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H.G.威尔斯《世界之战》(1898) 英格兰萨里郡
H.G.Wells,The War of the Worlds,Surrey,England
火星人入侵维多利亚时期的萨里郡,摧毁了沃金镇,沿着泰晤士河向伦敦市中心长驱直入,沿路播撒的红草在大地上蔓延,最后感染地球上的病菌,火星人全军覆没。
威尔斯和妻子简新婚后,于1895年搬到位于伦敦西南方向二十英里处的萨里郡沃金镇,住进了一幢小房子。威尔斯那时还没出名,他一边给伦敦的报纸写评论文章勉强维持生计,一边构思着一部小说:来自火星的入侵者毁掉了英格兰东南部舒适惬意的中产生活。威尔斯并不富裕,买不起汽车,只有一辆自行车;他骑着这辆车逛遍了乡村,酝酿着这本即将让他大赚一笔的小说。“我骑车在这片区域转来转去,”他后来回忆道,“记下一些适合被我的火星人毁灭的人和地点。”
《世界之战》一举成名,至今仍然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故事一开始,火星太空飞船撞上了地球,落在了离沃金镇一英里开外的霍塞尔公地上:那里既有林地,又有荒野和沙坑,现在成了科幻小说粉丝的朝圣地。长得像胖章鱼的外星人在他们降落时撞出的陨石坑里潜伏了一段时间,建造他们的战争机器,很快,那些标志性的火星三脚架耸立了起来,那是些比树还高的巨型金属机器,每个机器都由一个火星人驾驶。这些机器迈着三条长腿游走在乡村间,用类似激光的“热射线”把反抗的人类烧死,还会释放一种有毒的“黑烟”。他们迅速地击败英国军队,向东北方向进军,进入伦敦中心区。
威尔斯对火星机器大军的行进路线描述得非常精确,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地图上对应的地点,按照他们的路线重走一遍也不是什么难事。从威尔斯的时代开始到现在,那片地区的景观除了多加了三条高速公路(M3、M4和M25)外,没有任何变化。你可以开车或者骑车从沃金出发,沿着外星人入侵的路线,到韦布里奇,沿着泰晤士河走,经过汉普敦宫、金斯顿和里士满,抵达伦敦中心区——故事达到高潮时,回荡着撼天动地的轰鸣的地方。
萨里郡的村庄保留着很多19世纪的建筑,就是书中火星人大肆摧毁的那种(科伯姆故事的叙述者汇报了“热射线一扫而过,削掉了所有烟囱帽”这一令人震惊的细节),基本没变,泰晤士河沿岸从汉普敦宫到汉普敦和里士满的路现在还能走,而且远比小说里描述的更宜人:
我们沿着熏得黑乎乎的路朝森伯里走去,(沿途)到处躺着身体扭曲的尸体,有人的,也有马匹的,还有翻倒的马车和行李,一切都蒙了一层厚厚的黑灰。到了汉普敦宫,我们看到了一块幸免于难的绿地,大松了一口气。我们穿过布歇公园,园子里的鹿在栗子树下走来走去,远处有几个男女正匆匆地往汉普敦方向赶路。
威尔斯的故事在樱草山结束,他笔下的叙述者在那里找到了一个停摆的三脚机器,而它的驾驶员已经被地球的病菌杀死了。从如今的樱草山上眺望伦敦中心区,视野仍然和故事中一样好。
威尔斯知道,将外星人放置在一个人们熟悉的、舒适的环境里,会让这些奇异的外来物种的形象显得生动和饱满,这是这部小说拥有如此强大影响力的原因之一。威尔斯笔下南部丘陵地带的人类过着温馨的小日子,火星人的突然出现代表着一种陌生力量,它强烈而无情地冲击着人类习以为常的生活。这种戏剧性的对比贯穿了威尔斯塑造的整片地域景观,这赋予故事一种张力。
小说中从未提到叙述者的名字,他只代表一个视角,而且是个观察敏锐的视角,并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他眼中的入侵者不仅主导了景观的呈现,而且在规模上也与景观相应。那些火星三脚机器比房子和树都高:
一个巨大的三脚架,比很多房子都高,它跨过小松树,所经之处树木都被踩倒在一边……忽然,我前边的松树林一下子被分开了,就像有人把脆弱的芦苇秆扒开、强行穿过来一样;树纷纷被折断、向前倒了下去,接着第二个巨型三脚机器出现了,好像径直朝我冲了过来。
火星人不仅侵略了萨里郡,还彻底改造了它。威尔斯从当时的科学共识中借鉴了一个错误但颇具戏剧效果的观点:火星呈现红色是因为一种红色的草遍布整个星球表面(事实上火星寸草不生,红色是氧化的尘土的颜色。红色的尘土覆盖整个星球,形成了红色沙漠)。在威尔斯的小说里,入侵者携带着这种草,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萨里郡绿色的田野和树林逐渐变成了一片可怕的亮红色,泰晤士河的水流也因猩红色的芦苇淤塞。如果我们沿着火星入侵者的进攻路线走一遭,很容易就能想象那些熟悉的绿色小山丘和小村庄通通被毁掉、染成红色的景象。就这样,一部小说以巧妙的方式,将我们熟知的景观变得疏远、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