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胡麻斑病
胡麻斑病在全国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在缺肥、缺水的稻田且水稻生长发育不良时发病较重,可造成减产10%左右,重病田可减产30%以上,并可降低稻米品质。
一、病原菌
病原菌为长蠕孢醇,属半知菌亚门德氏霉属(长蠕孢属)真菌。
二、症状识别
胡麻斑病(图2-17)主要侵染水稻叶片,最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至暗褐色椭圆形病斑,似芝麻粒状,病斑中部黄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黄色晕环,两端钝圆形,但无沿叶缘延伸的坏死线,此为小斑型病斑。
当稻株缺钾时,病斑较大,略呈梭形,病斑上轮纹明显,此病斑为大斑型病斑。
某些品种上可产生近方形病斑,初呈灰绿色水渍状,后变黄褐色,每片叶上只有几个病斑,即可引起叶片提早枯死,称为急性型病斑。见图2-18。
图2-17 胡麻斑病(叶鞘)
图2-18 胡麻斑病分蘖初期和胡麻斑病成熟期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尤其钾肥不能缺乏,一旦缺乏,可引起赤枯病发生。
(3)药剂防治:遇到环境条件适宜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年份,病害发生较早,应在水稻6.1叶期预防病害发生,其他防治时期同稻瘟病。在水稻倒2叶长出一半(11叶品种9.1~9.5叶期)、孕穗末期和齐穗期,选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兑水15L喷雾。另外,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均能防治水稻胡麻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