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林中大事记

是谁霸占了獾的家

獾(huān)是一种喜欢独居的动物,长着细长且弯曲的爪子,善于掘土,习惯挖洞穴居住。虽然它的洞里一般只住着自己和家人,但勤劳的獾总是把洞挖得非常宽敞,再多住一家人也不会觉得拥挤。獾喜欢干净,总是把家里收拾得非常整洁。

但是,有一只獾遇到了麻烦——它的家被搞得乱糟糟的,它不得不离开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獾的洞穴附近住着狐狸一家,但不知什么原因,狐狸洞洞顶的泥土突然坍塌了。狐狸不得已,只好带着孩子搬家。但它又懒得再费劲寻找住处,于是看中了邻居——獾的家。狐狸连招呼都没打,就带着孩子搬了进去。

喜爱独居和整洁的獾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不速之客,于是它用锐利的爪子把狐狸赶了出去。

人们常说狡猾是狐狸的天性,事实确实如此。狐狸被赶出来之后,既没有气急败坏地挣扎,也没有垂头丧气地离开,而是带着小狐狸躲在了洞口不远处的灌木丛里,一点声响都没有,一直等到獾从自己家出来,到森林里去觅食。

是谁霸占了獾的家

时机到了!狐狸立刻带着孩子闯进了獾的家里。它们没有住下来,而是在洞里奔跑跳跃,把整个洞穴搞得乱糟糟的,出门时还在门口的地上拉了一堆粪便。之后,它们重新躲进了灌木丛里。

在森林里吃饱了的獾一回到家附近,就嗅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等来到洞口,那堆臭烘烘的粪便简直让它难以忍受。勉强走到洞里,被洗劫过的景象更让它吃惊。獾对脏乱丝毫不能容忍,只好选择离开,另寻地方再去挖洞。

于是,狐狸带着它的孩子们,大摇大摆地住进了獾原来的洞里。

最自由的水上植物

如果有人问:“陆地上最自由的植物是什么?”

很多小孩子脑海里浮现出的答案一定是:蒲公英。只要有风,白色绒球上的蒲公英种子就会随风飞到任何地方,飞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飞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

那么,水上最自由的植物又是什么呢?

当然是浮萍了。这种生活在池塘里、小河中的植物,像蒲公英一样,能够到处旅行。不同的是,蒲公英的交通工具是风,浮萍的交通工具是水。它会随着流水四处游荡,流到哪里就在哪里短暂停留,之后再重新上路,不受束缚。

浮萍是一种细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长着5~10条根,这些细长的根支撑着圆圆的叶子,像荷叶一样。这些叶子表面是绿色的,但是下面挨着水面的部分其实是紫色的。在叶子的背面,有一个小小的囊袋,新的浮萍就在这个囊袋里孕育,然后由一根长柄与母体相连。

浮萍雌雄同体,有的会开花,有的不会开花,但这影响不了它的繁殖。因为只要到了繁殖季节,浮萍叶子背面的长柄就会断开,新个体和母体脱离,很快就能生长成新的浮萍了。

所以,蒲公英和浮萍旅行的目的也不相同,蒲公英飞来飞去是为了传播种子,繁育后代;贪玩的浮萍只是为了欣赏更多的美景罢了。

会变戏法的花儿

有一种开着紫红色或蓝色小花的植物,是森林里出名的魔术师。在纤细的灰白色茎秆的顶端,有一些蓬松的、形状酷似犄角的小花,不过它们虽然漂亮,却不能结子。真正能结子的,是花中间那些暗红色的管状花蕊,这些管子里住着几株雄蕊和一株雌蕊。

平时,花蕊都在安静地休息,一旦被外力打扰,不管是被人触碰到还是有蜜蜂或蝴蝶光临,它们都会苏醒过来,为客人展示神奇的魔术——那些暗红色的管子会向着旁边歪斜,然后出人意料地,从里向外喷出一股细小的花粉。别看这些花粉并不起眼,却是这种植物赖以繁殖的基础。当那些身上沾着花粉的小昆虫到其他花朵上做客时,传粉的任务就完成了。

