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DSm理论基础
2.7.1 DSm理论基本概念
1.超幂集的生成
产生一个有限集合的幂集较为简单,通过对集合中所有元素进行组合就可以获得。但是超幂集的产生需要通过“∩”和“∪”两种运算,因而计算较为复杂。超幂集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Un表示基于 Smarandache 编码产生的 DSm 序列;Kn表示一个大小为m×(2n-1)的系数矩阵, n为识别框架U的势, m为超幂集DU的势,并且其大小与Dedekind序列数相对应。
如果用维恩图表示一个具有n个元素的识别框架的超幂集,则这个维恩图可以分解为2n-1个完全分离、互不相交的单元。在 Smarandache 编码中,一个数字符号用来表示那些只属于单个元素的分离单元,两个数字符号表示那些同时只属于两个元素的分离单元,并依次类推。例如:<i>表示只属于iθ的分离单元,<ij>表示只属于iθ和θj的分离单元,<ijk>表示只属于iθ、θj和θk的分离单元,类推可得<12…n>表示只属于所有元素的分离单元,也就是所有元素的公共交集部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i>与iθ,<ij>与θi∩θj,<ijk>与θi∩θj∩θk是不一样的。对于θi∩θj∩θk而言,它包括了Smarandache编码中所有同时包含了i、 j 和k 的单元。以三元素识别框架为例,θ1={<1>,<12>,<123>},1θ∩θ2={<12>,<123>},1θ∩θ2∩θ3=<123>。Smarandache编码的表示一般直接使用阿拉伯数字1~9,并用字母代替大于9的数字。
DSm序列Un由一组Smarandache编码表示。对于Un而言,它首先包含了Un-1中所有的元素,再加入元素<n>,最后包含了在所有Un-1中的元素的末尾连接上n后产生的新元素。所以DSm序列可以通过递推方法来获得。起始序列U1=[<1>]。n=2时,维恩图有3(22-1)个分离单元,U2=[<1>,<2>,<12>]′。当n=3时,维恩图有7(23-1)个分离单元,U3=[<1>,<2>,<12>,<3>,<13>,<23>,<123>]′。
系数矩阵Kn也可以通过递推方法获取。首先初始化K0′=[0,1]′。将Kn-1′中的任意行ri与Kn-1′中的每一行rj做运算rj′=ri∪rj,并将rj′中的元素附加在ri之后形成Kn-1′中新的一行。在对Kn-1′中的所有行进行计算后,删除重复的新的行就可以得到Kn′。对于Kn矩阵,只要删除Kn′的第一列和最后一行就可以得到。
依据这样的递推算法, K1=[0 1]′,。
以包含两个元素的识别框架U={θ1,θ2}为例,可以得到:
2.经典和混合模型
DSm理论的发展根源于DS证据理论内在固有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DS证据理论框架下的Shafer模型的识别框架包含n个穷举和相互排斥的焦元;(2)去除中间原理,即任何属于幂集2U的元素/命题的补集仍属于幂集2U;(3)Dempster的归一化组合规则。
DSm理论驳斥去除中间原理和 Shafer 模型,这是因为在很大一部分融合问题中,假设的命题具有模糊和不精确的本质属性,精确细化是完全不可能的,比如自然语言描述的模糊、连续和相关概念,以及一些相对意义上的概念如高/矮、胖/瘦、高兴/痛苦、冷/热等。
DSm理论存在经典模型(DSmC)和混合模型(DSmH)。
经典模型可表示为M f(U)或者 DSmC。假设识别框架U包含n个穷举元素(命题),注意这里舍弃了元素之间互相排斥的假设,元素之间可以相互重叠,由于不存在外在约束条件,因此称为经典模型。
混合模型可表示为M (U)或者DSmH。随着技术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明确某些元素之间的排斥关系,当仅考虑融合问题的本质(模糊、模棱两可的)属性时,经典模型可能会丢失信息,尤其是在动态融合过程中,识别框架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这些约束条件强加给经典模型时,为了能够更适应实际融合情况,因此要构造动态的混合模型。Shafer模型实际上相当于混合模型M (U)在所有的排斥约束条件存在时的一种特殊情况。
3.广义化信任函数
定义2.27 (广义基本概率赋值)给定一个广义的识别框架U,定义一个基本概率赋值函数m:DU→[0,1],与给定的证据源有关,即
其中, m( A)是A的广义基本概率赋值。广义化信任函数和似然函数的定义方式几乎与DS证据理论一样,即
当DU还原成2U时,采用Shafer模型M0 (U),这些定义和DS证据理论框架下经典的信任函数的定义一样。∀A∈DU,BEL( A)≤PL( A)。注意:当经典DSm模型M f(U)起作用时,∀A≠∅∈DU,PL( A)=1。
4.组合规则
1)经典DSm组合规则
定义2.28 (经典DSm组合规则)假设在同一识别框架U下存在k (k≥2)条独立的、不确定的和荒谬的(即高冲突的)证据源(即专家或信息源),定义为
由于超幂集DU在∩和∪算子下封闭,式(2.32)给出的经典组合规则能够保证融合后的信度赋值m(·)恰好是一个广义基本概率赋值,也就是说,m(·)∈[0,1]。这里定义,指在封闭空间假设其恒为零。此时经典DSm组合规则仍然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混合DSm组合规则
在融合问题中,如果考虑已知的完整性约束条件,那么经典DSm组合规则是不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选择相应的混合DSm组合规则。
