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二 典志
第一章 地理志
一 疆域四至
渤海国疆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高王大祚荣建立靺鞨国,“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1](俗称旧国),经武王大武艺“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畏臣之”[2],再到天宝十四年(755)文王大钦茂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为前期。这一时期的渤海国以今吉林省和龙及海兰江与布尔哈通河流域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其疆域向东已到达日本海沿岸一带,隔海与日本相望;向北到达今三江平原南部一带,与铁利、越喜两部为邻;其南境到达今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山区一带,与新罗接壤;西南界达到鸭绿江下游的泊汋水(今辽宁省宽甸县境浦石河)一带。也就是《旧唐书》所描述的“其地在营州之东二千里,南与新罗相接,越熹靺鞨,东北至黑水靺鞨,地方二千里”[3]。
自天宝十四载(755)文王大钦茂迁都上京龙泉府直至契丹天显元年(926)渤海国灭亡为后期。这一时期的渤海国积极学习唐朝的封建文化,其内部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南定新罗,北略诸部”[4],向南取得了对新罗的战略优势,向北逐步吞并靺鞨各部。渤海国极盛时期的范围达到“地方五千里”,即其疆域大体上南界至泥河(今朝鲜咸镜南道之龙兴江)一线及水(今朝鲜大同江)一带,与新罗为邻;北界到那河(今东流松花江)及黑龙江中游段一带,分别与南室韦及黑水靺鞨诸部接壤;东北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西北至今吉林省农安、梨树、昌图一带与契丹地相连;西南方面则达到辽河东岸;东至今日本海,与日本隔海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