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其他城镇的兴起
渤海国经过大祚荣的建国、大武艺的“斥大土宇”、大钦茂的文治和晋封“国王”以及大秀仁的“开大境宇”,直到大彝震时期,其地域已扩大到“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北方的“海北诸部”业已臣属,从而形成了“地方五千里”的“海东盛国”。为了管理如此广大的地域,“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23]参照唐制建立京府州县制度,对所辖区域进行行政管理。
渤海国的城镇从诞生、发展到繁荣,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渤海国在文王大钦茂时期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京府州县制的城镇体系,但这个体系还很不完善。例如,有些府、州的名称就很不统一,中京显德府称为“显州”、东京龙原府又称“栅城府”;东京龙原府的穆州又称“会农郡”、盐州又称“龙河郡”;此外还有木底州、若忽州等。而到了“唐元和中,渤海王大仁秀南定新罗,北略诸部,开置郡邑,遂定今名”[24]。也就是说,大仁秀时期渤海国在新拓展的疆域内又新建了许多新的府、州。为了进一步规范这些府、州,大仁秀重新厘定了各京、府、州、县之名,从而最终形成了以五京为中心的、比较完善的渤海国城镇体系。
渤海国城镇的形成对渤海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在其统治中心的五京地区。据考古调查发现,在上京、中京和西京等地均出土过铁铧、铁铲、铁斧等生产工具,在五京中还出土了金、银、铜等大量的金属加工制品以及众多的砖瓦制品,说明五京地区的农业及手工业是相当发达的。据《新唐书》记载,渤海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都之李,乐游之梨”[25]。上述所列的14种渤海国名产中,至少有10种出产于五京地区,所占比例竟达到了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