这种神奇的植物遍布在花园里、草地上、山坡上、河岸边,甚至房前屋后都有它们的身影,其名字叫作矢(shǐ)车菊①。每到夏天,一丛丛蓝色的、紫色的小花就会怒放,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

行踪诡秘的夜间杀手

森林里连续发生了几起离奇的“谋杀案”。最初,祸事发生在兔子家里。兔妈妈早上醒来,发现窝里的小兔子不见了,四处寻找也没有下落。这几只失踪的小家伙很有可能遭遇了不幸。

又过了几天,夜幕降临之后,獐(zhāng)鹿①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外出觅食。为了能监视周围的动静,它们特意选择了一块空地,獐鹿妈妈带着两只小獐鹿在空地中间吃草,獐鹿爸爸在周围转来转去,警惕地为妻子和孩子们站岗放哨。突然,一只黑乎乎的大家伙从不远处的灌木丛里蹿了出来,速度非常快,以至于獐鹿爸爸没来得及反抗,就被那个看不清样貌的动物扑倒了。獐鹿爸爸绝望地发出了悲啼,獐鹿妈妈没有办法,慌张地带着两个孩子拼命逃走了。

等到天亮之后,它们才敢回到那块空地,遗憾的是,地上染满鲜血,只有獐鹿爸爸的尸体——四个蹄子,还有一双犄角。

这些恐怖的事情让很多动物晚上不敢再出门,但麋鹿先生似乎一点也不害怕。确实,麋鹿不仅块头大,还有一对又坚硬又锐利的大犄角,它连熊都不怕,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于是这天晚上,麋鹿像往常一样沐浴着清凉的月光出门了。来到树林的深处以后,它站在一棵树下,发现月光把一团黑乎乎的影子投射到了地上。麋鹿抬起头,还没来得及看清趴在树上的究竟是什么东西,那团黑影就从树上跃下来,压在它身上。麋鹿靠着求生的本能,奋力地甩动脖子,终于把偷袭自己的敌人甩了出去,然后麋鹿撒腿就跑,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直到跑到安全的地方,麋鹿仍然心有余悸,那个可怕的杀手,足足有300公斤重!如果不是它反应敏捷,只怕已经成为对方肚子里的夜宵了,更可怕的是,它甚至不知道敌人长什么样子!

行踪诡秘的夜间杀手

从这几起案件分析,凶手不可能是熊。熊一般比较懒惰,很少四处寻找猎物,并且不大可能长时间潜在灌木丛里伺机偷袭,更何况,以它的庞大身材,它怎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兔子偷走呢?还有人怀疑凶手可能是狼,这个推测也不成立。第一,狼不可能有300公斤的重量;第二,狼不会爬树;第三,这片森林里几乎从来没有发现过狼的踪迹。

由于杀手太过神秘,而且行踪不定,这让森林里的居民整日惊疑不定。那些弱小的动物,比如松鼠、小鹿、山鸡①等,天一黑就会缩在窝里不敢出门,就连睡觉都提心吊胆的。它们都在期盼着凶手被揪出来,还它们一个安全、自由的大森林。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这次的遇难者是一只松鼠。大概是因为松鼠太过机敏,而且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所以出事的树干和树底下都留下了比较多的痕迹:凶手的脚印!根据这些脚印的大小和形状,这个神秘作案者的真实面目终于被揭发出来了——猞猁(shē lì)②。

猞猁的长相和猫有点像,所以又被称为“森林猫”。千万不要被它的名字和脸蛋迷惑,它完全没有家猫的温顺,而是一种极其凶残的猎手。它长着一双夜视眼,晚上看东西就像白天一样清楚,善于攀爬,会游泳,尤其喜欢晨昏时分出动,常常埋伏在猎物可能经过的路上,甚至能在同一个地方耐心地潜伏上几个昼夜,而且行动起来异常迅速。

如此敏捷又狡猾的夜行强盗,那些兔子啊、獐鹿啊、禽鸟啊,自然不是它的对手。

保护家园的勇敢鱼儿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过安营扎寨是棘鱼爸爸的任务。事实上,雄棘鱼盖的房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婚房和产房。只有当它把窠建好了,才有棘鱼姑娘愿意嫁给它。之后,雄棘鱼和雌棘鱼就会交配、产卵。

