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有效汇率重估及中国对外竞争力再考察: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 EER)对一国对外经济政策制定非常重要。无论是评估对外竞争力,还是全球失衡的再调整,抑或对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高估的讨论,都离不开对有效汇率的评估。

而在全球生产网络日益拓展的今天,基于传统贸易流数据构建的传统有效汇率,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一重要的现实变化。iPhone手机就是一个全球生产网络的产物,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数十亿美元计的 iPhone手机。而在生产线组装产品之前,中国需要从日本进口NAND闪存,为了生产闪存,日本厂商反过来又需要从中国进口半导体组件。类似地,中国生产线组装苹果手机,引发了东亚地区大量的中间品贸易,诸如摄像头、触摸屏、闪存、半导体组件等。

从iPhone手机的生产全过程来看,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中间品贸易额,可能是中国向美国出口手机金额的多倍。但是,如果只是以这种传统的贸易金额来评价哪个贸易伙伴更加重要,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间品贸易的金额进行了重复计算,从而必然高估了中间品贸易的重要性。实际上在这个例子当中,所有的中间品贸易都是由美国的进口需求引致的。最终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如Klau和Fung所指出的,“忽略垂直分工的贸易权重可能带来偏差”,因为“从加总的贸易数据中得到的权重不能很好地反映不同来源的增加值”,这会导致“在有效汇率篮子中,对贸易伙伴重要程度赋予的权重发生错误”(Klau, Fung, 2006)。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iPhone的例子中,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中间品贸易往来关系密切——这时候,基于传统贸易流的有效汇率权重将可能夸大这些国家货币的权重,而低估美国、欧洲等以最终需求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权重。东亚地区的区域生产网络较为发达,Klau和Fung在其中特别强调了这一错配现象在东亚地区尤为严重,这意味着在分析中国与东亚地区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时,更有可能产生上述类型的偏误。这种偏误同时存在于手机制造这一行业以及加总贸易流之中,造成对行业有效汇率和加总层面有效汇率的错误估计,继而影响对总体出口竞争力的评估。

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发展为有效汇率的研究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使得重估有效汇率成为可能。由于构造有效汇率权重本身即涉及贸易流的数据,而全球价值链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贸易流进行了重新核算,基于增加值贸易的有效汇率核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由于垂直分工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一国的进口并非为了最终消费,而是为了出口,在这种情形下,以加总贸易流为基础的传统有效汇率就不再是一个衡量一国对外竞争力的有效指标,而是会产生偏差,进而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产生误导。

在这些背景下,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有效汇率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更准确的评估、反应相关贸易伙伴的重要性,进而更准确地评估本国汇率变化带来的竞争力变化。第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有效汇率与传统的有效汇率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各个贸易伙伴国的重要性,因为它不再基于“各国在本国范围内进行完整的生产、随后进行国际贸易”的假定,而是认为各国将在全球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开展竞争。

除此之外,垂直分工和增加值贸易还带来了全球贸易领域的新变化,国际贸易不再是简单的货物贸易。这一发展趋势已有多年,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体现为国际贸易中“贸易-投资-服务”三位一体的格局初步形成,在国际贸易规则中,对于服务贸易及投资规则的设定也日趋增多。这一趋势意味着,传统认为的“不可贸易品”正在日趋可贸易化。传统有效汇率对这一趋势的考虑仍然较少,在加总有效汇率层面,研究主要关注可贸易品,或是不对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加以区分;而在分行业有效汇率层面,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可贸易行业,服务贸易及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存在困难。

不可贸易品的“可贸易化”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得以实现:第一,不可贸易品本身的跨境流动,例如各类性质服务贸易的日益发展;第二,在境外建立商业机构,为非本国消费者提供服务;第三,不可贸易品如相关服务附着在可贸易品上,实现跨境流动,即前述所谓的“贸易-投资-服务”三位一体的格局。传统视角主要集中在第一条途径,而对第二和第三条途径关注较少。由于增加值数据全面包含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因此基于增加值贸易的有效汇率能够测算一国可贸易品及传统认为“不可贸易品”的对外竞争力,从而可以为身处全球价值链中的国家提供更完善的对外竞争力评估。

传统有效汇率已经不能反映全球价值链日趋发展的现状,基于增加值的有效汇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已经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基于增加值的有效汇率进行测算,为基于增加值的有效汇率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对基于增加值的人民币有效汇率进行研究。本书的目标不是创新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有效汇率测算,而是关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尤其是包括不可贸易品部门分行业增加值有效汇率的测算及其相关政策含义。因此,本书将测算的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包含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部门,共计33个行业,并分析加总的和不同行业的有效汇率变动趋势。

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总结研究现状、介绍本书的基本思路、内容、观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有效值汇率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有效汇率、基于增加值的有效汇率和增加值核算方法;第三部分对增加值数据进行测算,并介绍其数据来源;第四部分测算加总基于增加值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并与传统有效汇率进行比较;第五部分测算33个行业基于增加值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并分析其含义;第六部分对增加值有效汇率进行进一步讨论;第七部分基于增加值数据进行进一步拓展分析;最后对全书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