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道路逐渐明朗
民国前十年中,旧的政治秩序被打破,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权威骤然消失,形成了政治真空。针对这种失序的局面,各种新旧政治势力在辛亥革命造就的广阔舞台上展开了激烈角逐。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这次革命并不是建立在系统的社会革命的基础之上,相较于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的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延伸与集成的道路,辛亥革命其实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即先有政治革命然后再有社会革命。所以,这次政治革命不仅没能在短期内改变民众的政治观念,即使对传统的政治精英的传统政治思维模式也没有太多的触动。吕思勉先生认为:“民国的成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来专制的积重,说真能一朝涤除净尽,自然是无此理的。大约当时最易为大众所了解的,是民族革命,所以清朝立见颠覆。”[11]辛亥革命所反映出来的政治激情掩盖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革命者在内,当时的政治精英对他们所处时代的中国社会状况并不清晰,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估计严重不足。
辛亥革命后,革命者对中国政治发展的理想化设计立即就遭到了现实的重击。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粉墨登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为共和理想展开斗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旧的政治势力渐次被驱逐出历史舞台,而新的政治力量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另一方面,从更深的层面上看,旧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模式被逐步清理出历史舞台,新的政治秩序和政治发展方向逐步得以确立。
概略说来,民国头十年中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政治势力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封建复辟势力,其中以袁世凯和张勋为代表[12];其次是北洋军阀势力和逐步形成的地方军阀势力,后者多是袁死后所形成的政治势力;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势力;四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由于本书所选内容基本上没有涉及第四种势力,因此我们主要阐述前面三种政治势力的角逐。
民国成立后,北洋军阀与革命政府间的矛盾立即凸显出来。辛亥革命之前,袁世凯的政治实力就已经迅速窜升,1911年11月终于受命组阁。面对南方的革命形势,袁的基本策略是,先“养寇自重,然后再挟清压孙,伺适当时机,通吃两家,唯我独尊。袁当时也确有此实力,亦有此时机,故有恃无恐也。”[13]革命者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在与袁的和谈中自然处于下风。虽然南京政府仓促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在制度设计上作了特别安排,使临时大总统既要受制于参议院,又要受国务院的制约。[14]但是在袁的精心操纵和欺骗下,最后这些措施均成具文。
革命的果实最终还是被篡夺了。此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袁氏逐渐清除了北京政府中的革命力量,并打击了南方支持革命的地方势力(李烈钧等)。北洋军阀与革命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再次爆发。双方历经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到1916年终于将帝制自为的袁世凯驱逐出历史舞台。
袁氏称帝的失败与稍后张勋复辟的随起随仆,意味着封建帝制已经无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存在了,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几派,各霸一方。主要有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等。他们为控制中央政权,互相激烈争夺,造成中国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战乱不已。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打着“中华民国”的幌子,披着“民主共和”的外衣,实行的却是专制独裁的军阀政治。北洋军阀之外,在支持革命和地方自治的旗号下,地方实力派的势力也开始扩张。例如,谭延闿坐大湖南,唐生智在云南的势力不断发展,广西则成为陆荣廷和唐继尧的天下。革命党人与北洋军阀的军事斗争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革命党人并没有自己的武装,不得不借助于这些地方实力派,从而给他们趁机扩张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如钱穆先生所言,这一时期“旧中央既倒覆,新中央又动摇,经过帝制、复辟两事变,此辈乃生心割据。各地军阀,纷纷四起,其时全国各地军队之多,至少当逾二百万以上。不断的兵变与内乱,遂为民国以来惟一最常见之事态。”[15]
这是一段政治情势极端混乱的时期。大小军阀们在统治过程中恢复了政治斗争中的“丛林规则”,[16]军事实力成为决定政治势力大小的标准,武装斗争成为决定政治活动的关键性因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成为军阀政治生活中的基本信条。“其时全国无所谓中央,政治无所谓轨道,用人无所谓标准,财务无所谓公私,专就政治情态之腐败黑暗而论,唐末、五代殆不过是。”[17]这段时期的中国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袁世凯死后,中国确实没有一个中央政府可言,即使是巴黎和会这样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的代表团都是由南北政府合派代表的形式组成的。“直到国民党1927年以南京为首都再造共和,并开始扭转国家解体的局面,情况才有变化。”[18]到张学良东北易帜时才完成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同时,这十年也正是中国新的政治发展趋势拨云见日,日渐明朗的时期。其一,民众在进步与反动势力的不断斗争中逐渐走向觉醒,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其标志;其二,孙中山在依靠军阀进行革命斗争屡战屡败的惨痛教训之后,吸取了经验,开始组建革命军队,并开始逐步改组革命力量;三是无产阶级开始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无产阶级开始有组织地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所以,这十年其实是中国的政治运动结束无序和耗散结构走向有序的开端。自1840年以来,历经林则徐禁烟、洋务运动、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无序和内耗,由闭关自守到面对现实,由面对现实到师夷之长、以夷治夷,再进化为改良主义、君主立宪,再到推翻帝制、创立共和国,直至“五四运动”后逐步找到政治解放的道路,[19]这个过程殊为艰辛。但是毫无疑问,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革命与斗争的形势显然已经呈现出不同的新气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