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周南·汝坟》
遵彼汝坟①,伐其条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③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④。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⑤尾,王室如燬⑥。
虽则如燬,父母孔迩⑦。
【注释】
①汝:汝河。坟:大堤。
②条:山楸树。一说树枝(枝曰条,干曰枚)。
③惄(nì):饥,一说忧愁。调(zhōu):又作“ ”,“朝”,早晨。
④肄(yì):树被砍伐后再生的小枝。
⑤鲂(fánɡ)鱼:鳊鱼。赪(chēnɡ):赤红色。
⑥燬(huǐ):火。
⑦孔:甚。迩(ěr):近,此处指迫近饥寒之境。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短短一句,可谓说尽了离别之哀痛。翻开古典诗词,关于离愁别恨的哀诉总是格外多,只因在古老的年代里,世事无常,身不由己,舟船难抵,音信难通,一次生离也许就是永恒的死别。
离别最让人伤怀之处不是分离本身,而是分离之后独自背负的漫长而辛苦的时光,更是那遥遥不可期的再见之日。只恐生离即死别,在《汝坟》中,或许才能懂得这句话的真正意味。
先秦太远,后人已经很难想象汝河旁那条长长堤岸的模样,但是能从中读出那种离别的伤感——堤岸上,没有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的缠绵,只有独力承担家庭重负的艰苦辛酸,思念的深深煎熬,以及相见时短暂的欣慰,而转瞬间又要分开的痛苦:王朝多事之秋,男子又怎能恋家?
西周末年,战祸不断,众多的壮年男丁,被迫去参战征伐。于是,夕阳时分的河堤之上,就时常会有那些伫立遥望的女性,盼望着自己的丈夫能够早日归来。可是她们不知道丈夫何时才能回来,彼此的离别与其说是“生离”,莫若说是“死别”。先不说这战争的凶残,刀枪不长眼,只说这千里跋涉、道路崎岖、水土不服、风餐露宿,春寒秋冻,哪一个不能致病缠身,死亡的概率与抛骨异乡的可能性当真是高之又高。
即使女子盼来了丈夫归家,恳请他今生再也不要抛下她离去,这也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或许第二日,丈夫就会因王事征伐而离开。读《汝坟》会很感慨,难道天下就真的大过家吗?女子的声声恳求令这首诗歌不忍卒听。
在乱世中,今日的离别便是明日的死别,初尝离苦的先民们,他们的心里该有多少悲切?一方是回家无望,归家遥遥无期;一方是田地荒芜,家中的粮食早已吃光。双方都要承受分离的痛苦,挣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