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基于三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基本概念界定

1.4.1 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相较欧洲规模不大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大国国内的省际贸易与其规模相似,比小国国内的省际贸易体量大许多,能够创造巨大的贸易收益。美国的州际贸易额和贸易流量有相当详细的基础数据,相关研究也有较长历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同为大国的中国省际贸易也具有研究价值。本书提供的省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视角并不在于推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其他解释,而是对其他解释的一个重要补充和推进。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省际贸易的延伸和扩展,其有着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背景差别,以及关税和汇率的差别。首先,两者面临的受众不一样,国际贸易能够扩大国内市场,而省际贸易扩大省内市场。其次,从最终核算来看,国际贸易可能面临竞争劣势,从而出现逆差,而省际贸易的核算在一国之内,只存在省际差别,无所谓国家的损失。最后,国际贸易相较于省际贸易有更高的进入门槛,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国际竞争力都要有一定的水平,而省际贸易相对容易,且技术和工艺的要求较低(见图1-3)。

图1-3 国际贸易与省际贸易的区别

即便如此,省际贸易也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首先,省际贸易有区域政策的差别,区域间存在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其次,对省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关系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文献;最后,我国缺乏省际贸易的基础数据,测算方法不统一,研究者各自基于不同的理论和数量基础,也为本书的研究留下了探索空间。

相较我国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对省际贸易的研究远远落后。区域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省份之间的经济互动关系及区域产业和贸易活动的有机联系。因此,研究我国省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郝寿义和安虎森(2004)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 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系统分析了省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以及省际贸易收益的区域分配机制。基于经济学中的需求原理,其详细阐释了省际贸易中贸易成本、运输方式和距离是影响省际贸易活跃程度的重要条件。叶裕民(2000)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也认为部分省际贸易可以和国际贸易通用一些贸易基础理论。分工动态化基于专业化的演进和交易成本的提高,萨克斯等(2001)SACHS J, YANG X, ZHANG D. Globalization, dual econom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0,11(2):189-209.统一了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理论支撑,表明在交易效率的变动发展历史进程中,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决定了贸易活动中相对的效果。

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认为,贸易是区域优势和区域分工的产物,可以从资本积累、技术溢出以及区域政策改进等方面刺激区域有效供需的增长,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理论可以推及省际贸易中,运用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给出我国省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合理解释。

1.4.2 贸易总量与贸易流量

贸易总量是指区域贸易规模的指标,是剔除价格因素以后的结果,比贸易额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体现一个区域的实际贸易变动。但是在贸易总量计算公式中,对进出口效应进行加总后,价格指数、劳动成本与贸易距离对贸易总额的影响没有方向性,而在流量模型中,它们对贸易的影响具有方向性。贸易的经济收入采用的指标是双边国之间的总量,而在流量模型中,出口区域对进口区域的经济收入和进口区域对出口区域的经济收入对流量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贸易流量的变化是有方向的。贸易出口、贸易进口流量与贸易总量不同,由于受到“引力”作用,流量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贸易出口和贸易进口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对省际贸易出口和进口的影响不再具有对称性,由此会对贸易区域的经济规模效益和需求供给结构产生有差异的影响。

对于所有双边贸易流量的描述,不易获得数据,特别是我国省际贸易流量的测度难以进行,所以观测和衡量贸易流量的实证方法和研究都较为稀缺。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法介绍贸易流量。许多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理论出发,提出了计算方法(Jacks,等,2010)JACKS, DAVID S., MEISSNER, et al. Trade costs in the first wave of globalization[J].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elsevier, 2010, 47(2): 127-141.,还有些学者运用全球物流企业,以公司货物运输数据来研究经济贸易(Djankov,等,2010)DJANKOV, SIMEON, CAROLINE, et al. Trading on time[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0, 92(1): 166-173.。这些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解决省际贸易流量的测算,保证其科学性。

常用的操作是运用剩余分析法测算平均经济流量,这为后来的贸易流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学者根据该思想直接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求解区域间贸易流量,测算出我国部分区域小部分生产品类某一年的产品贸易流量(刘强,等,2002)刘强,冈本信广.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及其问题[J].统计研究,2002(9):58-64.。但是引力模型是非线性模型。所以,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利用贸易流量局部均衡和价格指数一般均衡相结合的方式分析1972—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贸易流量,把贸易流量的估计量等同于关税,参数解释为所有商品间的替代弹性,也允许各个国家不严格的偏好变动。这样计算贸易流量的结果是高度的非线性参数(Lai & Trefler, 2002)LAI, H., TREFLER, D. The gains from trade with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specification, estimation, and mis-specification[J]. Lawless, 2002(9): 9169.。贸易流量较为权威和为多数人接受的解释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论由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4)ANDERSON, JAMES E, ERIC VAN WINCOOP. Trade cost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3):691-751.给出,他们从贸易关税、可比净出口指数、国内商品销售额、零售额分布以及交流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详尽测试和研究。