被引入经典DSm模型中组成新的混合DSm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分为三种:(1)元素θi,…,θk的交集事实上不可能发生(即)的独立性约束条件。(2)元素θi,…,θk的并集事实上不可能发生(即)的不存在性约束条件。这里排除完全退化的情况,因为在完全退化的情况下,(全部不知道),此时处理的融合问题完全变为空问题, DU的元素只有空集∅,那么是没有意义的。(3)以上两种情况的混合形式,即至少有一个由∪和∩算子组成的,形如(θi∩θj)∪θk的混合命题/元素,满足完整性约束条件。k (k≥2)条独立证据源在混合DSm模型下的混合DSm组合规则如下。
定义2.29 (混合DSm组合规则)假设在混合DSm模型M (U)下,存在k (k≥2)条独立信息源,
式(2.33)~式(2.36)中的所有集合都是规范的,φ( A)是集合A的特征非空函数,也就是说,如果 A∉∅,那么 φ( A)=1,否则 φ( A)=0。, u ( A)是一个计算集合 A 中的各个元素对应的最大未知集函数;是完全不知道的信息;,∅M是属于DU的所有相关空集的集合,即在给定的混合模型M (U)下被强制成为空集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如果模型上没有约束条件,则此时∅M还原为∅,∅为绝对空集;S1 ( A)对应在经典DSm模型M f(U)下,通过经典DSm组合规则获得的组合结果;S2 ( A)代表转换到全部或相对不知道(比如动态问题)的所有相对或绝对空集的赋值;S3 ( A)转移大量的相关空集的赋值到非空集合中。
事实上, k条独立证据源的混合DSm组合规则也能由以下两步来实现。
步骤1:先运用基于经典DSm模型M f(U)的k条独立证据源的经典DSm组合规则求组合结果,即∀A∈DU,。这一步骤保持组合规则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当使用经典DSm模型时,不考虑完整性约束条件,混合DSm模型还原为经典DSm模型。
步骤 2:转移混合 DSm 模型中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元素的概率赋值。除非有可靠的证据给出融合问题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才需要进行步骤2的计算。
2.7.2 基于DSm理论的融合过程
在经典DSm模型下运用经典DSm组合规则,若命题给出完整性约束条件,则引入完整性约束条件重新构建一个相应的混合 DSm 模型M (U),然后在相应的混合DSm模型下运用混合DSm组合规则做出判决,如图2.1所示。
图2.1 基于DSm理论的融合流程图
在经典DSm模型上进行融合计算,若存在完整性约束条件才进行2.7.1节中步骤2的计算。在完整性约束条件下需要考虑两种情况:(1)当N条证据都在同一时间获得时,在经典DSm模型上计算N条证据的融合结果后,再基于混合DSm模型计算N条证据的融合结果;(2)当N条证据不在同一时间获得,而是顺序得到时,在经典DSm模型上计算前(N-1)条证据的融合结果,再基于混合DSm模型计算这(N-1)条证据的融合结果,并把此结果存储下来以便进行下一次的融合。在系统获得第N条证据后,在经典DSm模型下计算N条证据的融合结果,最终得到混合DSm模型下N条证据的融合结果。
2.7.3 递归目标识别融合
假定有N个传感器探测相同主体(即相同的识别框架U),每个传感器可提供n个不同的测量状态,超幂集DU形成了测量数据结构。测量数据结构的元素可以是互不相容的,也可以是相容的。当经典DSm组合规则能用递归的形式实现时,则可在时空域更有效地进行数据融合。本节给出测量数据结构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容的递归目标识别融合。
可采用递归集中式数据融合及递归分布式数据融合两种方法[107]。
(1)当N条证据都在同一时间获得时,采用递归集中式数据融合,过程如图2.2所示。它把(k-1)时刻的集中式累积目标识别信息m(k-1)与k时刻N条证据相组合,以得到在k时刻的累积目标识别融合信息。
图2.2 递归集中式数据融合过程
(2)当N条证据不在同一时间获得,而是顺序获得时,采用递归分布式数据融合。递归分布式数据融合在每条证据上独立地进行递归信息融合,且通过选择适当门限减小融合数据矢量的维数,从而可减小整个系统的计算量。当一条证据失效时,就将之去掉,对余下的证据进行融合。递归分布式数据融合方法分为递归分布无反馈时—空信息融合和递归分布有反馈时—空信息融合两种,处理过程分别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无反馈融合结构中,每条证据的当前测量值与上一时刻的时域累积信息mi( k-1)相融合得到该证据当前时刻的时域累积信息mi(k),然后将N条证据的时域累积信息mi(k),i=1,2,…,N,进行空域融合得到最终的时—空融合信息。在有反馈融合结构中,每条证据的当前测量值与上一时刻整个系统的时—空累积信息m(k-1)相融合,然后对N条证据的时域融合信息进行空域融合,得到当前时刻的时—空融合累积信息m(k)。在有反馈的系统中,由于每条证据都使用了整个证据集的时—空累积信息,因而它比无反馈的分布式融合结构能得到更好的性能,当然,这是以牺牲并行性为代价的。
图2.3 递归分布无反馈时—空信息融合过程
经典DSm组合规则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要求,而混合DSm组合规则不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要求,这将使组合结果依赖证据组合顺序。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考虑完整性约束条件时根据单个证据的冲突距离度量值conf (i,ℜ)来确定组合顺序。由于组合冲突证据将削减它们共同支持的焦元,因此为了抵消冲突证据的作用,应该先组合冲突距离度量值大的证据,然后组合冲突距离度量值小的证据,这样确保采用混合DSm组合规则得到的结果较为合理,以便于更快得到决策结果。
图2.4 递归分布有反馈时—空信息融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