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国智库评价研究——基于AMI指标的分析[12]
“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是对智库进行系统性分析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一评价体系从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三个方面对智库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这三个主要方面又通过次级指标对智库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基于“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能够深入理论层面准确把握中国智库的发展特征,做出科学的评价分析,这有助于系统总结智库建设经验,为中国智库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国智库的吸引力评价研究
根据“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智库吸引力(Attractive Power)指中国智库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吸引更多资源,提升评价客体的吸引力[13]。在该体系中,智库吸引力一般可以从声誉吸引力、人才吸引力、资金吸引力和环境吸引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以“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为基本逻辑框架,对在智库吸引力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经验的智库进行评价研究,为智库发展总结经验。
案例1—1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14](以下简称“社科院”)具有非常显著的智库吸引力。第一,在声誉吸引力方面,社科院长期以来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职责,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和责任为社科院赢得了巨大的吸引力,在理论界和政策界社科院都有着良好的声誉,例如,在社科院建院40周年、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中非研究院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自发来贺电,赋予社科院智库建设的新使命,这充分体现了社科院的良好的声誉吸引力。第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社科院拥有数量庞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集中了全国大量顶级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同时以社科院大学和研究生院为平台每年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能力,这使得社科院具有很强的人才吸引力,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精英加入其中,逐渐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为理论和对策研究创造了坚实基础。第三,在资金吸引力方面,社科院通过每年实施的创新工程,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科研经费,同时,各类资助和课题基金为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因此,社科院在资金吸引力方面也有优异表现。第四,在环境吸引力方面,社科院拥有良好的独立办公环境,图书馆、数据库、讲座等各类资源非常丰富,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优秀的软硬件环境,极大提升了科研工作的便利性,展示出社科院出色的环境吸引力。
通过上述总结,可以发现社科院在声誉吸引力、人才吸引力、资金吸引力和环境吸引力四个方面都有良好表现,这为其构建高水平智库创造了基础,社科院近几年在智库建设方面也确实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超前布局规划,准确把握研究的主要方向,例如,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置重大理论研究选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方面取得重要成绩。二是积极探索创新智库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高端智库整体优势,社科院建立了由院党组直接领导的智库研究综合协调机制,在重要研究领域和重点交办任务上,由院领导直接牵头,整合全院优势资源和力量,开展集中公关,取得显著成就,例如社科院建立了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究机制,由院主要领导直接牵头,全院20余名专家学者从宏观经济形势、工业经济和国企改革等多个角度共同研判,预测经济形势,提出对策建议,这项工作不断取得良好成效。三是积极行使智库话语权,提升智库研究成果影响力,一方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高水平的专业信息,用积极的声音引导舆论,另一方面,加强对外学术传播力度,发出“中国声音”,努力建设“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论坛”等国际学术传播品牌,显著提升了国际学术影响力。四是完善智库工作体制机制,为智库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社科院积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调整学科资源布局,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和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社科院在理论创新、对策研究、舆论引导等方面不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社科院针对学科体系不健全、不系统、不完善导致的智库研究“碎片化”现象,从根本出发,对学科、人才情况开展调查和评估,为优化学科布局、培养学术人才、促进理论创新打好基础。
对社科院在智库吸引力和智库建设成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巨大的智库吸引力为社科院在提升管理能力、扩大智库影响力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第一,社科院的智库吸引力为其承接重大理论研究课题提供基础。第二,良好的人才吸引力,使社科院拥有了丰富的科研人才资源,为探索创新智库管理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实的人才队伍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又能够通过积极探索,在各种可能性中优选符合智库建设规律的管理模式,从而为智库建设的创新指出了明确方向。第三,社科院的智库吸引力有效地提升了智库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使各类学术论坛、成果发布会较容易产生政策影响,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通过对社科院智库吸引力的深入分析评价,可以看出,由于在吸引力,包括声誉吸引力、人才吸引力、资金吸引力和环境吸引力四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社科院在管理力和影响力方面得以顺利提升,近几年社科院在智库建设方面的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逻辑,这显示出吸引力建设在智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案例1—2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15](以下简称“中央党校”),在智库吸引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第一,在声誉吸引力方面,中央党校是党中央培训全国高中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学校,也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还是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并且中央党校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因此,在声誉吸引力方面,中央党校的优势十分明显。