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戏:5G开启数字娱乐新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1 云游戏的发展历程

云游戏的概念最早是由芬兰的G-cluster提出的,他们在2000年的E3电子娱乐展览会上展示了通过Wi-Fi用手持设备来玩的云游戏服务。虽然操作过程中有明显的卡顿和延迟,但是这种玩法完美地契合了当时的展会主题——“超越想象”(Beyond Imagination)。

随后,云游戏的技术发展遇到了瓶颈。在2005年,游戏开发商Crytek基于其开发的《孤岛危机》进行了云游戏系统的研发,但因为受限于当时的基础设施和网络条件,他们在2007年停止了云游戏系统的研发。

2009年,云游戏再度出现在大众视野中,OnLive公司在游戏开发者大会(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GDC)上正式发布了其云游戏服务,并在2009年6月发售了与云游戏服务相关联的微主机(如图2-4所示)。玩家可以使用与该微主机配套的控制器和HDMI线将其连接到任意的显示设备上进行游玩。当时,OnLive不仅演示了能够流畅运行的《孤岛危机》云游戏,而且邀请了艺电、育碧、Take-Two、华纳兄弟等游戏厂商为其提供更好的内容。

图2-4 OnLive

与此同时,云游戏鼻祖G-cluster为法国的SFR和Orange France提供了基于IPTV的云游戏服务,云游戏逐渐开始商业化。

云游戏厂商Gaikai于2011年2月横空出世,并发布了全球玩家均可享受的云游戏服务,提供的游戏内容有《死亡空间2》《模拟人生3》《孢子》《质量效应2》。

2012年7月2日,快速发展了一年多时间的Gaikai被索尼电脑娱乐公司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2014年1月7日,索尼正式发布了首个主机行业的云游戏服务PlayStation Now。玩家可以通过PlayStation Now服务,在PS4上享受PS4游戏及更多PS3、PS2系列的前代游戏,不过在当时PS4游戏还需要下载。PlayStation Now帮助玩家解决了因硬件更新换代而无法体验经典游戏的难题。

2015年4月,OnLive经过4年的奋斗和重组,最后被索尼收购了云游戏相关的技术专利,索尼关闭了OnLive云游戏服务。其中的首要原因就是网络成本的问题。2010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设定的宽带基准中,高速网络标准的下载和上传速度分别为4Mbit/s和1Mbit/s。而在当时,FCC发布的第7次全美宽带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仅有33.6%的美国家庭的宽带达到了高速网络标准(如表2-1所示)。这意味着即使是在美国,大部分用户也只能享受480P分辨率的游戏。其次,OnLive云游戏的内容库也不够理想,比如,本已准备支持游戏内容的艺电就在2010年转向了另一家云游戏公司Gaikai。此外,当时云游戏和开发者的分成方式也存在很大争议:游戏厂商希望云游戏的售价与其他渠道保持一致,但OnLive和玩家更愿意接受订阅制。综合以上这些原因,OnLive的运营举步维艰,公司始终无法盈利。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OnLive的创始人Steve Perlman还是坚持认为云游戏是游戏行业的未来。

表2-1 2010年美国宽带服务情况

2015年10月,英伟达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游戏流媒体服务GeForce Now。英伟达的主业是设计显示芯片和主板芯片组,其于1999年发明的GPU极大地推动了PC游戏市场的发展。在2012年,英伟达凭借GeForce Grid GPU与Gaikai合作,降低了云游戏的延迟。随后,其在2013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上发布了自己的Android游戏掌机SHIELD,其中就包含了还在测试中的“PC云游戏”,即把电脑上的游戏画面流式传输到掌机上提供给玩家。在正式推出时,Grid云游戏服务更名为Geforce Now,似乎是为了表明要与索尼的云游戏服务PlayStation Now竞争。

2018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的优化和各方面技术的成熟,5G的建设计划也开始逐渐细化,各大企业纷纷开始布局云游戏服务,并在这一年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2018年5月18日,欧洲的LoudPlay宣布将其云游戏服务拓展到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东欧其他几个地区。2018年11月,LoudPlay与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达成战略合作,搭建了欧洲的第一个5G云游戏演示厅。

2018年5月22日,艺电收购了云游戏初创公司GameFly,并在几个月后宣布了其筹备的新云游戏项目Project Atlas。

日本游戏厂商Capcom联手Nintendo于2018年5月在Nintendo Switch主机上推出了云游戏《生化危机7》,当时计划在2018年10月让更多的游戏以云游戏的方式进入Nintendo Switch平台。

2018年10月,谷歌推出了Project Stream,并在2019年1月之前进行了小规模的测试,Project Stream支持玩家在Chrome浏览器上游玩《刺客信条——奥德赛》。2019年3月,时隔10年,这一次由谷歌再一次在GDC上将云游戏推到大众眼前,谷歌的云游戏服务正式更名为Stadia。这一次,云游戏将支持4K分辨率下的以60FPS运行的游戏,并计划在未来扩展到8K分辨率以及120FPS。

2018年10月8日,微软发布了Project xCloud,试图将微软Azure云服务和其游戏主机Xbox一起整合到云游戏中。2019年5月,索尼互动娱乐公司与微软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开发包括云游戏在内的多个部门的云解决方案,索尼有可能使用Azure服务作为其产品的一部分。截至2019年5月24日,Project xCloud已经可以播放3500个Xbox游戏。

2020年4月,亚马逊宣布其准备推出代号为“Project Tempo”的云游戏平台。

除了谷歌、索尼、微软、英伟达、亚马逊这类大企业之外,海外提供云游戏服务的厂商还包括Shadow、LiquidSky、Vortex Cloud Gaming、Elastic Virtualization Engine、Wiztivi Gaming、Blacknut,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