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概论与案例分析(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电子商务导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日益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当前商务活动中的主流形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在线购物,水费、电费缴纳,车票和机票预订等。本节将对电子商务的形成、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介绍,让读者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1.1 电子商务的形成

早在1839年,人们就开始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商务活动讨论。20世纪70年代,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和电子资金转账(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EFT)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的系统雏形诞生。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电子商务的生命力逐渐旺盛,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创新,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互联网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载体。

扫码看视频:

0

电子商务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内、国外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和竞争内容日益激烈,而电子商务活动则可以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改善信息流管理,增强企业的协同能力,降低经营成本。

1.1.2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其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的普及和成熟,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总的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包括3个阶段:基于电子资金转账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电子商务阶段、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阶段、E概念电子商务阶段。

1. 基于电子资金转账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电子商务阶段

随着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电子资金转账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金融市场中,它是以电子的方式实现金融机构之间以及少数大型企业之间的资金转移。以银行为例,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将现钞、票据等实物表示的资金,转变成由计算机储存的数据表示的资金,将现金、票据流动转变成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流动。这种以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能通过网络使用的资金被称为“电子货币”。该电子货币赖以生存的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即为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早期,电子数据交换成为电子商业贸易的一种工具,将订单、发票、货运单、报关单和进出口许可证等商业文件,按统一的标准编制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格式,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用以消除处理延迟和避免数据的重新录入。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将电子交易活动从单纯的金融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企业范围也不断扩大,囊括了制造业、零售业等多种类型的企业,股票交易系统、旅游预定系统等应用也相继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通过减少纸质工作并增加自动化工作流程的模式,已经具备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可以视为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

但由于交易的安全,以及早期网络技术的局限性,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都建立在功能单一的专用网络上,这类网络被称为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增值网的使用费用极为昂贵,对技术、设备和人员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只有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才会使用,其应用范围和普及程度并不高。

2.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阶段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到1999年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就达到了1.5亿。截至2015年,全球网民人数已经高达31.74亿,这也引发了大量的企业开拓互联网业务,更多的商业应用开始融入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开始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如网络零售企业淘宝网、网络直销企业戴尔(Dell)公司、搜索引擎谷歌(Google)等都是通过互联网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发展起来的。

3. E概念电子商务阶段

2000年以后,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逐渐提高到E概念的高度。E概念是指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与各项社会活动相结合的综合运用,如电子信息技术与医疗结合产生了远程医疗;与教育结合产生了远程教育;与金融结合产生了电子金融业务,如在线银行和在线证券交易;与军事结合产生了远程指挥;与政务结合产生了电子政务等。

并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子信息技术将应用到更多的新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1.1.3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不断进步,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傲人成绩。据有关数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85万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34.5%。B2B电子商务占比76.9%,市场交易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32.4%。此外,B2C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市场份额达到18.5%;网络团购占比0.5%;其他占4.1%。B2B电子商务服务商营收份额中,阿里依旧保持龙头地位,市场份额为40.5%。B2C网络零售市场,京东占比提升迅速,与阿里旗下天猫形成“双巨头”局面。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4.5%,整体继续增长。从市场结构来看,B2B电子商务仍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其中,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比达46.3%,同比略减少;而网络购物占比有小幅度提升。网络购物以49.8%的强劲同比增长率,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11.7%)与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率为20.0%)以超过10.0%的同比增长率,拉动了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的继续增长。

1.1.4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的业态体系。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电子商务零售化趋势日益明显。电子商务市场日益集中,逐渐出现一种新型的垄断局面。

(2)电商平台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监管部门、电子商务平台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市场治理结构。

(3)其他类型的电子商务逐渐发展并开始蓄力,如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电商、农村电商等,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

(4)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是电子商务的主要集中地,其他地区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普及下,更多的电子商务服务将会出现,仓储物流、生活服务电商、移动电商和农村电商等将成为未来的热点发展项目。

2014年5月22日,京东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阿里巴巴于美国时间9月19日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打破了电子商务美国独大的局面,也标志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已面向全世界,这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

阅读材料

电商生态重构+农村电商的先锋——浙江遂昌

浙江遂昌是最早开始进行电商生态重构、发展农村电商的县城之一,2012年遂昌县全县电商交易1.5亿元,2013年1月淘宝网遂昌馆上线,2014年“赶街”项目(该项目是为了打通信息化在农村的流通,让农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网购便利与品质生活,让城市吃到农村的农产品,实现城乡一体)启动,全面激活了农村电商的发展。遂昌初步形成以农特产品为特色、多品类协同发展、城乡互动的县域电子商务“遂昌现象”。借助该现象的带动,遂昌继续进行探索,以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为驱动,带动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遂昌县自己的农村电商“遂昌模式”。即“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构建了新型的电子商务生态,助力遂昌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