第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中央党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同时还能够培养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能力,而且科研人员有大量机会进修或挂职锻炼,这构成了中央党校良好的人才吸引力,使得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为其基础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在环境吸引力方面,中央党校拥有优美的独立办公环境,图书馆、数据库、会议室等各类硬件设施十分完善,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极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
通过对中央党校在智库吸引力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声誉吸引力、人才吸引力和环境吸引力这三个方面,中央党校具有明显优势,基于此优势,中央党校在近几年的智库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加强了党的理论创新,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富成效,引领全社会更好地学习贯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例如,中央党校积极组织阐释宣传工作,对接中央主要媒体,做好需求分析,组织教研人员撰写理论文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等文章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二是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始终把科研力量和资源集中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研究领域,围绕中央正在做的事情、关注的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例如,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设置重大专项研究,形成《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改革开放40周年地区发展报告》,对各领域改革历程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成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加强前瞻性和政策性储备研究,对社会经济发展未来可能的情形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三是积极整合智库资源,提升研究效率。中央党校的智库资源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1)数百位专职教研人员;(2)在中央党校轮训的中高级干部和理论骨干;(3)国家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4)通过交流合作而获得的科研力量。中央党校通过管理体系创新,不断释放这四类资源的科研能力,提升智库研究水平。例如,在中央党校参加培训的学员,他们了解大量基层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掌握很多一手信息,并且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研究能力,通过与学员的深入交流,能够发现问题、了解情况,为对策研究提供众多机会,通过发掘学员在智库研究中的作用,中央党校形成了大量高质量调研报告,显著提升了决策研究能力。再比如,中央党校聘请的高端智库研究员来自各个领域,具有丰富工作经历,这些专家的加入显著增强了中央党校针对特定问题的研究能力。
对中央党校在智库吸引力和智库建设成效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良好的智库吸引力对中央党校提升决策研究能力、提升智库影响力产生积极作用。第一,中央党校在党的理论研究方面的传统和声誉,使其能够准确把握重大研究问题,并承担相应研究课题,这为中央党校进一步实现理论和决策影响力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中央党校还具有明显的人才吸引力,聚集了全国大量高水平研究人员,尤其是,还承担着培养中高层干部的重要职责,这促使中央党校在进行智库管理体系创新和加强智库研究方面都能够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撑,保证相关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三,中央党校在党的理论研究方面拥有大量权威专家,这是完成重大理论研究问题的前提保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方面能够转化为对策研究成果,从而直接发挥智库影响力,另一方面,这些理论成果在学术界也产生广泛影响,这又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党校的吸引力,形成智库吸引力到影响力,再到吸引力的良性循环。因此,通过对中央党校的智库吸引力进行评价分析,可以看出,在声誉吸引力、人才吸引力和环境吸引力方面中央党校优势明显,即中央党校具有良好的智库吸引力,这对智库影响力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并且,影响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力建设,同时,智库吸引力对管理力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案例1—3 新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16](以下简称“新华社”),在智库吸引力方面特点十分鲜明。第一,在声誉吸引力方面,新华社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忠实履行“喉舌”“耳目”职能,充分发挥“消息总汇”功能,还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瞭望》《半月谈》等,为新华社在理论传播、舆论引导方面赢得良好声誉。第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新华社拥有全国最高水平的新闻媒体队伍,人才积累十分雄厚,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各类事件的一手信息,且这些高素质智库工作人员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这为相关智库工作人员掌握具体信息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智库研究能力的提升和人才能力的培养。第三,新华社还拥有较好的环境吸引力,尤其是,新华社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区市均设有分社,在台湾派有驻点记者,在一些重点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境外设有近200个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是新华社环境吸引力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智库研究人员扩大视野、掌握信息情报提供了便利,构成了特色突出的智库工作环境。
