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金融法的渊源和体系
一、金融法的渊源
金融法的渊源是指金融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我国金融法的渊源包括国内渊源和国际渊源两大类。
视听学习
吴晓灵:中国金融法律框架及立法进程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1124/172223839308.shtml

(一)国内渊源
1. 宪法
宪法作为金融法的渊源,主要是指宪法中涉及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条文,如我国《宪法》第15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宪法》第1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宪法是我国金融法律规范的最高法律形式,是我国金融立法的基础。
2. 金融法律
金融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的调整金融关系的规范性文件,是一国金融法的主要渊源。在我国,金融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制定和颁布的调整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分为专门金融立法和其他部门法中与金融有关的部分。近年来,我国专门金融法律的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完善。如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
除此之外,其他普通法律中也有涉及金融活动的有关规定。如《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主体、财产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担保法》中有关保证、抵押、质押的规定;《公司法》中关于组织形式的规定;《合同法》关于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等等。
金融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在整个金融法律体系中,金融法律位阶最高,其权威性、效力层次仅次于宪法。
3. 金融行政法规
金融行政法规主要是指国务院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制定、颁布的调整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规范性文件。金融行政法规是我国金融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人民币管理条例》《储蓄管理条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储蓄管理条例》《借款合同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由上述国务院金融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金融行政法规,数量十分庞大。除专门调整金融关系的行政法规外,其他行政法规中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也是金融法的渊源。
4. 金融部门规章
金融部门规章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机关等主管金融工作的行政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制定和颁布的调整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宪法》第90条第2款规定,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我国金融主管机关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监会等。这些金融主管机关为执行金融法律、行政法规制定了大量规章。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贷款通则》《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
文本链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立法工作计划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C50391C0D6F14A368CF6286CC4834C90.html

5. 金融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制定的调整金融关系的地方性法规,也是金融法的渊源。地方法规仅在制定机关所辖区域内有效。如自2016年7月1日起实施的《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
6. 金融自律性规范
金融自律性规范是由金融业的行业协会、市场组织机构等制定的,约束其内部成员及市场参加者的具有自治自律性质的行为规范,如我国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的章程和自律性质的行为规范,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等。金融自律规范在一定的行业协会和业务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内部约束力和强制规范力,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金融自律性规范在理论上应当被视为金融法的渊源。
小知识
中国银行业协会会员签署自律公约
2006年7月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68家会员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和《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公约》《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流动公约》《中国银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公约》,向社会各界做出“反对商业贿赂”的郑重承诺。《中国银行业反商业贿赂承诺》及三个公约是银行业协会为配合银监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组织各会员单位,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推敲形成的。三个公约对于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执业规范以及合理流动、公平竞争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7. 金融司法解释
金融司法解释属于法律的正式解释或有权解释,是司法机关基于宪法和法律的授权而对法律所作出的解释。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适用金融法律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规范性文件,也是调整金融法律关系的法律渊源。我国典型的金融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
(二)国际渊源
1. 国际条约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金融有关的国际条约,除我国声明保留的以外,构成我国金融法的重要渊源。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我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即国际条约具有优先于国内法的效力。目前,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金融条约、协定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附则》《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信贷采购指南》及中国加入WTO《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附件等;此外,还包括我国与一些国家达成的清算支付协定、贷款协定等。
2. 国际金融惯例
国际金融惯例是指在国际金融交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规则,它通常指人们在长期的国际金融实践中经反复的类似行为而形成,并被从事有关实践的当事人普遍认为具有法的约束力的习惯做法和通例。为了有效促进国际惯例的统一化,一些国际组织与学术团体对某些国际金融惯例进行了整理和系统编撰,从而形成了规范的国际惯例文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影响力的国际惯例包括:国际商会的《商业单据托收统一规则》《商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世界银行的《贷款协定和担保协定通则》《合同担保统一规则》,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Ⅰ》《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以及国际保理联合会的《国际保付代理通则》等。此外,国际金融惯例还包括国际金融活动中的一些习惯,如贷款协定中的格式条款和订立程序等。
我国国内法规定了国际惯例的效力,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常用网站
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http://www.zgjrf.com/

二、金融法的体系
金融法的体系是指一国调整不同领域的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金融法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此,金融法的法律部门也无法在理论上做出完美周延的划分。对金融法律部门的划分不一定要拘泥于严格的形式逻辑,应以有利于发挥法律制度的功能和实现法律体系的和谐为标准。综合各国的金融立法情况,结合我国实际,金融法主要由以下这些法律部门组成。
学术观点
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现状与缺陷http://news.hexun.com/2015-07-22/177740717.html

1. 银行法
银行法是调整银行的主要组织和业务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按不同的标准,银行法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按银行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外资银行法等;按银行的运作情况,可分为银行组织法和银行业务法等。
案例1-3
《商业银行法》最新修改
201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4号。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作如下修改:①删去第39条第1款第2项。②删去第75条第3项中的“存贷比例”。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2. 非银行金融机构法
广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狭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货币经纪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围绕上述机构形成了一系列法律规范。
3. 证券法
证券法是调整证券发行和流通中发生的资金融通关系的法律规范。不同的角度证券法亦有不同的分类:从静态上,按证券的种类,可以分为债券法和股票法;从动态上,即从证券融资的运作过程,可以分为证券发行法和证券交易法。证券法还包括上市公司并购以及新三板市场的法律规范。
4. 票据法
票据法是规定票据的种类、形式、内容及调整票据关系的法律规范。
5. 保险法
保险法是调整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通常由保险业法、保险合同法和保险特别法三部分组成。
6. 信托法
信托法是调整金融信托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信托机构的设立条件、法律地位、信托业务规范、信托合同制度等内容。
7. 融资租赁法
融资租赁法是调整融资租赁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融资租赁公司成立的条件、法律地位、融资租赁合同等内容。
8. 金融担保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担保应用日趋广泛,由于金融业务的特点,金融担保往往形成特殊的法律关系,金融担保法律制度十分重要。
9. 投资基金法
投资基金法是调整投资基金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多样。投资基金法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法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
新闻链接
《期货法》立法将提速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16-03/14/content_1660593.htm

10. 互联网金融法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其发展异常火爆。与此同时,其风险集聚不可忽视,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亟待依法治理和规范。随着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颁布,互联网金融法成为金融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 期货法
期货法是调整期货交易关系和期货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
12. 金融监管法
金融监管法是调整金融业监督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连同《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的规定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外汇流通等监管法律规范内容,构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13. 金融调控法
金融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金融市场,保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实现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金融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调控法是调整金融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
14. 外汇管理法
外汇管理又称外汇管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价水平的稳定,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实行限制性的政策。外汇管理法是调整外汇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 涉外金融法
涉外金融法是调整涉外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涉外金融关系包括企业跨境上市、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企业跨境债券发行、跨境银团贷款、国际项目融资贷款、国际贸易融资、中国企业跨境贷款等活动形成的法律关系。
学术观点
现行金融法律制度面临的挑战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50703/11182258353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