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社会分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为具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视角也日益多维。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社会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以陆学艺老师为组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陆续推出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的系列报告,在学术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也带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的拓宽和转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日益关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迁给自身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社会变迁的历史洪流中能够与时俱进,继续保持较好的实效性,为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更为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不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情况来看,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堪称浩如烟海,相对来说,从阶层的视角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则非常有限。总体上看,学术界从阶层的视角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而从阶层视角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从阶层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予以较多的关注和研究则是2009年以后的事。
从CNKI相关文献检索的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16年,主题中含有“阶层”并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期刊论文共123篇(1986年以前没有相关期刊论文),其中有84篇发表在2008年以后;以主题中含有“阶层”并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期刊论文30篇(时间段为2006—2016年,2006年以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期刊论文);以主题中含有“阶层”并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期刊论文15篇(时间段为2007—2016年,2007年以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期刊论文)。
以篇名中含有“阶层”并含“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检索条件,在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期刊论文25篇(时间段为1996—2016年,1996年以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期刊论文,2000年以前仅有2篇符合检索条件的期刊论文且发表于1996年);以篇名中含有“社会分层”并含“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检索条件,在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检索,仅检索到23篇期刊论文(时间段为2004—2016年,2004年以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期刊论文);以篇名中含有“阶层”并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检索条件,在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检索,仅检索到4篇期刊论文(时间段为2010—2016年,2010年以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期刊论文,将检索条件中的“阶层”替换为“社会分层”,其他检索条件不变,仅检索到1篇期刊论文,发表于2013年);以篇名中含有“阶层”并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篇期刊论文(时间段为2009—2016年,2009年以前没有符合条件的期刊论文)。
总体上看,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且从学科独立之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野,多年来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真正开始从社会阶层结构的视角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则是1996年以后的事了,2006年开始这一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追其原因,从学科的角度看是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的拓宽和研究领域的拓展,但其根本原因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巨大变迁。这种变迁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又直接作用于和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也就引起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不同学科从自身的角度来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二 文献研究综述
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显示,学术界从阶层的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足于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宏观分析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进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契机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应对阶层结构的复杂化应采取的具体对策,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些学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影响。
从积极方面看,学者们指出,社会阶层的流动机制变化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层制度体系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身份制”转变为“契约制”。这种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活力和积极性,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先天的身份限制,超越父辈的级别。这样一种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一种信念,即每个人通过自己的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工作努力和机会选择,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命轨迹,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4]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的个体主体性则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把握自己的前途命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社会阶层流动中教育因素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个人后天的教育程度和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工资收入水平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说明教育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着个人的发展,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人才强国战略则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社会发展、对于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和目的一方面决定了其本身对于国家发展、对于民族未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教育客体(也称教育对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育客体指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际需求。由于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实际上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肩负的新任务、新使命,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消极方面看,一些学者认为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动强化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由于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先置性影响,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客观事实以及腐败、行业不正之风等使得大学生对于“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贫富差距的事实、义与利、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质疑或态度淡漠,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学者们普遍认为,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价值认同的多元化,客观上冲击、削弱或淡化了包括主导政治文化在内的社会主导文化(社会主导文化同社会文化一样,是一个多种社会文化的复合体,主要包括主导政治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等)的导向作用,影响了社会主导文化的传承与内化,因而直接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另外,还有学者指出,当前的社会流动机制在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的同时也强化了竞争机制,加重了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进入高校之前接受的教育水平的差异,家庭阶层归属不同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综合素质较强的大学生往往更加从容自信,一些综合素质较差的大学生则可能感到自卑和无所适从。
二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影响。一些学者特别关注了新社会阶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认为新社会阶层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强化引导。比如,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课题组对北京9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了解和把握新社会阶层对大学生人生观形成和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该课题组对回收的1309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显示,2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新社会阶层的自我实现会影响个人的生活目的;将近50%的大学生认为新社会阶层的代表性人物积极做公益的行为影响自己参与公益事业,其“服务社会”的行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另有学者研究了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高校的贫困生群体、“权二代”群体以及“富二代”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当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中的贫困生群体与“权二代”“富二代”群体的比较研究来分析这三个群体各自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社会分层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鉴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密切关系,这部分的研究虽然不多,但对于阶层分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来说却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由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辽宁教授所著的《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1978—2012)》是本研究领域的一部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专著。该专著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状况,在系统阐述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机理的基础上,分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了1978—2012年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状况,从中总结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经验,其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对于阶层分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实际的参考价值。
总体看来,从阶层的视角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根据对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1986—2016年,篇名中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期刊论文共有60255篇,其中只有0.04%是基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而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就更少,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