不过,棘鱼不会遵守一夫一妻制。一产下鱼卵,雌棘鱼就会离开。没等小家伙们孵出来,不甘寂寞的雄棘鱼就又去寻找新欢了。可是,所有它领回来的雌棘鱼都会在产完卵后离开。最后,房子里只剩下了棘鱼爸爸,还有围绕着它浮动的一堆堆鱼卵。

对于很多鱼儿来说,新鲜鱼子可是味道非常鲜美的食物。比如鲈鱼①就非常爱吃棘鱼鱼子。这天,一条鲈鱼闯进了棘鱼的家,一进门就张开大嘴要吸食房间里的鱼卵。

雄棘鱼对爱情虽然不够忠贞,但它却是个称职的好爸爸。它的个子虽然很小,但为了保护孩子们,它还是勇敢地冲上去和鲈鱼搏斗了起来。棘鱼的背上有三根刺,肚子上有两根,发怒的雄棘鱼扬着这些武器,刺向鲈鱼。但是,鲈鱼因为身上的鱼鳞像厚厚的盔甲,所以对棘鱼的进攻似乎一点都不放在眼里。聪明的雄棘鱼看准机会,终于把刺扎进了鲈鱼身上唯一赤裸着的地方——鳃。

就这样,贪婪的入侵者终于被赶走了。

欧夜莺的蛋神秘失踪

保护子女是为人父母的本能,人类如此,动物也是如此。

前不久,我们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个欧夜莺的巢,一只雌性欧夜莺蹲在巢里,似乎正在孵蛋。当我们靠近时,欧夜莺误会我们要伤害它,便迅速地飞到了空中,但并没有飞远,只是一直在巢的上空盘旋、啼叫。我们走过去一看,只见巢里有两个鸟蛋。为了便于继续观察,我们记下了鸟巢的位置,然后就离开了。

可是,等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森林里,准备观察欧夜莺的孵育进度时,却发现鸟巢里空空的,不仅没有雌欧夜莺,连那两个鸟蛋都不见了。

难道是雏鸟已经孵化出来了吗?

仔细观察和讨论后,我们终于得出了结论:鸟巢附近没有破掉的蛋壳,所以应该没有孵化出来。即使孵化出来,雏鸟也无法离开巢里。最可能的就是,经过了昨天发生的事情,雌欧夜莺害怕我们破坏它的家,伤害它的孩子,所以,在我们离开之后,它就把巢里的蛋衔到别处去了。

虽然这只雌欧夜莺误会了我们的本意,但对父母们来说,为了保护孩子,不管多么谨慎,还是觉得不够。

这六只脚的小兽是什么呢

有一种神奇的六脚小兽出现在加里宁州①。那天,有人在地上刨了个小土坑,准备埋一根竿子用来锻炼身体。就在他聚精会神地用铁铲刨土时,那只小兽突然就出现在了他的脚下。

那个小家伙看起来既像田鼠,又像黄蜂。说它像田鼠,是因为它出现在泥土里,而且身上长着短而浓密的棕黄色细毛,前脚掌上还有锋利的爪子;说它像黄蜂,是因为它长着像黄蜂翅膀那样的薄膜。同时具备这两种毫不相似的动物的特征,可想而知这是一种多么奇怪的物种。

看到它的时候,目击者完全惊呆了,他还没来得及把这种从未见过的动物抓住,那小东西就钻进土里逃走了。因为它只有5厘米左右大小,并不容易找到。于是,这神秘出现的小东西又这样神秘地消失了。

这六只脚的小兽到底是什么呢?

