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认识晓霞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谭平院长邀请我去做一场讲座,晓霞向我咨询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相关事宜,由此了解到她在四川大学档案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期间,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对档案文献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热切希望攻读历史文献学专业的档案文献方向博士学位。志存高远的晓霞很快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我也有幸先后参加了她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博士论文答辩,亲眼目睹了她成长的点点滴滴。在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她汇报的题目是《清代巴县民俗研究》,当时我以为这个题目太大,不好操作,深入研究不易,建议缩小范围,晓霞采纳了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将民俗研究中的婚姻部分作为博士论文选题,也为此付出了近十年的心血。这本书是她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最终成果,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动,体例和内容上丰富了许多,原来博士论文中诸多未涉及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十年磨一剑,这是晓霞这些年的真实写照,现在这本书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很为她感到高兴。
《清代巴县婚姻档案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成果,是利用巴县衙门档案中的婚姻档案所载的众多婚姻案件的原被告、案件发生原因、经过和县官审断结果等广泛内容写成的第一部专著,属开创性研究,创新度极高,是今后研究清代巴县婚姻家庭史,乃至研究整个清代下层社会婚姻状况绕不过的学术成果。成果的突出特点是既较深入地讨论了巴县婚姻档案的文书种类、档案中的语言和称谓、档案中的戳记与画押,又研究了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所反映出的诉讼状态,更以大量篇幅讨论了档案所呈现的各类婚姻诉讼的主体、案由和县官审断的结果,并对众多典型案例做了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说。比如文种研究部分,作者不仅对诉讼档案中常见的状、票、契约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还对比较少见的庚帖、拦词、投词、回词、罚帖、节略等文种进行了介绍和探讨,丰富了巴县档案文种的研究。以状为例,作者发现除常见的告、诉、禀、哀、恳、息等状之外,巴县档案中还有存状、送状、限状、催状、报状、悔结状、逐结状、舍结状、辞状、认状等具体指向和含义不同的状,对学人全面了解巴县档案的文种有所贡献。在官代书戳记研究部分,作者对巴县档案中乾隆至光绪年间的官代书戳记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详尽的介绍,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使人读来很有收获。在童养婚档案研究部分,作者指出目前对童养婚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中心集中在女性身上,缺乏对童养婚中男性主体的研究;立论基础是女性的悲惨形象,忽视对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体的研究,要关注普遍之中的个体,承认特殊个案的存在;对童养婚中“恶婆婆”的关注度较高,缺乏对娘家扮演角色的关注。这些都是作者对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提出来的见解,值得肯定。
巴县衙门婚姻档案数量巨大,其中所记载的婚姻诉讼案件反映了当时婚姻家庭及社会生活史的相关内容,非常丰富而细致。作者对巴县档案中的6000多个婚姻类案卷进行了爬梳,工作颇为艰难,在资料的收集和梳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題也层出不穷。成就此书需要才智与功夫,毅力与勤奋,更需要时间、辛劳、耐力……
总之,一切努力都有收获,本书出版给作者的欣慰不可名状,给读者的启示亦不可限量。当然,本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深入探讨,也有部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充实。通过细读档案文献,从中发现更多意义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是作者今后可长期深耕的论题。
陈廷湘
2019年11月28日于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