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述篇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分析
顶层规划部署持续加强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布局的11个领域之一。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中共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三大方向共九大工程,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在2016—2018年间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内容,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重点突破领域,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简称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提出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并实施机器人推广应用计划。2017年,人工智能先后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工智能2.0”被纳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应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规划》确立了我国面向2030年“三步走”的人工智能发展总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此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宣告成立,未来将有力地推动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落地。
为落实《规划》,工信部于2017年年底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萌发,大数据的形成、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智能化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我国抓住历史机遇,突破重点领域,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计划》将通过培育智能产品、突破核心基础、深化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支撑体系四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人工智能整体核心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深化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2018年年底,工信部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聚焦“培育智能产品、突破核心基础、深化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支撑体系”等重点方向,征集并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简称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主要人工智能顶层规划见表1-1。
表1-1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主要人工智能顶层规划
时间 |
事件 |
内容 |
---|---|---|
2016年 |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共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为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案 |
2016年 |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提出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并实施机器人推广应用计划 |
2017年 |
“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
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 |
2017年 |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我国人工智能的“三步走”战略 |
2017年 |
十九大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目标 |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201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宣布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 |
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宣告成立 |
2017年 |
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
201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简称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
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
2018年 |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版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
2018年 |
工信部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 |
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和《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要求,聚焦“培育智能产品、突破核心基础、深化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支撑体系”等重点方向,征集并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重点突破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秀、应用效果好的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平台和服务,为产业界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方向,培育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
2019年 |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 |
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