编辑部的解释

这种神奇的小兽,学名叫作蝼蛄(lóu gū)①,在俄罗斯的南部地区比较多,很少出现在加里宁州,难怪很多人没有见过它。它既不是鼠类,也不是某种蜂,它属于昆虫纲里的蝼蛄科。蝼蛄生活在泥土里,一般夜晚活动,除非白天温度适宜它才会出来溜达。那天,一定是那个挖坑的人破坏了它的洞穴,打扰了它的睡眠,它不得已才出现了。

蝼蛄和田鼠一样,善于挖洞,它的工具就是前脚掌上那锋利的尖爪,挖起土来非常迅速,像一台小型的掘土机。

事实上,它的前爪形状更像一把剪刀,而且确实具有剪刀的作用——当它在土壤里进行挖掘作业时,如果碰到了某些植物的根,它就会用前爪“咔嚓”一声把根茎剪断。由于蝼蛄会在土壤里挖掘长长的隧道,因此一些植物的幼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根茎无法吸收水分和养料,植物很快就会枯萎、死亡,所以说,蝼蛄其实是一种害虫。

要捕捉这地下坏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它在土壤里行进得非常快,甚至能够倒退着疾走;另一方面,别忘了它还有一双大翅膀。蝼蛄的翅膀可不是“摆设”,而是像黄蜂的翅膀一样能扇动着让它飞起来。虽然它的前翅比较短小,不能飞得太高,但它飞起来的速度可不慢!

但聪明的人们还是想到了捕捉这坏家伙的好办法:由于蝼蛄比较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选一片比较湿润的土壤,每天晚上再在那里洒上很多水,再用一些柴草、杂物遮盖在湿土上,夜里,蝼蛄就会钻到潮湿的杂物里去。第二天一早,掀开柴草,肯定能看到它们的踪影,只要用捕虫网或者其他工具,迅速地扑过去,肯定能把它们一网打尽。

刺猬大战灰蛇

想起昨天清晨在森林里发生的一幕,玛莎还心有余悸。

玛莎的家就在森林边上,前几天她就听说森林里的草莓已经成熟了,一直想去摘。昨天,玛莎终于得到妈妈的许可,她一早起来就提着竹篮,光着脚丫出发了。

到了森林里的小山旁,嚯!只见一颗颗红色的草莓点缀在山坡的绿草间,红的绿的相互映衬,像一杯清凉的草莓抹茶,似乎给这个炎热的6月带来了一抹凉意。玛莎顺着山坡小道边走边摘,很快就装满了篮子。

就在转身回家的刹那,玛莎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脚上立刻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她伸手一摸自己的脚,感觉湿乎乎的,抬手一看,竟然有很多血,玛莎差点哭了起来。努力镇定下来的女孩仔细查看草地,终于发现了罪魁祸首——一只蜷缩着的刺猬。可能她跌倒的时候,脚正好踩在了刺猬的背上。

玛莎既疼又害怕,她双臂撑在地上,想站起来。这一动弹不要紧,她发现原来更危险的动物就在自己前方——一条巨大的灰蛇正朝她游走过来!从这条蛇的黑色锯齿状条纹“外衣”可以判断它有剧毒。这可怕的家伙赤红着眼睛,芯子吐得“嘶嘶”作响,快速游动着,发出“沙沙”的摩擦声。身软腿抖的玛莎根本跑不动,不禁哭了起来。

就在这危险关头,本来一直蜷在地上的刺猬突然站起来了。它朝着灰蛇的方向爬了过去,速度很快。灰蛇警惕地停了下来,抬起上身迎向刺猬。

就在刺猬快要触碰到蛇的瞬间,灰蛇把整个上半身甩向刺猬,像一根鞭子似的抽了过去。刺猬的反应异常敏捷,把身上所有的刺都竖了起来。被刺痛的灰蛇缩回身子就想逃走,可是,占了上风的刺猬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它。刺猬扑过去,压住了蛇身的中段,然后向前拱过去,咬住了蛇头。蛇剧烈地挣扎着,但由于畏惧刺猬的铠甲,又不敢缠上去。

刺猬大战

两只动物在地上滚动撕咬,草丛被压倒了一片,偶尔有一两颗草莓被它们压扁,淌出红色的果汁。在旁边看了很久的玛莎终于回过神来,顾不得脚痛,拿起地上的篮子就向森林外跑去。

