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同推进机制及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

一 农业转移人口总量上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速明显加快

农业转移人口的总体趋势可以从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人口城镇化率、就业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2—2017年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及各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告。通过分析数据得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呈现出新的特征。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数量逐年上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农民工文化程度提高以及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多,从宏观数据上来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图2-1可以看出,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农业转移人口总量从2012年的2626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865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2391万人,年均增加478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76%,2012—2017年农民工总量在一直增长,但人口增速在逐渐放缓。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2012—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2.57%增长到58.52%,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5.3%增长到2017年的42.3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大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市民化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新的路径。

图2-1 2012—2017年农民工总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二 农业转移人口流向地域特征明显

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流向浙江、广东、上海、北京、福建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可见,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向地主要为发达地区。通过对1985—2015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分析,以上海、浙江、江苏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主要从河南、安徽迁入,累计迁移量达到2693.24万人,占全国总迁移量的13.35%。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人口主要从广西、海南、江西、湖北、湖南迁入,累计迁移量达到4136.61万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人口主要从东北、华北及山东省迁入,迁移人口数量达到2279.28万人。农业转移人口流向的地域特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型发达城市比重大。

三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低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最大难点在于大城市不容易“化”。作为全国流动人口流入大省的广东,计划到2020年解决1300万人的城镇户籍问题,包括本省流动人口600万人,外省流动人口700万人。2014年,广州市非户籍的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但每年积分入户的指标只有6000个左右。可见,解决非户籍人口入户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越是大城市,困难越大。与此同时,即使县级和镇级的入户条件放开,但选择落户的人很少;地市级及以上城市的入户门槛高,却趋之若鹜。

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逐步剥离与户籍制度相关的福利待遇,全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城镇就业人员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项目上的参保比例明显高于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在养老保险方面,城镇就业人员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保率差距最大。[6]另外,公共服务生活成本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还未很好地解决。很多农民工有留城定居的美好愿望,但是他们在面对较高的日常生活开支和高昂的房价时,只能是望洋兴叹,从而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