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雨花台肃穆的茶
前几日在上海出差,忙完公干,突然很想去一趟南京。
其实内心深处一直想去,只是有意在躲避这个念头。
南京是个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的老地方,虽时间已遥远但印记却很清晰,且有种说不出或者说是难以启齿的埋藏在心底深处的痛。中山陵、梅花山、明孝陵、雨花台、中华门,还有玄武湖、夫子庙、燕子矶、莫愁湖、紫金山天文台……南京,这些知名、不知名的地方在我的心里如数家珍,历历在目。
已默默念叨了20年,却始终没有再去过南京,况且这次只有半天的时间。半天就半天!还是决定去一趟!
不等闹钟响起,早晨6点自己就醒了,简单洗漱后便匆匆去赶早班动车。
一路上都在盘算着该去些什么地方,南京想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可我只有半天时间啊!下午还要返回上海赶飞机。最后,选定了距离南京南站最近的雨花台。
很多事过去了很多年,以为忘记了,却发现始终藏在心底的最深处,尤其是到了“唯不忘相思”的年龄。
下了动车直接赶到雨花台。久别多年,没想到雨花台还如我记忆中的那般雄伟、庄严、清凌而肃穆。肃穆尤甚。
一个秀丽隽永的山冈被冬夏常青、千年不死、象征坚贞的松柏环抱,不愧“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置身其中,不管是谁顷刻之间都会肃然起敬。
每想起雨花台,心灵深处不由自主会出现两个字:信仰。
一个人的生命中必须有信仰。信仰,就像一盏灯,能支撑你在黑暗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并且在坚持的过程中带给你源源不断的力量,让你不惧黑暗,不惧孤独,笃定前行。
有人说,如我般坚持信仰很幼稚。我觉得“幼稚”这个词应换成“单纯”,并始终认为,刻意保护好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单纯”,恰好就是维持我生命力的源泉。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这“单纯”离我而去了,我也就“死”了。
快走到南广场的时候,意外发现路边竟有几片茶园。此时正值4月中旬,是春茶的好时节,茶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甚是诱人。遇到茶园,我是一定要去嗅嗅茶香的。
在我的记忆中,南京好像并不产茶。这是什么茶?
穿过那片茶园,有了答案,看来还是我孤陋寡闻。雨花台产的茶就叫“雨花茶”。
带着难以抑制的好奇,我离开了大路继续往山里走,越走得深,人越稀少,茶园越密。不知深山之中还藏着什么秘密。
原来真的有惊喜!这雨花台的深处不仅有茶园,竟还藏着一个茶厂,从外面根本就发现不了。
人生就是如此,有些东西刻意去寻却常常寻不到;而有些东西不经意出现在了你的眼前,后来,竟陪伴了你一生。
原本是采茶季,却不知什么原因,茶厂里面静悄悄的。
一位大姐从里面出来。我对于雨花茶是闻所未闻,更别说尝了,便缠着这位大姐讨茶喝。起初这位大姐并不买账,这里是生产车间,不卖茶,也没有存茶,最后实在被我缠得没办法,只好把厂里留下的今年的春茶茶样给我捏了一小撮。
原来这就是雨花茶,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实在不易。
雨花茶色泽碧绿,茶条如针,看上去挺拔高洁,让人不禁想起血洒雨花台的那些坚守信念、忠贞不渝的革命烈士,心中顿生敬意。
雨花茶最大的特点是清新高雅,茶汤清澈碧绿,茶香沁人心脾,在如此肃穆的千秋圣台品饮更增添了几分静穆的感觉。
在与茶厂大姐聊天时,随口问了个问题:“雨花台名字这么好听,是怎么来的?”大姐告诉我,南朝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说法,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来了多次雨花台,这一次终于知道了“雨花”的来历。
心满茶足之后,顺便欣赏一下色彩斑斓的雨花石。
记得30多年前,我曾在雨花台带回了一块个头特别大的雨花石,回去后放在了晾台上,渐渐便遗忘了。过了很久突然想起,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无意之间发现,原来被妈妈拿去压了泡菜坛子,实在是哭笑不得。
离开雨花台时,发现还剩些时间,下一次不知何时才能有缘再来南京,索性赶到了距离并不太远的夫子庙。
一直以来,十里秦淮被贴上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标签,我却始终对这玉楼瑶殿、水榭亭阁的温婉风情情有独钟。
倚着秦淮河畔的石栏杆,不由得吟出李煜的《虞美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父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道:“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长寿。”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但今日无论如何,走之前,夫子庙的鸭血粉丝汤与汤包还是要尝一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