回家后,玛莎过了好久才缓过神来。想到那只伤了自己又救了自己的刺猬,玛莎的心情有点复杂,但她真的很想知道谁是“刺猬大战灰蛇”的最后赢家。

蜥蜴家的喜事

这些天,我不得不想尽方法多捕一些苍蝇、蜗牛、甲虫之类的小虫子。我捉虫既不是为了消灭害虫,也不是为了做研究,而是为了给家里的新成员——一只蜥蜴,添一些美食。这只蜥蜴是我从森林里带回来的,我发现它的时候,它正躲在一个树墩旁边,虽然它皮肤的颜色和树皮很像,但还是被我发现了。

现在,蜥蜴的房子是一只铺满沙石的玻璃瓶。它住在里面,有清水喝,还有昆虫吃,日子非常安逸。蜥蜴最爱的食物是一种白蛾,每次一把蛾子丢进玻璃瓶里,蜥蜴就会探出长长的舌头,迅速地把美味卷进嘴里。看到蜥蜴那满足的样子,我不得不经常到甘蓝丛里去捕捉白蛾子。

把它带回家一段时间之后,喜事降临了。在某个夜晚,蜥蜴在玻璃瓶里沙石间生下了10多枚椭圆形的蛋,蛋壳是白色的。蜥蜴生产的时候非常安静,以至于直到第二天清晨我准备给它喂食时,才发现了那些又软又薄的小白蛋。

于是,我给它们准备了一个更大的容器,并且把这个新房子放在了可以被阳光晒到的地方。这位准妈妈就在新房子里孵蛋。孵蛋的时间持续了1个月,当那群活泼可爱的小蜥蜴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时候,我高兴极了,就像那也是我家的喜事一样。

——森林通讯员 谢斯加科夫

燕巢里的有趣生活——摘自少年科学家的观察日记

6月25日 晴

前几天我就注意到有两只燕子一直绕着我家房梁飞来飞去,还“啾啾”地讨论着什么。我想,它们大概看中了这块地盘,打算安家吧。可惜它们还不知道家里那只肥猫的存在,否则一定会改变主意。

观察好了情况,它们开始行动。每天来回无数趟,衔回泥巴,用唾液黏在房梁上。今天,它们已经从早到晚忙碌了整整一天,而燕巢也初步成型,像一轮弯弯的月亮。不过,这轮月亮一点也不对称,一端凸出来的面积比较大,另一端则又细又短。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这几天看到的情况,终于发现了原因。

面积比较大的一端的负责者是雌燕,另一端是由雄燕完成的,雌燕每天往返很多次,雄燕却常常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衔泥巴回来。雄燕消失的那段时间,到底去做什么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雌燕干的活要比它那强壮的丈夫多得多了。

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燕子夫妇才终于停了下来。这倒不是它们累了要休息,而是因为如果一直不停地黏泥巴,巢太湿就不牢固,只有让泥巴变得干燥一些,才能继续施工。停工的这段时间,偶尔还有其他燕子飞来,像在参观工程的进度。

6月28日 晴

窝的主体结构快要完成了,工程进行到装修阶段,所需材料是干燥的枯草和松软的羽毛。现在,燕子夫妇的任务就是飞出去找材料。

今天,我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雄燕。原来它们的本意就是把巢的一端砌得比另一端长一些,这样雌燕负责的那端就连接到了房梁,燕窝贴在木梁上,没有一点缝隙,而雄燕那端在距离房梁还有段距离时就停工了,留下了一个圆孔。这个圆孔,不就是燕巢的门吗?我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如果没有门,它们该怎么进出呢?

