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物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我从2010年起从事无锡物联网的工作,可以说见证了无锡物联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过程。2009年11月,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的大背景下,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应运而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长远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出的重要决策。自示范区成立之日起,无锡就肩负着为全国物联网发展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选择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原因
选择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战略引导。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IBM于2007年底、2008年初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并迅速上升到国家战略。党中央和国务院也要求国家的智库单位和高校整理与美国“智慧地球”战略相关的研究报告,希望能提出一个与美国“智慧地球”相呼应的概念。二是危机变转机。2007年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蓝藻暴发,严重的水危机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夏到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连续3次到无锡密集调研环境保护相关事项,与此同时参观了无锡的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对无锡新兴产业有所了解。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第三次来无锡调研,他参观了无锡高新微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总理对无锡新型技术行业十分感兴趣,见到微纳米研究中心所研究的项目后,当即表态要把“感知中国中心”放在无锡。三是自身条件适合。无锡能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先行者,也与无锡城市自身条件有很大关系。首先,无锡的城市地位居中,体量适中。如果一个城市的体量太大,国际地位很高,人口众多,而物联网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旦遭到黑客攻击破坏,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或者说损失成本会很高。但如果城市体量太小,相对来说经济不是很发达,就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投入,缺少尝试的可能。此外,太湖流域的GDP在全国占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比重。但是在这上万亿的体量中,重化工业的企业占比偏大,对环境造成较重的压力,不利于环境保护。2007年太湖水危机的暴发,就是环境恶化的结果。基于这个因素,国家层面希望通过产业升级的方式进行企业转型,用一种新的产业来替换和提升原有产业。在权衡利弊之后,最后决定在现有新兴产业之中着重发展信息技术。因为只有信息技术(那个时候还叫互联网)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目的,它既能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提升,又能够产生新型智能化的装备,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随着物联网的应用,还会衍生带动许多绿色无污染的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此外,无锡在当时是中国集成电路的南方基地,有集成电路的先天基础和优势,无锡还有光伏产业的基础。第四,领导重视。2009年8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南通召开的江苏调研总结会上,又提到了建立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随即,工信部和江苏省联合组成一个专项小组,研究制定建立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方案。在整理好相关材料之后就立即送到国务院审批,很快就审批通过了。当时获批的正式名称叫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到底叫传感网,还是叫物联网,学界有争议。当时很多人觉得还是叫传感网可能更贴切一些。这几年发展下来,大家觉得物联网更形象一点,所以后来就叫物联网了,但是国务院批的名字没有改,传感网的名称就延续了下来。
二、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从2009年8月到2010年底,物联网各类创新资源在无锡快速汇集。这期间,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中央企业、中科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9家重点高校的物联网相关科研机构落户无锡,西门子、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也在无锡设立物联网领域研发机构。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工信部、江苏省政府担任双组长单位,成员包括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税务总局、中科院等。
第二阶段,从2011年初到2013年底,物联网试点应用在无锡全面展开。其间,物联网技术逐渐在全市经济社会各行业开展小规模、小范围的试点试用。现在看来当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许多应用还没有摆脱传统信息化的影子,但却是从无到有的质变。正是这些零星应用、点滴积累,为以后实施的重大应用示范和外地应用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并由工信部印发。《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无锡要建成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应用示范先导区。2012年,无锡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无锡召开,“以应用带产业、以示范拓市场、以模式促推广”的总体思路得到确立。
第三阶段,从2014年初至今,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在无锡逐步推进。其间,无锡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无锡物联网工作的重心由应用转向推广、由试点应用转向规模应用,明确了以重大行业应用为牵引,带动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工作举措。立足前期物联网应用的试点成果,我市陆续启动实施了居民电动自行车防盗、智慧环保、汽车电子标识、居民健康管理、电梯安全管理等重大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围绕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整合,将零星、局部的既有应用串珠成链,实现了功能提升、数据共享,将物联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乃至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举办三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再次迎来了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无锡物联网的全球影响力得到了空前提升。
三、无锡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2012年8月2日召开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大家觉得物联网很高大上,需要一个技术接着一个技术地攻关、创新。实际上,物联网很多集中在应用方面,需要在应用端和用户端去牵引带动。举个例子,我们在一个工厂环境下面的工业物联网,如蓝牙、WIFI,但是这些技术在这样的一个工况环境下适用不适用,是不是能够大规模地使用,哪一种的解决方案最优、最安全、最可靠?这个就需要在应用端来进行不断地实验,才能够总结出来。第二次部际会议就提出,把应用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所以,在那次会议上,无锡市与很多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签订应用方面的合作协议。从2012年的第二次部级会议以后,应用牵引的这个思路就越来越清楚,不再把很多的创新资源集中在那里,让研发人员去搞研发,开发一个又一个东西,而是围绕着解决应用方面去研发。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和调整。
第二件大事,是2014年全国召开的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是全国开过的唯一一次有关物联网工作的电话电视会议,会上一共有4个单位发言:一个是央企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一个是省一级的代表浙江省,还有计划单列市深圳市,最后唯一的一个地级市代表就是无锡。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对无锡在物联网方面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讲话中5次提到无锡。
第三件大事,是2016年8月在无锡召开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参加会议并要求无锡抓紧办两件实事:第一个是要打造一个物联网小镇;第二个是要办全世界互联网大会。无锡从2010年开始举办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从2016年开始升格为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在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这个平台上做了很多事情,包括项目引进、人才引进。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是因为在这个博览会的论坛上汲取了一些专家的真知灼见。这个高端平台对无锡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无锡已经形成了三个具有物联网特色的小镇,一个是鸿山小镇,第二个是雪浪小镇,第三个是与中电海康合作的慧海湾小镇。
四、无锡物联网今后的发展前景
第一个愿景:在未来四五年内,无锡物联网的发展还是要以应用牵引为主。第一阶段的创新资源集聚是不应该由地方政府来推动的,而应该是由国家推动。也就是说要通过一系列重大的基础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变革性的创新,让一个个产业发展壮大。比如,这几年国家4G、5G的变革,就是应该由国家做,而不是由地方政府做。而原来第一阶段的思路却认为这种创新应该由地方政府来做,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后来调整过来了。地方政府应该将这些创新性资源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用最低的成本、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让其在地方经济生活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作用。
第二个愿景:希望把5G与NBLT(蜂窝窄带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带动起来。蜂窝窄带物联网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以手机而言,比如说它是一个基站,可以覆盖一定范围,这个范围最多也就是几百个至几千个终端,但是如果是蜂窝互联网的话,就可能覆盖到几十万个,甚至是几百万个。最关键的是,它功耗很低,成本也很低,一般可以使用10年到20年。它解决了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面,用什么样的无线网络技术的问题。
第三个愿景:希望社会治理的模式相应调整,也就是说,体制机制应有所改变。在做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时候,遇到很大的一个问题,它不是技术方面的,而是管理体制方面的。比如推广全市的智能停车系统,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停车场到底是谁在管理?谁是停车场的投资方?谁是停车场的受益方?如果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去替换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话,这个利益蛋糕就要重新切分,原来的既得利益方的利益就会面临重新分配。所以,推行的阻力非常大。在发展物联网的同时,希望政府治理模式实行转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无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