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疾病的特点与防治
易觉高
(湖北省赤壁市老年学学会)
摘 要:人体进入老年期后, 会相继出现与衰老有关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统称老年病。老年期人体内部的器官功能逐步开始衰退,对外在因素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而容易得病。由于老年病有发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药物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慢等特点, 所以老年病更重要的在于预防。本文是针对老年病的特点和防治措施的专题探讨, 希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
关键词:老年病;疾病特点;防治措施
老年疾病又称老年病(英文名称 Senile Diseases),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与衰老有关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人的年龄在60岁至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老年人患病率比年轻人高,主要原因是人进入老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结构的生理功能逐年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活动能力及协同功能下降,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退行性改变导致发病率增加。老年病的病谱与中青年病谱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即同一种疾病发生在老年人和中青年中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我国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与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炎、胆囊病、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股骨骨折、肿瘤等。而病死率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肺炎、肺癌、慢性胃炎、胃癌等。
一、老年疾病类型
(一)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的疾病
在人变老的过程中,随着人体机能的衰退和生理障碍,就有可能出现以下病症:老年性耳聋、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或由此引起的脑中风等。这类衰老退化性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多发。
(二)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这类疾病可能在中年期发生,但在老年期更为多见,或者变得更为严重。它与老年人的病理性老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与青中年期患病使体质下降有关,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骨关节病、颈椎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白内障、前列腺肥大、恶性肿瘤等。
二、老年病的特点
(一)多病共存,即一个老年病患者往往同时患多种疾病
一身多病是老年病人的一大特点。老年人体内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逐步发生退化和病变,一个系统或一种器官本身同时可存在多种病理改变,或同时出现多个系统和多种器官的疾病。例如:很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同一脏器也可发生多种疾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炎等。20世纪90年代北京医院统计80 —89岁的住院患者平均患9.7种疾病,90岁以上患者平均患11.1种疾病,由此可见,老年人患病的种类随着增龄而增加。老年人的多病性在感染、创伤或出血诱发之下,很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在治疗老年疾病时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全部病史,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与缓急,制定个体化、多科学的综合治疗方案。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初期不易察觉
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代偿能力差,感觉神经中枢的反应性降低,因此一些老年疾病的临床症状极不典型,容易发生误诊、漏诊。对家属而言,也容易把老人的大病看成小病,把新病看成老病,从而耽误诊疗。同时,老年人患病或原有疾病加重,明显的表现常常是轻者精神萎靡,重者陷入沉睡或昏睡。并且,同样的症状在不同年龄的诊断可以不同,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老年人可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可仅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只有一般性的衰弱或意识障碍,或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或表现为肩痛、牙痛等;而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较多,特别是伴有糖尿病的人容易发生无痛心肌梗死,故容易延误诊断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患糖尿病多年但无任何不适感,或某种诱因导致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加之患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数年无明显症状产生,会突然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及急性心力衰竭等;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甚至缺乏呼吸道症状,更缺乏典型的肺炎症状,因此有人称其为“无呼吸道症状的肺炎”,常无发热或寒战,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也可能开始就出现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心律失常、休克等心血管病的症状。因此诊治老年患者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观察,以免漏诊误诊,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三)并发症多,发展迅速
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老人,由于机体自身衰退,抵抗力差,患病后常可发生多种疾病并发症,这是老年病的最大特点。很多老年人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 还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这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发症, 就会使得病情更加复杂化, 从而给临床医学诊断增加难度,如感染,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在患有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容易并发呼吸道、胆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瘫痪、肿瘤、长期卧床,应用化疗药及抗生素者更易发生多种病原体感染或真菌感染。感染既是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又是其重要的死因,故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并发感染的防治,以防发展为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又如创伤出血时,很容易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现象,其中以心、肺、肾和脑的功能较易受影响,感染诱因中以跌倒、大面积烫伤、手术为主要因素,出血诱因以上消化道大出血为多见,老年人一旦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其病死率除与年龄有关外,还与受累器官的数目多少相关,受累3个器官的老年患者的病死率为57.1%,受累4个及4个以上者几乎百分之百死亡。
(四)病情重,变化快
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差,当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时,往往病情比较严重或迅速趋于恶化。由于组织器官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容易出现各种危象和脏器功能衰竭等问题,如老年人的消化系统溃疡,平时无明显胃肠道症状,直至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才就诊,发现时已出现并发出血性休克和肾衰竭,病情迅速恶化;又如老年心肌梗死发病时仅感疲倦无力、出汗、胸闷,但很快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率失常甚至猝死。因此诊治老年患者时应对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全面考虑,高度重视并严密监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五)易发生意识障碍