但是由于我国省际贸易数据不易获得,我们可以借鉴的是由Leontief和Strout(1963)LEONTIEF W, A STROUT. Multiregional input output analysis[M]//Structural interdepende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ndon: St Martin's, 1963.提出的P-A模型,其认为对某一省份的省际进口来说,从省外调入的货物是区域总的需求的一部分,同时假设所有省份内的生产者提供区域总供给。因此,在一个多省份的贸易矩阵中,某种货物的所有地区间贸易量可以被看作是该种货物的省份总供给向省份总需求的供货。基于这种理论研究思路,我们就能避免运用限额以上零售商品或者受到增值税变化率的局限,运用现有的年鉴数据对贸易流量的矩阵进行科学测算。

1.4.3 边界效应

边界效应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区域间的贸易流量明显小于区域内部的贸易流量的现象。在国际贸易一体化纵深发展的情况下,边界效应在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的作用下普遍存在,这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基于制度的假说,不同的内生制度安排制约经济和贸易,导致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和交易效率降低,从而形成了贸易的无形屏障,进而形成贸易的边界效应。在国际贸易边界效应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省际(州际)贸易边界效应也已经得到许多文献的证实:在不考虑价格指数的情况下,贸易边界效应主要受到的影响归结于进出口主体虚拟变量(Wolf)WOLF, H. C. Intranational Home Bias In Trade[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0, 82(4): 555-63.。国际上对贸易边界效应的处理总结起来有三种主要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采用截面数据计算。贸易壁垒和其他贸易流量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贸易产品价格的影响。其中,产业部门的产量都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来对数据进行指数化分析,使得研究结论可以清楚地表示当贸易壁垒发生一个单位的变化时,行业产出的价格弹性变化的敏感度。指数的变化比率大,说明贸易的产品的价格对区域间贸易壁垒的变化有着强烈的路径依赖。第二种方式:首先计算其他产业部门在区域贸易壁垒存在的情况下,其产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因为贸易的存在,区域会有市场溢出效应,再联系区域整体经济中的生产函数的一般均衡模型,计算出该产业部门的贸易壁垒对区域经济的影响(Findlay,等,2000)WARREN T, FINDLAY C. Measuring impediments to trade in services[J]. GATS 2000: New directions in services trade liberalization,2000:57-84.。按照这个技术路径,可以模拟计算消除贸易壁垒影响后,贸易流量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变化。第三种方式:对区域间贸易壁垒大小分别予以规定,这是区域贸易壁垒的研究较为简单的做法,该做法趋于成熟但有缺陷。McGuire等运用该方法对不同产业的贸易壁垒进行赋值(2000)MCGUIRE G, SCHUELE M. Restri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banking services[J]. Impediments to trade in services: measurement and policy implications,2000:201-214.,对欧洲15个国家的通信、航运、快销和房地产、金融服务的贸易壁垒进行研究,以衡量不同产业的贸易壁垒对区域间贸易流量的影响。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4)ANDERSON, JAMES E, ERIC VAN WINCOOP. Trade cost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3): 691-751.得出发达工业国家贸易流量的障碍除了距离导致的交通成本,剩下的全是边界效用的结果。

边界效应在全世界其他国家也普遍适用,欧盟的边界效用显著减少了10%的双边贸易(Nitsch, 2000)NITSCH V. National border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0, 33(4): 1091-105.。我国省际的边界效应比国际的边界效应要小,研究表明除了1997年,在1995年、1999年、2002年、2005年我国的国际边际效应明显比国内边界效应大(De Sousa &Ponect, 2011)DE SOUSA J, PONCET S. How are wages set in Beijing? [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1,41(1):9-19.。所以边界效应不仅仅由地理位置决定,也受到自身的经济规模和需求活动的影响。如果边界效应对双边贸易起到促进作用,称为正效应;区域政策和政治军事的限制,会导致边界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