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楚郏敖(三)
楚郏敖三年,即公元前五四二年,
春,齐国人攻打鲁国阳州。
夏,五月,齐国发生内乱。
六月辛巳,鲁国国君鲁襄公去世,他的儿子鲁昭公继位。
冬,十一月,莒国人弑莒犁比公,他的儿子展舆自立为莒国国君,是为莒废公。
十二月,卫国国君卫襄公前往楚国,北宫佗作为相礼跟随,这是因为在宋国之盟。
卫襄公在楚国,北宫佗见到楚国令尹围的威仪,对卫襄公表示,令尹的言行像国君了,将要有别的想法。虽然可以实现,却不能善终。《诗》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什么都有个开头,可是很少能有好的结束)’善终实在很难,令尹恐怕要不能免于祸难。
卫襄公询问,你怎么知道?
北宫文子回答说:《诗》说:‘敬慎威仪,惟民之则(恭敬而慎重地使用威仪,因为它是民众的准则)’令尹没有威仪,民众就没有准则。民众所不会效法的人,而在百姓之上,就不能善终。
卫襄公表示,好啊!什么叫威仪?
北宫文子回答,有威严而使人能害怕叫做威,有仪表而使人能仿效叫做仪。国君有国君的威仪,他的臣子敬畏而爱戴他,把他作为准则而仿效他,所以能保有他的国家,有好的名声,传于子孙后代。臣子有臣子的威仪,他的下属害怕而爱护他,所以能保住他的官职,保护家族,使家庭和睦。按照这个次序以下都像这样,因此上下能够互相巩固。《卫诗》说:‘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威仪安详,好处不能计量)’,这是说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都有威仪。《周诗》说:‘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之间互相辅助,所用的就是威仪)’,这是说朋友之道一定要用威仪来互相教导。《周书》列举文王的德行,说:‘‘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大国害怕他的力量,小国怀念他的恩德)’,这是说对他既害怕而又爱护。《诗》说:‘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无知无识,顺着天帝的准则)’,这是说把他作为准则而加以仿效。纣王囚禁文王七年,诸侯跟随他被囚禁。纣王于是感到害怕而把文王放了回去。可以说是敬爱文王。文王攻打崇国,两次发兵,崇国就降服为臣,蛮夷相继归服,可以说是害怕文王了。文王的功业,天下赞诵而歌舞,可以说以文王为准则。文王的措施,到今天还作为法则,可以说是仿效文王了。这是因为有威仪的缘故。所以君子在官位上可使人怕他,施舍可使人爱他,进退可以作为法度,应对可以作为准则,容貌举止可以值得观赏,做事情可以让人学习,德行可以作为仿效,声音气度可以使人高兴,举动行为有条理,用这些来对待下面的人,这就叫做有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