老年人不论患何种疾病,都易发生意识障碍,这与老年人患有脑血管硬化,脑供血不足,加之各器官功能减退有关。当老年人发生感染、发热、脱水、心律失常等疾病时,容易出现嗜睡、谵妄、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一旦原发疾病得到控制,意识障碍也会消失。意识障碍的出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此外,在分析老年人意识障碍时,必须排除医源性因素,如服用安眠药、抗抑郁药物所致,要及时进行鉴别,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六)病程长,康复慢
老年人全身反应迟缓,发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往往经过较长的演变过程症状和体征才会出现,且容易并发感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故老年人发生急性病变后,受损组织的修复及器官功能的康复过程较年轻人缓慢。例如,当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血管基础情况较差,心梗后功能恢复常不理想,泵衰竭较多见,中远期预后较差,恢复期卧床时间大多较长,卧床本身可能带来系列问题,如情绪不佳、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排便困难、排痰不畅及肺炎、褥疮、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甚至成为猝死的诱因等。正因为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患者容易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因此医务人员要有耐心,对预期目标切勿操之过急,以免短期内达不到明显效果而动摇,同时应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配合治疗。
(七)药物不良反应多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代谢与排泄降低,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缓慢,使药物在机体内的半衰期延长,长期使用易引起蓄积中毒。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中青年不同,加之多药合用等原因,老年人用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年龄越大,应用药物种类越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所以老年人用药量宜小,如洋地黄只用青壮年1/2或2/3的剂量。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需慎用,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老年人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程度往往较年轻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常发生在体型瘦小,患有心衰、肝肾功能损害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身上。药物不良反应多见于应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药物。不同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但临床上以神经精神症、消化道症状、低血压症表现最为多见。
(八)药物对治疗的反应不同
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代谢水平和耐受能力降低,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大, 由于药物易在体内积蓄,治疗量与中毒量更加接近,应用于一个老年患者使其毫无反应的剂量情况下,相同剂量对于另一个老年患者来说可能会发生猝死的副作用。故此,更应酌情调理治疗剂量的个体化。另一方面,同样的一种治疗药物,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反应不同,疗效不同,副作用也不相同。
三、老年疾病的防治
老年疾病的防治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对老年疾病的防治应用中西结合的措施更为完善,采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来做体检检测,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进行健康干预,运用“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膳食,谨慎起居”等方式,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达到保健养生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一)运动防治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老年人体质,预防多种老年疾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保护心血管,防止骨质疏松,减轻精神压力。对于老年人来说,有氧运动是最适合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游泳、跳舞等。锻炼要根据季节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应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但不做极限运动。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40分钟,每周要求达到五天,锻炼时间选择在下午3—4点较为适宜。已经患病的老年人在自身努力和医生的帮助下,也可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二)合理膳食
在饮食方面,应有规律按时就餐,每日三餐,每顿饭只吃七八分饱。应食用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并且要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及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腌泡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有害食物的刺激。这样能使人精力充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生。
(三)起居要规律
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起居有规律。坚持早睡早起,切不可熬夜,晚上10点就寝,早晨6点起床,起床注意三个“3分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泡脚上床,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活动,避免过劳刺激。
(四)保持心态平衡
调摄情志保持心态平衡极其重要,心情舒畅心态会自然平和,就不会因为情致导致的脏腑功能和经络调节失常而生病。如果心情过于激动,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梗或中风;如果心情郁闷,就可能招来老年痴呆或老年抑郁等症,使身心双重受到摧残。
(五)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必要。
通过“检测仪”客观化、规范化、定量化的体检,老年人知道自己是哪种体质,易患什么疾病(了解9种体质辨识),并请医师作基本的调养原则,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及时治疗
运用中医的指导思想,在疾病发生之初,早期治疗,防微杜渐,将疾病消灭在初期阶段。疾病发生后都有其传变规律,故须及时辨证已病,同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病邪传变,例如“肝可传脾,当先实脾”,做到辨证论治与辨证先防相结合。如果疾病刚刚痊愈,人体气血未壮,元气未复,阴阳未和,宜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促进康复,调理五脏促阴阳自和,防止疾病复发。
老年疾病适宜到医院“老年病科”就诊,因为老年科对老年病的治疗更擅长。老年科大多诊治老年人罹患的内科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高血压、冠心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常见的老年病。老年科的诊断治疗范围涉及内科的各个领域,更侧重于老年人退化的组织器官、合并内科疾病多等特点,所以老年人尤适宜到老年科就诊。外科疾病通常需要到相应的专科就诊。
(七)创新防治观念——中医和创新
针对老年疾病应多采用国粹中医特色产品,如:膏方、三伏贴、三九贴、足浴包、时令药膳等,采取健康有效的干预手段,维持阴阳平衡,达到健康平和的目的。
国家鼓励挖掘和创新适合老年人阳气微弱的治病药物,如民间互传的“盐酸小檗碱”(黄连素)治疗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病三个月见成效且副作用小、价廉的案例,国家可安排有关部门进行检测、研究和临床应用验证,如真实有效则可推广应用。
多鼓励和宣扬伟大的医疗新发现新发明,如湖北省洪湖市中医院周祖山医师研发雷公藤新药能控制和治愈类风湿病并成功申遗的事例,对类风湿患者而言,近似于屠呦呦与青蒿素带给疟疾病患者的超级福音,激励着医药工作者们去挖掘和创新更多新药造福人类。
作者简介
易觉高,湖北省赤壁市老年学学会会员。医务工作者,著作有《杏林一页·易氏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