通过对新华社的智库吸引力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华社在智库声誉吸引力、人才吸引力和环境吸引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特别在环境吸引力方面,为智库研究人员完成相关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良好的智库吸引力,新华社在近几年的智库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成绩。一是突出“点题服务+主动作为”的特色,形成智库调研选题的“源头活水”,例如,为服务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从2017年初,新华社组织了百名骨干调研力量,深入国内众多省、市、县,采访基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同时还对国外多个智库进行深入调研,获得了数百万字的一手资料,形成了多份高水平内部资料,为党的十九大相关文件的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突出“宏观研究+一线调研”特色,着力提升智库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华社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办了“智库学习会”平台,将理论学习、组织研讨、策划选题等进行融合,使智库及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围绕重要问题开展研讨,对“互联网强国建设”“中国大国形象塑造”等一批重大课题进行了讨论,产生多篇研究成果。同时,配合宏观研究积极开展一线调研,准确把握实际情况,提出大量专业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三是通过“记者调研+学者研判”,提升智库调研成果的参考价值和影响力,针对智库课题调研要求,注重选调专家型记者编辑参与智库调研,在提升智库调研成果参考价值的同时增强了成果的传播影响力,例如,在“中国大国形象塑造”课题中,采用了“德尔菲法”对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征询意见,经过多轮研讨,形成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另外,新华社还在2018年牵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承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分论坛,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研究和讨论。
综合分析新华社的智库吸引力和近几年的智库建设成就,可以看出,智库吸引力方面的优势对新华社提高智库管理力、扩大政策影响力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一,新华社具有很强的人才吸引力,高效的队伍能够迅速获取一手资料,并开展对策分析,这是新华社完成重大科研课题的基础保障,并且这些优秀人才通常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有助于迅速发现并提出重要的研究问题,或对未来可能的情形做出准确预判,这些都提升了新华社作为智库的对策研究能力。第二,新华社的高素质研究队伍,为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新华社在探索智库模式创新时能够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例如,通过“记者调研+学者研判”模式增强智库成果影响力方面,正是由于集中了大量能力出众的研究型记者,才具备了调研和研判有机结合的智库建设方式,这表明了高水平研究人员对智库管理力提升的基础性作用。第三,新华社的环境吸引力具有鲜明特色,具有遍布全球的广泛信息获取网络,这位研究人员快速准确了解实际情况创造了条件,这种优势能够产生大量一手资料,从而及时发现热点问题,提升了智库研究成果的时效性和决策参考价值。总之,通过对新华社智库吸引力的分析,并总结近几年智库建设成效,可以看出,智库吸引力方面的优势为新华社增强智库管理力和影响力产生了积极作用,是智库建设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
(二)中国智库的管理力评价研究
根据“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智库管理力(Management Power)指中国智库的管理者管理评价客体的能力,促进评价客体发展的能力[17]。在该体系中,智库管理力从战略、结构、系统、人员、风格、共同价值观、技能七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该体系为基本逻辑框架,对智库管理力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经验的智库进行评价研究,为智库发展总结经验。
案例2—1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18](以下简称“宏观院”),在智库管理力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一,智库组织方面宏观院具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对科研管理、人员配置、经费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并且有分工明确的机构设置,包括职能部门、科研机构、学会协会等,同时,作为宏观院还与政府部门关系紧密,经常承接部委研究课题。第二,在智库风格方面,宏观院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研究机构,且是国内唯一的以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为专长的国家级决策咨询智库,具有良好的科研传统。第三,在智库人员配置方面,宏观院拥有大量专业科研人才,而且每年吸收数十位优秀的应届博士生,人才建设优势明显。第四,在智库的技术层面,宏观院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且在基础性研究方面投入巨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期刊论文发表。总体上看,宏观院在智库管理力建设的多个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效。
通过对宏观院的智库管理力进行评价分析,可以发现,宏观院在智库组织、人员、风格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智库组织方面达到了较高的建设水平。宏观院近几年继续强化智库管理力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科研效率创造了条件。第一,继续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循,根据课题的任务来源和研究特点,建立起2类6种课题分类管理模式。具体地,根据科研经费的来源,将课题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两类,然后纵向课题又进一步细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应急课题、常规课题、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课题和战略平台课题6种,根据不同的课题形式,组织科研力量开展研究工作。并且,还进行了科研制度配套,对科研管理做出进一步完善,例如在2018年,宏观院新增了《战略平台课题管理办法》对相关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宏观院在科研管理方面形成的办法和规定对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宏观院在智库建设方面强调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正向激励,具体做法是,开展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设立三项主要奖励:院优秀成果奖、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课题优秀成果奖和优秀调查报告奖,每年进行一次成果评选,通过宏观院学术委员会,按照制定好的规章流程,评选出优秀成果,进行奖励。第三,宏观院进一步提升学风,加强监管,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科研自律意识,倡导优良的院风、学风和文风,并专门制定了《院科研行为规范》加强管理监督。并且,为明确权责、降低风险,宏观院在课题组长负责制的科研组织模式下,进一步明确单位法人和课题组长在经费管理方面的权利和责任,有效提升了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第四,在宏观院良好的科研管理建设下,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以来宏观院连续两年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设立战略平台课题,开展针对性持续研究,例如,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设立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战略平台项目,完成了多项重大课题,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同时,宏观院还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问题研究”战略平台课题,有力地支持了“一带一路”相关工作的开展。
