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石刻”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幅画卷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昔秦始皇一统天下,勒石以颂德、传播帝国文化,向天下昭示大秦帝国的永久和坚固,彰显国威。秦灭后,西汉无为而治、修生养息,以简易之道治天下,记文喜用竹简、绢帛。至东汉,厚葬之风盛行,豪门贵族意欲颂扬功德、名垂千古,树碑之风日盛。金石学家马衡先生曾说:“刻石之风流衍于秦汉之世,而极盛于后汉。逮及魏晋,屡申刻石之禁,至南朝而不改。隋唐承北朝之馀风,事无巨细,多刻石以纪之。自是以后,又复大盛,于是石刻文字,几遍中国矣。”
“石刻”文化不仅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在现代社会也凭借其独有的媒介特质,充分地运用于文化传播与精神价值引领。原因有三,一是以“石刻”为载体,具有“石”之庄严肃穆、持重敦厚的天然审美特性;二是兼具书法、篆刻的古典文化要素;三是凝练的碑文承载着民族与时代的精神。
早在汉唐时代,石刻碑文在教育教学空间,就承担了极其重要的教育职能。东汉《熹平石经》,一度被立于太学门外,成为国家统一的经学版本,五经博士、太学弟子无不将此奉为法定教科书。朝代更迭、天下分合,此后仍有不少石经问世,这些石经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都曾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印刷媒介、声像媒介逐渐普及,人们早已选择了更加适合教育传播的图书、报纸、杂志、多媒体光盘等媒介,石刻在知识传播上的功能日益式微。但是,石刻在教育教学空间领域,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正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成为教育空间里传递核心价值、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质载体。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始,积极推行校园文化石项目。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形式上采用“石刻”,内容上提炼83个汉字,一一勒于石上,错落排布的文化石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83个汉字也成为学校师生解读中华民族精神的密钥。
高度凝练、释义丰富的汉字,能够引发价值意义层面的深度思考以及现实生活故事的生动回忆。然而由单个汉字生发的,无论是“形而上”的思考,还是“形而下”的故事描摹,都能够成为“德育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动员全校师生创作此书,即为此意。
全书精选83个文字为主轴,不在于仿效《说文解字》,破解文字密码、考究文字源流,而是由文字引发师生联想,分享他们在丽职院学习、工作、生活的故事。此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以石刻之字为对象、以纸媒为介,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有关精神文化话题互动交流的平台,传播具有丽职院校园特色的精神正能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本质在于“完人”。坚固耐磨的石头只是价值传播的载体,而如春雨般滋润师生心田的精神价值才能鼓舞一代代丽职人的成长。
梁忆南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