对于误会了雄燕,我觉得非常抱歉。傍晚,我把一些柔软的绒毛放在了容易被它们发现的地方。本以为要到明天它们才会衔走,结果不一会儿雌燕就从窝里飞出来,把材料叼走了。原来,从今天开始,燕子的新巢就投入使用啦。

6月30日 晴

昨天,燕巢就竣工了。晚上,雄燕和雌燕都留在了新家。

早上,我只看到雄燕飞了出来,雌燕却没有出窝,不久雄燕叼了一只虫子回来。我想,燕子妈妈大概在生蛋吧。似乎为了再次强调之前我对它的看法有误,雄燕一整天都飞来飞去,或者飞走去捕虫,或者围着巢不停地叫着,像在跟妻子说话。

果然,雌燕已经产下了第一枚蛋。这个好消息引来了燕子家族的亲友,它们成群结队地绕着小夫妻的巢飞来飞去,还好奇地向巢里探头张望。大概是它们过于吵闹了,终于把我家的肥猫吸引了过来。猫咪也时不时地爬上屋顶,惊走了燕群,惹得雄燕在巢旁边直扑棱翅膀。直到我把肥猫赶走,它才安静了下来。

7月13日 晴

经过两个星期的等待,雏燕终于破壳而出了!

今天一早,我就看到之前很少离巢的雌燕和雄燕一起进进出出,忙里忙外,一会儿去捕虫,一会儿去汲水,偶尔还衔些干草到巢里。后来,雄燕从窝里衔出了一块蛋壳,我又听到细嫩的“啾啾”声,才确定小家伙们已经出世了。

我真心地感到高兴,尤其替燕子妈妈松了一口气。之前的十几天里,为了保证窝里的温度,它只有在中午暖和的时候,才飞出来在巢附近捉一些小昆虫吃,或者在院子旁边的水塘里喝一点水,其余时间几乎都待在巢里。这下好了,它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7月20日 晴

就在刚才,我家房梁上上演了一幕“猫燕大战”,真是精彩极了。

从雌燕产下第一枚蛋的那天起,肥猫就开始想办法接近鸟巢了。今天,趁着燕子夫妇外出觅食,它终于爬到了燕巢旁边,把身体倒挂在房顶的横梁上,爪子都快伸到巢里去了。

雏燕被吓坏了,一边叫唤着一边往窝里缩。我拎起了一把笤帚,准备把猫赶走。就在这时,一群燕子飞了过来,围着梁上的猫不停地转,还发出尖利的叫声。肥猫的心思被扰乱了,它把爪子伸向绕着自己打转儿的燕子。结果,肥猫一不小心,从梁上摔了下来。还好它并没有摔坏,痛苦地叫了几声,就爬起来一瘸一拐地逃走了。

真是虚惊一场!

——森林通讯员 维利卡

院子里的小燕雀

夏天,我家的小院就成了绿色的城堡。绿色的爬山虎攀缘在墙壁上,间杂着黄绿色的小花,像一条巨大的点缀着花点的墨绿壁毯。

一天,我在院子里由各种植物藤蔓交织成的天然凉亭下散步,细碎的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投射在地上,星星点点地闪烁着,有种梦幻的感觉。突然,一个淘气的家伙闯到了我的脚下,惊醒了我的夏梦。原来是只小燕雀。

这个小家伙一定是和父母走散了,从它头顶还未褪去的绒毛就能知道,它还没到离巢的年龄。它被我打量的目光吓到了,畏缩着想要飞起来,但只飞了不到33厘米高,就又落在了地上。看着它飞飞停停的可爱样子,我冲过去捉住它,把它带回了屋子里。

我想它的父母一定在焦急地四处寻找它。于是我打开窗户,把小燕雀放在了窗前。果然,没过多久,燕雀夫妇就衔着虫子来到了窗前。燕雀的叫声响亮悦耳,像清亮的笛声。整整一天,燕雀一家都是在我的窗台上度过的。到了晚上,因为担心小燕雀会被猫、狗这些家伙伤害到,我不得不关上窗户,把小燕雀关在了笼子里。燕雀夫妇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清晨,燕雀妈妈成了我的起床闹铃。我被一阵焦急的啼鸣惊醒,打开窗户一看,燕雀父母正带着孩子的早餐在窗外盘旋。看到我,它们害怕地不敢靠近,我只好躲了起来。这之后,燕雀又观察了很久,才谨慎地飞进屋里,落在笼子旁边,把食物喂给了它的宝贝。隔着冰凉的铁杆,小燕雀歪着头,用嫩黄的嘴巴蹭了蹭它的妈妈。这一幕,让我的眼角竟有些湿润。