综合分析宏观院的智库管理力和近几年的智库建设的成就,可以看出,宏观院在智库管理力方面的优势和经验,为智库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对策研究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一,宏观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研管理制度,并且研究部门设置清晰规整,这使得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时能够做出明确规划和安排,提高了管理力建设的效率。第二,宏观院的科研传统在研究人员中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有利于科研管理的新制度的推行,降低了管理创新的阻力。第三,宏观院的人员配置良好,高水平科研人员数量众多,且每年都有大量年轻人加入,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成为管理力提高的潜在动力。第四,宏观院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协调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的关系,这为加强智库管理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模式创新。总之,通过对宏观院智库管理力的分析,并总结近几年智库建设成效,可以看出,智库管理力方面的优势成为宏观院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的基础,降低了管理创新的难度,并且,良好的智库管理力建设也为宏观院对提升运行效率,增强对策研究能力提供了保障。
案例2—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19](以下简称“国经中心”),在智库管理力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对智库对策研究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第一,在智库组织方面国经中心具有完备的规章制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章程》共分八章四十九条,对科研管理、人事安排、经费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且有分工明确的机构设置,包括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战略研究部等共计九个部门,同时,作为国经中心与政府部门联系密切,承接较多部委研究课题。第二,在智库信息化建设方面,国经中心专门设立了信息部,负责中心内、外网运维管理及数据库服务,同时编辑印发中心内部刊物及资料。国经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有力支撑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在智库人员配置方面,国经中心在著名经济学家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研究团队,并且每年引进大量国内外优秀毕业生,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同时,国经中心还能够招收博士后工作人员,例如2019—2020年度计划招聘约10位博士后工作人员,这显示出良好的人才建设能力。第四,在智库的技术层面,国经中心研究领域集中在经济发展理论与对策研究,涉及多个细分领域,例如,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跨国投资,还包括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中国宏观经济、财政金融、外资外贸、区域经济等,这同时体现了研究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另外,国经中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不断产出重要创新成果,为提高对策研究能力建立了良好基础。第五,在价值观方面,国经中心是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有着明确的建设使命和价值观,这为智库凝聚共识,加强管理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智库管理力方面的评价分析,可以看出国经中心在智库组织、人员、风格、技术、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发展良好,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创造了基础。事实上,国经中心在智库管理力方面继续加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充分发挥理事长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主导作用,设立了体现新型社会智库发展特点的理事长会,以及理事长会领导下的学术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基金董事会和执行局,形成“三会一局”的管理架构。具体到科研管理方面,由理事会组织讨论和研判当前发展形势、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对发展战略、重大制度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学术委员会负责提出和讨论研究重大课题选题,对科研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例如负责中期检查、结题评审、成果评定等。第二,不断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规范,例如,出台了《国经中心基金课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相关管理规定,二是明确科研选题原则,广泛征求立项意见,通过层层筛选、讨论,逐渐达成选题共识,聚焦到重大研究问题,三是规范课题过程管理,严格把关研究质量,不断规范从开题到中期再到结题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及时动态跟踪课题研究进展。第三,不断完善奖惩办法,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一是为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当增加了奖励总金额,以体现研究人员的智力价值,二是明确奖惩机制,严格执行。通过不断改进智库管理模式,国经中心显著提升了对策研究能力。
综合分析国经中心在智库管理力和智库建设方面的成就,可以发现,智库管理力方面的优势为能够成为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的基础,同时良好的管理力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智库决策研究能力的提升。第一,国经中心的科研管理制度比较完备,研究部门设置科学合理,总体建设思路清晰明确,这为进一步完善智库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效促进了管理力建设。第二,国经中心的研究重心明确,智库定位十分清晰,形成了普遍接受的科研价值观,这有助于在智库管理模式创新方面达成共识,推动智库管理力建设。第三,国经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较高,既有学术研究领军人物,又有大量中青年科研骨干,每年还持续补充年轻研究人员,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为智库管理力提升增加了潜在动力,也使得智库管理模式创新便于推行实施。第四,国经中心在研究方面兼顾专业性和多元化,一方面对重要理论问题持续跟踪研究,另一方面对重大战略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开展研究,形成智库成果,体现了在智库管理力的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总之,通过对国经中心智库管理力和建设成就的评价分析,可以看出,智库管理力的优势构成了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的有利条件,并且,良好的智库管理力建设显著提升了国经中心的对策研究能力和智库影响力。
