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差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基本格局尚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完善区域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而现阶段,在我国日益融入世界分工体系的大背景下,我国新的区域空间分工格局日趋形成,导致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此相对应的是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内地劳动力大规模向东部地区流动的势头有所减少,而就地流动或向中西部流动趋势逐渐加强,劳动力出现了回流的趋势。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通过劳动力流动以及产业转移,能否有效改善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在不同地区或者省份间有显著的差异?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这些正是我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书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开展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影响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力求从新的角度来解释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是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我国政府、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新形势下探讨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的作用机理对研究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提高区域资源整合效率以及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或者侧重研究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关系,或者侧重分析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而对同时考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两个影响因素,通过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分析两者对区域经济差距的联合作用效果的研究较为欠缺,相关文献并不丰富,现有的文献对此现象也没有从理论的高度做出解释。因此,深入挖掘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尤其考量空间要素,将其放置在一个具有微观基础、涵盖空间维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内研究,并从理论上对其予以解释,能够从理论上进一步拓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视野。

从现实意义上讲,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劳动力流动和产业转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劳动力要素流动、产业地区间转移的区域效应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正确认识和评价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及预测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对于中央及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