后来,我把笼子提到藤蔓架下,把小燕雀放在了它出现的地方。等我把笼子放回屋里,再出来看它时,它已经不见了。我相信,一定是小燕雀的妈妈带它回家了。

有生命的“马毛”

你见过用坚硬的石头砸都砸不死的虫子吗?这是一种身体细长的蠕虫,在池塘、泥沼、河流中比较常见,甚至会出现在比较深的水坑里。它的学名是金线虫,因为外形有点像马毛,像棕红色的马鬃,因此又被人称为“有生命的马毛”。

金线虫的身体非常灵活,简直可以用能屈能伸来形容它:它既能蜷缩在一起,盘成一个圆团,又能伸展开来,像一条坚硬的铁丝,甚至用石头砸过去,它都毫发无伤。这种蠕虫并不大,长相也不恐怖,但人们却很畏惧它。据说金线虫能钻进人的身体里,还能在人体内游泳,让人瘙痒难耐。

金线虫的幼虫也生活在水里,它们的身体有钩刺,一般会寄生在其他生物的身体里。选择宿主也是需要长远眼光的,如果它们选择了过于弱小的宿主,一旦宿主遭遇了更强大的敌人,金线虫也就危险了;如果选择了比较厉害的宿主,就能安全地长大,然后离开宿主游到水里,去延续它们这个族群的生命。

少年自然科学家做噩梦了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主题围绕着“如何消灭害虫”展开,一位少年科学家也报名参加了。他准备的报告题目是《我们要同森林和田野里的害虫做斗争》。

这些天,为了赢得比赛,少年科学家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埋首在图书馆里,查阅相关的资料。

从书和杂志里看到的一些数字让他感到震惊:按照统计,想要有效地消灭昆虫,每公顷土地上至少需要20个劳动力,并且这些人要忙碌一天;用手捕捉到的1301万只甲虫,能装满813节火车车厢;如果想节省人力,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对付害虫,那么经济消耗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庞杂的信息挤进少年科学家的大脑里,他一时消化不了,有点儿头晕目眩,只好收起书本,回家休息了。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不,他白天一直琢磨的那些昆虫排着队钻进了他的梦乡:有甲虫、青虫、菜虫、蝗虫①,还有蟋蟀、毛毛虫,它们从田地里、草丛里、森林里钻出来,汇聚在一起,像等待将军检阅的士兵。后来不知哪里传来一声号令,害虫们冲进庄稼地里,作物立刻就枯萎了!少年科学家用了很多方法,用手捉,用脚踩,喷药,洒水,都无济于事,害虫越来越多,乌泱泱地像洪流一样,马上就要把他淹没了!

突然,耳边传来一阵清脆的鸟叫,害虫立刻消失不见了。

原来只是一场噩梦,但窗外的鸟鸣声还在继续,婉转悠扬,像一曲动听的音乐。这倒提醒了少年科学家,他马上翻身起床,在演讲草稿里添加了一行字:鸟儿是捕虫的能手,而且还是免费的,为了让它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必须创造出适合并吸引鸟儿来安家的环境。

请来试验一下

在我们《森林报》的读者中,不知有没有人家里或附近有家禽养殖场?而且是那种露天的,四周有围墙但没有顶盖的场所。这些养殖场大多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那些可恶的老鹰、大雕还有猫头鹰,总是出人意料地一头扎进鸡群或鸭群,捉走一些倒霉的家伙。

如果你面临着这样的情况,我倒是有个主意可以帮你解决困难。

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找几根结实的绳子,横竖交叉着搭在养殖场上空就行了,绳子要拉得松一点。

在偷袭者的眼里这些绳子是坚硬而且紧绷的,能承受自己的重量,当它们准备袭击家禽时,会先停在绳子上稳住身形,寻找猎物。这样一来,它们只要往绳子上一站,就会倒栽葱一样头朝下,用爪子牢牢钩住绳子,挂在上面。因为害怕扇动翅膀会导致自己跌落摔死,所以它们会一直保持这种姿势,有人走过来也不敢松开爪子。

你要做的就是,走过去,然后把这些抢劫者从绳子上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