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序
这部书探讨了无数问题,若其中之一违背了我的期待,让读者觉得受到了侵犯,绝对不是我的本意。我天生不愿与人争辩。柏拉图因出生于苏格拉底的时代,为此对上天心存感激。而上天安排我出生在我现在身处的政体中,让我听从它安排我敬重的那群人的号令,我因此也很感激上天。
我有个只怕无法得到满足的请求,就是阅读这一部我用二十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的作品时,别只读了几页就随便做出判断,不管是称赞还是批评,都应针对整部作品,而非作品中的几句话。只有读完整部作品,才能明白作者的目的所在。
首先,我研究了人,认为在差异巨大的法律与风俗习惯中,奇特的思想并不是影响人的唯一因素。
我提出了一些原则,发现很多不同的案例主动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各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从这些原则引申而来的,仅此而已。各项特殊法律不是跟另外一项法律关联,就是另外一项比较普通的法律的附属。
在回顾古代时,为避免将实际存在差别的案例当成一样的,或忽略了外表相像的案例的差别,我选择了尽可能去掌握古代的精神。
我的原则是从事物天性中演绎出来的,而非自己的片面见解。
在此,我们要接受这些真理,一定要先找出很多真理和其他一些真理之间的关联。越是认真思考,对这些原则就越是确定。没有人有耐心将这些原则的所有细节全部表述出来,因此我也没有做这样的努力。
现在的作品好像都以突兀为特色,可这部作品中并不存在半分突兀。若能稍微放宽眼界,哪怕只是一点,突兀就会马上荡然无存。若非执着于事物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就不会彰显出突兀。
我写这部书绝无贬低任何国家中已经确立的事物的意思。这部书中存在所有民族准则的依据,据此我们还能推测出:部分幸运儿天生就对国家政治体制有着透彻的理解,而改革政治体制的提议,也只能求助于他们。
若说启发人民不重要,那是不正确的。民族的偏见是官员的偏见产生的源头。蒙昧时代,做再多的坏事也不必有半点畏惧。开明时代,做再大的好事也还是满心惶恐。旧日的弊端,我们发现了并尝试去纠正,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纠正自身也会存在的弊端。若忧心糟糕的会变得更糟糕,就不要去触碰,若不信好的会变得更好,也不要去触碰。我们是为了判断整体,才去观察局部;是为了清楚了解所有结果,才去探究所有原因。
我若真能做到以下这点,就能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给所有人新理由,推动他们热爱各自的义务、君主、国家、法律,从他们身处的一切国家、政府、工作职位中获得更多幸福。
我若真能做到以下这点,就能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让国家的治理者掌握更多知识,学会怎样发布命令,让奉命做事者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的快乐。
若我能让世人放弃偏见,我就能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此处的偏见是这样一些事物:它们能让人对自己一无所知,而非对部分事物一无所知。
包含着普世之爱的普遍美德,必须要在努力教育他人的过程中投入实践。人既能在社会中迎合其他人的思想与观点,也能认识自身或丧失对自身的认知,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人能在天性被彰显出来时认识它;但当其被掩盖时,人便无法再感知它。
我写这部作品时中断了很多次,我无数次让草稿随风而逝,每天都能感到慈父的手垂下[11]。虽然我没有主观目的,但事实上却在追逐自己的目标,我对规则和例外都一无所知。我找到真理,又丢掉了真理。但在找到了我的原则后,我追求的所有事物就全都朝我扑过来了。我在二十年间亲眼看着自己这部作品萌芽、生长、成熟,直至完成。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若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宏大的主题。但我并不觉得自己一点才华都没有。我无比仰慕地看着法国、英国、德国的伟人们此前创作的那些作品。可我绝不因此灰心丧气,我要效仿勒科莱乔说:“我同样是一名画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