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学(第十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扬州地区汉代青釉陶器特征

迄今,该区汉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釉陶器,胎料为含二氧化硅较高的黏土及少量砂粒。胎色多呈青灰或灰白,极少数胎色泛红、紫。器物胎质致密、坚硬,叩之作金石声。大多数器物气孔率及吸水率偏高,少数器物气孔少见,这主要与胎内含砂粒等杂质有关。器物烧制温度较高,与一般硬陶相差无几,为1000℃以上。经采用部分样品进行化验,釉中氧化钙的含量高者达17.54%,大多处在14%左右,属石灰钙釉[5][6]

多数器物仅外壁施釉,不及底。少数器物内外壁均施釉,常见聚釉成蜡泪状现象。如鼎、盒、壶、钫、罐、瓿、盉等容器类仅外壁施釉至腹部,而盆、洗、勺、豆、匜、耳杯等小件类均内外壁施釉。器物普遍流行胎料表面施红褐色化状土再上釉,从而使得釉色光亮、匀净,色泽柔和。施釉采用刷釉法与浸釉法两种,釉层较厚,部分青中泛黄、绿。

从该区汉墓出土的陶器总数来看,青釉陶器占有较大的比例。西汉早中期,青釉陶器以仿铜礼器鼎、壶、盒、罐、瓿、钫为主,到了西汉晚期及东汉,仿青铜礼器渐失,出现了较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及模型明器,如碗、勺、香熏、洗、匜、盉、甗、虎子、耳杯、盘、井、灶、钵、釜、卮等。青釉陶器形制总体较为规整,部分器物局部烧制变形,且有剥釉、脱釉及流釉现象。器物纹饰简洁明快,以弦纹、水波纹、蕉叶纹、蓖点纹、卷云纹、兽面纹等为主,夹以凤鸟纹、堆塑纹、铺首衔环、几何纹等,素面器亦有一定的数量。工艺方面,以轮制为主,辅以手制、模制。大件器身均为轮制,内外壁多见轮痕,附件(器耳、足、纽等)多为手制或模制。