(三)中国智库的影响力评价研究
在“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中,智库影响力(Impact Power)指中国智库的直接表现,是吸引力和管理力水平的最终体现[20]。在该指标体系中,智库影响力从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这四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以该指标体系为基本逻辑框架,对智库影响力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的智库进行评价研究,为智库发展总结经验。
案例3—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1](以下简称“国研中心”)在智库影响力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体现了中国智库发展的较高水平,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根据“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国研中心在智库影响力方面取得的优势,与智库吸引力和管理力的密切相关。第一,国研中心具有较强的智库吸引力,在声誉吸引力方面,国研中心是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每年承接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在人才吸引力方面,国研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调研、挂职、出国访学的机会,有力地支撑了科研人员的快速成长,在环境吸引力方面,国研中心具有完备的科研保障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资料获取渠道,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二,国研中心在智库管理力方面,也达到较高水平,一是规章制度较为完善,各项科研工作按照明确的管理办法持续开展,二是在科研队伍建设方面,国研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重要领域都有高水平专家,且中青年骨干数量众多,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具有很强的科研发展潜力,三是在研究领域规划方面,国研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理论和对策研究为主要方向,在此前提下形成较多细分领域,例如,宏观经济研究、产业政策、创新管理、金融体系等,即能够支撑综合性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又可以深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坚实的科研储备,四是国研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文化传统,这为凝聚智库发展共识,推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第三,在智库影响力方面,国研中心具有明显优势,一是通过大量完成党政部门的研究课题、提供决策咨询报告、获取国家领导批示等多种方式,形成了明显的政策影响力,二是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方面发表期刊论文、学术专著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力,三是大量媒体对国研中心研究人员观点、评论的报道,逐渐积累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四是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学术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基于“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的基本逻辑,对国研中心在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智库影响力方面的优势与智库吸引力和管理力有较强的相关性。
国研中心在智库影响力,尤其是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第一,国家层面多双边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与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了19个国家层面与宏观经济及社会发展相关的多双边部级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其中11个由国家领导人见签或纳入高访成果。第二,不断扩大并深化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坚持开门办智库的理念,积极巩固和拓展广泛、有效的全球多双边伙伴关系,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开展务实有效合作,截至2019年,已经与全球数十家智库、国际组织、国际企业、大学签署MOU,同时从交流互访开始,不断提升合作内涵和层次。第三,不断彰显与发挥讲好中国故事的舆论优势,积极向全球展示中国发展成就,介绍中国发展理念,持续接待高层次外宾,以2018年为例,国研中心接待外宾近200批,共1200多人次。另外,国研中心还持续举办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例如,2019年第20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邀请到全球企业领袖、国际组织负责人、国际知名学者、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员等1200余名代表出席。同时,国研中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将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指示,于2017年成立了国际知识中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展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研究交流创造了重要平台。
国研中心在智库影响力方面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了智库软实力建设,从“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的视角看,智库影响力的发展建立在吸引力和管理力的良好水平之上。第一,国研中心的智库吸引力较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关注度,增强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智库人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中青年专家,为承接重大研究课题、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改善智库管理水平提供人才基础。第二,国研中心的智库管理力建设水平较高,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对策研究能力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智库运行效率,使得更容易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这是智库影响力的直接来源,同时,国研中心在管理力方面的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提升影响力的组织模式,有效推动了智库影响力建设。第三,国研中心的智库影响力,尤其是国际影响力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一方面得益于长期以来在影响力建设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智库吸引力和管理力对影响力的支撑作用。第四,国研中心的影响力建设对相应智库吸引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例如,智库影响力的积累也有助于提升智库声誉,从而增强智库吸引力,另外,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意味着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这对科研人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有助于人才队伍建设,这也有利于智库管理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从这个角度看,智库的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构成了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共同对智库发展产生作用。因此,智库建设应具有一定的综合视角,可以用影响力作为一种评判指标,但更要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智库发展。
