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同推进机制及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框架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进程及现实基础分析

1.梳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进程,按国家政策导向划分为限制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2.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现状。

3.从经济增长和制度层面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基础。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评价

1.依据“推—拉理论”构建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因素的框架体系,从4个维度12个指标详细阐明各类影响因素对市民化进程的作用机制。

2.依据理论框架体系构建评价模型,选取相关具体的评价指标并进行指标说明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在实证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运用Stata软件对影响市民化进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实证结果。

3.通过实证结果,分析能显著影响市民化进程的因素,并总结出破解推进市民化进程难题的关键因素,为推进市民化进程寻找突破口。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1.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

2.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间的推拉力、提升农业人口自身综合能力的内在驱动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机制,构建由外生动力机制和内生动力机制共同组成的动力机制。

3.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传导路径及以目标导向、劳动力供求、社区融合引导为主要内容的传导机制。

(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为与意识的实证研究

1.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行为与意识的具体因素,并根据已有理论和自身研究框架构建评价模型。

2.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选取相关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并进行变量测度的说明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运用Stata软件从居民媒体使用情况、生活生产方式、政治参与程度、态度与认知能力分析讨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行为与意识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出关键因素。

(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协同推进机制研究

1.研究公共服务与市民化的协同推进机制,其中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城镇住房、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协同。

2.研究“四化”同步协同机制,阐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市民化协同发展的关系与作用。

3.从政府、企业、个人多元主体视角研究多方协同推进市民化的作用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成本相互分担、协同有序推进的共同促进机制。

4.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市民化机制。

(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动力机制和协同推进机制,系统归纳协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加强公共服务与市民化协同,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强化“四化”协同,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动力;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强化城乡协同,拓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空间;改革配套制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

(七)专题与案例研究

1.专题:武汉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成本测算及分担机制研究。从城镇化率、户籍改革、城镇化水平以及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分析武汉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根据成本类型的差异性,构建成本测算模型;以测算结果为基础阐述成本分担原则,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以政府、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多元成本分担机制。

2.案例:长株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背景和现有基础,归纳总结现阶段长株潭城市群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功经验,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二 主要创新之处

本书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研究,力求在文献、理论框架、现实对策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在问题选择上,本书突出强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结合,围绕区域协调这一主线,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背景,选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专题研究,从而达到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效果。在研究方法上,本书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历史分析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案例与专题研究等方法,确保本课题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

1.本书在市民化进程的研究中明确提出“协同推进”的概念,并建立多方协同发展的机制框架,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多元主体协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协同、公共服务协同、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重点研究多方协同发展推进市民化进程,是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的拓展与补充。

2.深入阐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机制、协同机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在动因阐述不少,但不够系统全面。本书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一个过程体系以及传导机制体系,从内外动力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实现机制等方面完整地呈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驱动逻辑。既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专门探析,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机制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构成的内容体系,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提供了驱动逻辑和核心内容体系。

3.多维立体地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组合。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围绕动力机制和协同推进机制设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路径,增强了政策的可行性。以目标为导向,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质量、能力、空间、保障等维度凝练政策架构:加强公共服务与市民化协同,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强化“四化”协同,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动力;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强化城乡协同,拓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空间;改革配套制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牛凤瑞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国城市化的重点和难点》,《上海城市管理》2016年第5期。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3559163.html。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7/30/content_ 8944.htm。

[5].何玲玲、吕翠丽:《户籍改革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的对策研究》,《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6].程业炳、张德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与路径选择》,《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