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能源领域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及风险分析
(一)基于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下的能源供应中断问题分析:来自日本的证据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严重打击了西方国家经济情况,但两次危机的冲击程度大不相同,且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造成的冲击远远大于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其原因在于:第一,第一次石油危机背景下的“石油供给冲击”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西欧、日本的“石油需求冲击”相遇,致使石油价格保障与石油需求激增叠加,导致“历史性的石油危机”;第二,由于时机问题,第一次石油危机正赶上战后西方经济衰退等因素复合叠加作用于石油危机,加深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此外,当时各国并未对能源安全问题起相当的重视及拥有相关应对经验,以至于被这突如其来的“第一次”打蒙了,正如丹尼尔·耶金[1]所描述的:“到处是惊愕、恐慌、混乱、短缺、经济不安;企业、中间商、政府都疯狂地争抢石油;各国大臣亲自飞往世界各地寻找石油供应源;世界政治经济势力关系从号称‘北方’的石油进口国向号称‘南方’的第三世界倾斜;欧美各国因为石油禁运而关系紧张、反目、相互指责或抢在他国之前获取石油供应;有的国家则与石油出口国结成特殊关系以求获取石油‘特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之间的团结发生动摇,形成了非常麻烦的、最糟糕的危机。”
1.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及冲击
不同国家对石油特别是中东石油的依赖不同,导致各国受石油危机冲击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前,日本已显示出对石油的高度依赖,具体表现在,日本的能源弹性为1.1—1.2,而石油弹性值高达1.6—2.5。与此同时,日本石油消费量的72%是从中东进口的,超过欧共体九国63%的进口水平,而较早注意到能源安全问题的美国的石油消费量仅有14%—18%是从中东进口的。
显然,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冲击的程度大小与各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高低成反比。日本是最依赖中东石油的国家所受到冲击的程度也最大,其次是西欧,再次是美国。然而,即便是对受冲击最小的美国而言,在此情形下,由于国内石油生产衰减,无力增加产量以应对危机,导致油价上涨,出现了许多异常事态,如加油站前汽车排长队;飞机航班大量取消;国会围绕石油危机原因产生分歧大吵特吵;“一夜之间增加了1000多万名穷人”等。
当时,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日本国内居然没有应对石油危机这样紧急事态的政策手段和抑制消费及投机行为的法律,从而使日本所受到的打击在发达国家中最为严重。有研究显示,石油危机给日本带来“三重苦”:一是经济增长率下降,1974年的实质增长率为-1.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次出现负增长;二是物价上涨,1974年消费者物价上涨率达23.2%,是战后除战败之初的混乱期外、作为平时最高物价的上升率,被时任副总理、经济企划厅长官的福田赳夫(Takeo Fukuda)称为“狂乱物价”;三是国际收支转为赤字,因为石油对于经济来说是“必需品”,即使价格上涨也无法在短时期内减少使用量,因而石油危机后进口石油花费的金额急速增加,致使日本的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均呈现赤字化,1974年日本国际收支赤字达1.3万亿日元(相当于名义GDP的1.0%),是战后最大的国际收支赤字。总之,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日本经济增长、物价、国际收支均陷入战后最糟糕的状态。
2.危机事件的总结与分析
(1)国际关系是影响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国际关系因素包括:一是国家间实力消长造成的地区力量结构变动;二是国家内政变动和“选边站队”造成的地区局势突变。总的来说,就是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对跨国运输以及能源供应都会产生影响。就能源安全而言,关注国际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和油价的波动至关重要,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假想的危机时期能否让本国买到石油。如果我们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国际能源运输线上,那么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能源消费国将找到合作的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当前的竞争和冲突。如果我们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稳定油价上,那么应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手段。以欧洲为例,他们一是给予企业更大的灵活性。在可能出现供应中断的情况下,允许天然气市场的参与者(供应商和输送系统运营商)先于政府采取应对措施;二是加强市场化运作。加强市场透明度,使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工业客户知晓实情,抑制消费方的需求。
(2)多元化是能源安全的关键。当年,丘吉尔在回答如何确保英国皇家海军的石油安全这一问题时指出:“对于石油安全及其保障而言,依赖于多元化,而且只是多元化。”多元化能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多元化可以分散风险。能源安全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能源品种使用的多元化上,能源的运输安全也需要多元化。石油危机后期,世界各国开始积极寻求石油的替代品,美国开始积极发展天然气,日本则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核能发电,欧洲国家开始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在运输安全上,主要表现在运输线路的多元化、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化以及运输线路承运份额的均衡化和互补性。
(3)科技进步是影响能源安全的重点。保障能源安全,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持,换句话说,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真正保障能源安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最大的日本遭受最严重的冲击,其后日本通过升级产业结构、推进企业经营合理化、改善高耗能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其他西方国家更顺利地渡过了石油危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科学技术不仅是指能源科学技术,也不仅是指自然科学技术,而且是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广义的”科学技术。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人们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社会的构建,这些计划的实施不仅需要自然科技人员的推动,同样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