氏,立自己一个女儿为后,献帝完全成了囚犯,整天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中,毫无自由可言。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又始终未取而代之。孙权曾劝他称帝,他竟然说:“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嘴上虽如此说,内心却未尝不想取而代之,只是尚有顾忌:一则东吴和蜀汉尚未消灭,二则还真有点害怕名分不正。这说明世袭制在当时还有相当的约束力。他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不宜轻举妄动。他在等待,等待社会对自己的认可,他曾明确表示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他是在为子孙创造条件,把机会留给了儿子。所以曹丕袭位未久便登基为帝,完成了以魏代汉的交接过程,基础全是曹操打下的。
综观汉魏禅让,曹氏父子以魏代汉的全过程大致如下:
1. 曹操受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并可剑履上殿;
2. 策命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3. 曹操进号为魏王;
4. 魏王可使用皇帝的全副仪仗;
5. 曹丕即位,大造舆论,制造种种魏将代汉的谶纬和祥瑞,以预示此乃天意;
6. 百官劝进,献帝下第一道禅位诏书,曹丕坚决辞让,于是百官再劝进,献帝再下第二道诏书,曹丕再坚辞,如是者三;
7. 百官第四次敦劝固请,献帝下第四道禅位册文,以明“天命不可拒,民望不可违”,于是曹丕不再坚持,选定吉日,准备登坛受命;
8. 献帝在受禅坛告天禅让,完成改朝换代的仪式,曹丕正式登基。
魏文帝曹丕
以上是汉魏禅让的全过程。从时间上讲,前后长达八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的禅让仪式,以后历朝历代都仿效此汉魏故事,只是时间上没有那么长,过程也相对简化了许多。现整理历代禅让,简述如下。
汉魏禅让四十五年之后,曹丕侄孙魏元帝曹奂禅位于晋武帝司马炎,“如汉魏故事”。
东晋末代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在位不过两年,就禅位于南朝宋武帝刘裕。
南朝宋顺帝刘准禅位于齐高帝萧道成,齐和帝萧宝融禅位于梁武帝萧衍,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由北魏统一北方后,不久分裂为东西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北齐文宣帝高洋,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北周闵帝宇文觉。北周灭齐统一北方后,北周静帝宇文衍又禅位于隋文帝杨坚。
隋统一南北后,不过二世,又禅位唐。大唐之夺取天下,形式上也是由隋恭帝禅位唐高祖李渊完成的。
大唐三百年,至唐哀帝时又禅位于后梁太祖朱晃。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未经禅让,然至后汉隐帝刘承祐时又禅位于后周太祖郭威。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禅天下,建立了北宋。南北两宋相沿三百余年,为元所灭。以后元又灭于明,明又灭于清,中国历史上的禅让故事到宋朝才最后结束。
就这一千多年的禅让故事来看,其实质就是篡位。面子上谦恭礼让,骨子里刀光剑影。禅让完全是权力的产物,是逼宫的结果。禅让以后新朝新帝登了基,旧朝旧皇怎样了呢?汉魏故事中的献帝相对还是幸运的,禅位后被封为山阳公,十四年后寿终得以天子礼安葬。禅位于司马炎的曹奂也算比较幸运,当了三十七年的陈留王,也得善终。其他禅位君主的命运就比较惨了。如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第二年即为刘裕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