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河北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第一,规划编制、实施工作进展顺利,顶层设计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出批复,指出雄安新区要以《纲要》为指导,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明确新区的发展定位——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同年1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对《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作出批复,并从紧扣新区战略定位、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期批复《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目标。

同样,2018年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砥砺奋进的一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2035年)》历经两年打磨,于12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这对于高质量推进副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也于年内通过市、区相关部门审核。市级机关搬迁工作进展顺利,2019年1月,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完工,第一批市级机关紧锣密鼓入驻,共计包含35个部门、165家单位。同时,环球主题公园一期等多项重大项目也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第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序进行。2019年,河北雄安新区空气质量的综合指数为6.29,同比下降3.23%;PM2.5浓度同比下降9.68%。积极探索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无废城市”试点,加快雄安新区生态林带建设,共实施绿化近9万亩。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不断加强,设立了白洋淀综合治理工程作战指挥部,印发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制定了《河北雄安新区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19—2020年)》《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2)》和《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2019年)》3个工作方案[1],清理河道、淀区历史积存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183万立方米,使白洋淀淀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白洋淀南刘庄断面水质由劣Ⅴ类好转至Ⅴ类,湖心区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府河、孝义河两条主要入淀河流水质分别由劣Ⅴ类改善至Ⅳ类和Ⅴ类。

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格局规模、体系逐步完善,在全市率先实现“无煤化”,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水环境质量快速提升,地表水环境改善率全市第一。统计显示,2019年,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比上年提高3.8%[2],森林覆盖率达到30.3%。2018—2019年,新增绿化面积共8.85万亩。截至2019年年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平方米,同比增加2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85.8%。城市副中心PM2.5累计浓度从2016年的8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9年的46微克/立方米[3],下降了42.5%,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第三,创新、交通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对接工作同步推动。河北雄安新区与中关村管委会进一步加快创新协作,积极推动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引导北京科技创新资源落户新区。例如,作为中关村首批入驻新区的12家企业之一,眼神科技已正式落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高技术、高质量合作平台也已列入筹备计划。在交通方面,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于2018年2月正式开工,霸州段、雄县段及雄安站等重要节点性工程均已在年内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在教育方面,签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雄安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启动北京市教育援助新区项目,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北京市六一幼儿园雄安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等第一批对口帮扶学校正式挂牌。同时,河北省内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要素有序联动,石家庄二中、河北师范大学等学校积极与雄安新区对接。截至2019年年初雄安新区共有45所学校与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帮扶合作关系,为整体提升雄安教育发展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创新协作工作同样成果斐然,2018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0家,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储备高精尖项目近100个,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获评国家级园区,32家种子企业已确定入园。在公共服务方面,北京积极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要素向北京城市副中心流动与联动发展。例如,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实现招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等5所学校具备开学条件,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也已开工建设。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自2018年12月启动以来的一年时间接诊患者70余万次,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等项目进展顺利,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北京市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城区优质资源实现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