案例3—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2](以下简称“商务部研究院”)在智库影响力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根据“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商务部研究院在智库吸引力和管理力方面的建设水平与影响力水平存在关联关系。第一,商务部研究院具有较强的智库吸引力,作为商务部直属事业单位,商务部研究院是集经贸研究、信息咨询、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社会科学研究咨询机构,前身是1948年8月创建于香港的中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院人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为我国商务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同时,拥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0多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2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多人,派驻我国驻外经商机构、国际机构工作人员数十人,因此,商务部研究院在声誉吸引力、人才吸引力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第二,在智库管理力方面,商务部研究院规章制度较为完善,各项科研工作均有章可循,同时,组织结构设置清晰明确,并且,与政府部门联系较为紧密,每年可承接多项部委重要课题,在智库人员方面,总体素质较高,一定程度上兼顾学术研究和对策研究,总体上,商务部研究院表现了较好的智库管理力。第三,在智库影响力方面,商务部研究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通过大量完成政府课题、提供咨询报告、获取国家领导批示等多种方式,积累了一定的政策影响力,二是大量媒体对国研中心研究人员观点、评论的报道,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出,商务部研究院在智库影响力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在智库吸引力和管理力这两个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这与“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中的基本逻辑表现出一致性。
对商务部研究近几年在智库影响力方面的成就做进一步梳理,发现在决策研究成果、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影响力方面成效较为突出。第一,高质量、全方位推进智库咨政建言工作,近三年来完成智库认领课题44项,完成研究报告100万字,形成智库报告200多篇,其中十余篇由《国家高端智库报告》刊发,3篇由《成果要报》刊发,同时,还承接20余家中央决策部门委托课题258项,20余篇研究报告获得领导人批示。第二,多领域、全视角开展国际化智库对外交流,提升国际话语权,立足国家战略,着眼现实需求,形成长效机制,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一是利用多边平台,服务国家战略,做好预研、预判、预演,服务国家总体对外战略,例如,通过举办首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论坛,构筑永久性上合经济智库合作“大本营”,强化对外交流话语权。二是开创论坛品牌,拓展智库外交,发挥智库外交独特优势,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开创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专业性、时效性的论坛品牌,例如,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开放与发展论坛,阐释我国实现自身开放发展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三是联手国际智库,打造专业成果,通过加强与国际智库的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国际合作背景的智库成果,高端智库建设以来,与17家国际组织合作,完成了20多部研究成果,显著增强了国际影响力。第三,高频次、精准化构建特色鲜明的智库对外宣传,通过主动发声、借力发声、合作发声三位一体的宣传模式,正确引导舆论,凝聚发展共识,不断增强中国声音,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一是引导议题设置,积极主动发声,把中国成就、中国理念、中国立场与国际社会关注结合,形成自有话语体系、特色议题话题,做着政策解读和形势预判。二是借力国际交流,丰富宣传思路,增强国际交流的务实性、有效性和价值性。三是拓宽宣传渠道,有效借力发声,通过与国际智库的交流合作,借助“外脑”“外口”宣传中国理念,增强我国的对外话语权。四是创新合作方式,强化合作发声,借助国际力量,形成多层次对话机制,增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亲和力、影响力。
商务部研究院在智库影响力尤其是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绩。从“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的视角看,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智库吸引力和管理力建设密切相关。第一,商务部研究院的智库吸引力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提高关注度,带来更多承接部委重要课题的机会,也为拓展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商务部研究院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中青年专家,对改善管理水平、增强对策研究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基础性作用。第二,商务部研究院的智库管理力建设水平较高,调动科研资源,高水平完成重大课题创造了先决条件,同时良好的智库管理力建设,有助于提高智库运行效率,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创造力,从而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并且,商务部研究院在管理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以提升影响力为目标的管理创新,从而高效调动智库资源提升影响力、加强话语权。第三,商务部研究的智库影响力,尤其是在国际话语权方面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这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在影响力建设方面的积累,同时,也是说明了智库吸引力和管理力对影响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第四,商务部研究院在影响力建设方面的成就,是智库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同时,良好的智库影响力也为智库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和管理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智库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作用于智库发展,这表明了智库建设的综合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