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婺源

忆婺源,先从“婺”字说起。“婺”字读音wù,由“矛、文、女”部分组成,就好像指一位文武双全的才女。“婺”是星名,即婺女。传说最多的是,在很久以前,大禹治水的时候,天下洪水泛滥,当时天帝便派了婺女星下来治理洪水,婺源是她治理的最后一站,治理完以后就在这里升天了,由此婺女升天的地方人们把她叫作婺源。
婺源是个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亦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位于江西东北部,与安徽、浙江接壤,西毗景德镇,北邻黄山,南接三清山。婺源十镇六乡,分别为紫阳镇、江湾镇、赋春镇、清华镇、秋口镇、中云镇、思口镇、许村镇、镇头镇,太白镇,段莘乡、浙源乡、溪头乡、沱川乡、大鄣山乡、珍珠山乡。
近年,婺源的旅游可以说遍地开花,春暖花开的时候沿途都是风景。论景点来说,距婺源县西线有:考水(瑶湾)、赋春鸳鸯湖。北线有:大鄣山卧龙谷、彩虹桥、沱川(理坑)、浙源(龙天塔)、严田村、思溪延村、石城、灵岩洞。东线有:李坑、汪口、江湾、篁岭、晓起。东北线有:江岭、庆源。
这些大大小小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人轻轻地来过,又淡淡地走了。也不知有多少人醉在如诗如画的乡村里,再也不愿醒来,慵懒在这里,触摸光阴里的过往,一座古村,一条古巷,一棵古树,一扇木门,一扇木窗,一片田野,一种返璞归真的安宁。
很多人来到婺源都有同样的感受,这里的空气特别好,清新洁净,哪怕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微风徐徐,就那么静静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都是一种幸福。也许有人会好奇,婺源的空气究竟有多么不一样呢?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可以说明,尤其是开车的朋友更能体会,在不同的城市,车子停在某一个地方,或开在某一段路上,转眼,车身便覆满灰尘,而且还沉淀一些油腻的污渍,必须到专业的洗车店才能清洗干净。然而在婺源,车子总是要脏得慢一些,就算积淀了灰尘,待到下雨天便能冲刷得干干净净。
生态环境好的婺源,不仅是山水秀美,田园如画,还素有“书乡”之称,又有“乡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之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崇儒尚学的家风代代相传,孕育了诸多的杰出人物,历史上出现了五百多名进士和众多仕宦,如宋代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元代教育家、文学家——胡炳文,明代抗倭将领——汪鋐,清代著名经学家、徽派学术的开创者——江永,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这些名士大儒如群星璀璨,造就了婺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情怀。
婺源的过往,历史悠久。婺源的现在,精彩纷呈。
婺源有一家企业,是一家集进出口贸易、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生产布鞋的企业。这家企业的名字叫“正博实业有限公司”。正博公司的董事长亦是婺源“紫阳书院”创始人,他叫朱江。朱江先生系朱子后裔第三十八代世孙,以弘扬朱子文化、复兴阙里荣光为己任,发愿整理汇编《朱熹书法全集》。
婺源有一条街,叫朱子步行街,街中有一牌坊,叫太子太保牌坊。通过牌坊,便是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商业步行街,白墙黛瓦、古朴门窗以及高高低低、整整齐齐的飞檐翘角。这条街,是经过改造的老街,是古老的徽派建筑和现代的融合。
婺源有一条河,叫乐安河,河水清澈,涓涓细流。河畔两岸青山处处,一排排田园房屋,一丛丛花草,一片片芦苇,一棵棵开花的树,一一倒映在水中,宛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婺源有一座桥,叫彩虹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建于南宋,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下亦有人行石墩桥,一个个石墩立于流水中,缓步其中,仿佛置身画中,感受到古朴与自然的和谐美。
婺源有一种徽州技艺,叫“三雕”(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堪称“三绝”。婺源有一种戏曲,叫徽剧。有一种舞,叫傩舞,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极具地域特色,早在明代初叶就有记载。每逢新春,当地都会请傩神、跳傩舞,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婺源有四色。有一种黑,叫龙尾砚,龙尾砚又称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砚石产于婺源龙尾山,唐宋时,因婺源属安徽古歙洲(州)辖地以洲(州)名物,故称歙砚。其次,婺源有一种白,叫江湾雪梨;有一种红,叫荷包红鲤鱼;有一种绿,叫婺绿(婺源绿茶)。
婺源的地名、物名、菜名亦别具一格,比如婺源有一个村,叫石城;有一种秋,叫篁岭晒秋;有一种伞,叫甲路纸伞;有一种菊花,叫皇菊;有一种果,叫清明果;有一种湖(糊)菜,叫湖(糊)豆腐;有一种鱼,叫酒糟鱼。

在婺源,有很多的一见如故和相见如初之感,曾经在湖南上学坐大巴车去春游的路上匆匆一瞥田野上的一种紫色小花,印象深刻,也记忆悠长,直到在婺源,才知道她叫紫云英。田园、溪边、湖畔处,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紫得纯净,姿态优雅,仿佛遇见便可忘却世间烦忧。
山中美景山中赏,浮云过来且看云。以不一样的心境,看不一样的景色;以不一样的景色,欣赏不一样的婺源。只是在婺源,有一些东西是来过带不走的,譬如清新的空气和生态环境,一呼一吸,都好似在绿野仙踪里,回归自然,有一种来过还想再来的约定。或许,我和很多待(呆)在婺源的异乡人一样,想在婺源有一座房子,房前古树参天,庭院种满鲜花,桌上菜香袭人,窗前燕过细雨,面朝田园,春暖花开。
婺源美好印象很多,呼吸的空气清新无尘,饮用的水甘之如饴,喜欢篁岭的山林绿野、幽静恬淡,亦喜欢这里的青瓦白墙、油菜花黄。
余秋雨在《乡俗遗风》序中写道:“婺源最适合寻常居住,而又风景绝佳。青山环绕,而山势秀雅;绿水荡漾,而水道蜿蜒;植被极好,却并不过于茂密;气候温润,却并不过于潮湿。”
“树养人丁水养财”,婺源古村落里处处是古樟蔽日,流水潺潺。行走在山村古巷中,踏足在诗画田园里,青烟袅袅,香风习习。有人说,没有比婺源更美的地方,如果有,也是来年的婺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